宿白 文物考古界「永遠的老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宿白先生。

2001年,北京大學,宿白先生為博士班講授《歷代名畫記》。

享年96歲,教齡逾70年,主持創設完整的中國考古學課程體系;只認自己是「北大教員」

姓名:宿白

性別:男

籍貫:遼寧瀋陽

終年:96歲

生前職業:考古學家、考古學教育家

主要著作:《白沙宋墓》《藏傳佛教寺院考古》《中國石窟寺研究》等

宿白主持創設完整的中國考古學課程體系,新中國文物考古工作者無一不受教於先生。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悼詞

今年北京的冬天似乎格外漫長,嚴寒而且無雪。

2018年2月1日6時5分,著名考古學家、考古學教育家宿白,在嚴寒中走完他的一生,享年96歲。

昨日,宿白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舉行。

學問

考古學泰斗 「文獻功力無人出其右」

考古學泰斗宿白先生出生於動盪的1922年,跟隨中國近一個世紀的風雨歷程,歷經軍閥割據、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安息於2018年即將開春之際。

他選擇從最根本的學問上為中國立基,入田野、潛學問,為北大考古學創學科、架結構、辟先河,是教齡逾70年的「北大教員」、中國文物考古界「永遠的老師」。

「先生身體一直很好,每天還會翻翻業務方面的雜誌,出的書也還要看看。

」宿白學生、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對記者說,他一隻耳朵聽力不太好,講話聲音很洪亮,對於宿先生的去世,真是沒有想到。

1956年,李伯謙考進北京大學,當時考古還沒成系,宿白先生任考古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是蘇秉琦先生,兩位先生聯手創立了舊石器、新石器、夏商周、戰國秦漢四個階段的考古學教學體系,而蘇先生確定了魏晉南北朝到宋元再到明清的考古學教學體系。

此外,宿先生還開設了中國古代瓷器、古代建築、佛教考古等專題課。

李伯謙表示,當他畢業後,宿先生給研究生開設了中西文化交流史課、給佛教考古的研究生講過漢地佛教目錄課。

「這都是他新創的課,宿先生確定了教學基本體系的建立。

」李伯謙說。

宿白的第一屆博士生、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張辛表示,宿白先生離世,考古學倒下了一面大旗。

「宿先生有十幾年北大圖書館工作的經歷,文獻功力深厚,無人能出其右。

考古學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因為有像宿先生這樣的有文獻功力的老先生的奠基。

」張辛對記者說。

李伯謙也提到了這一點,他說,宿先生非常強調文獻,考古系的學生,一定要讀透文獻。

宿白還是北京大學田野考古教學身體力行的實踐者,除了讀文獻,他還特別重視考古事跡的發掘、調查的結合,參加過不少實地的考古發掘工作。

上世紀50年代初,白沙石窟的考古發掘工作,宿白創作了一部《白沙宋墓》,這本書加入了大量考證性注釋,正文和注釋分量相當。

「除了正文的注釋,很多注都是旁證,是他研究過程的記述,成為我們以後做後端歷史學考古發掘報告的範本。

」李伯謙表示。

「學問博雅、貫通古今、融匯東西」是宿白學生、敦煌研究院榮譽院長樊錦詩眼中的恩師形象。

樊錦詩說,宿白先生有很多專業方向,比如石窟考古,陶瓷、雕版印刷、佛教考古等,涉及範圍特別廣。

「我們只是在一個方向上做,作為學生,我非常不好意思,因為按他的一個方向,能做到也沒那麼容易。

我今年80歲了,也不敢說自己做好了。

育人

耄耋之年改論文不放過一個標點

李伯謙回憶起自己做學生的時候,宿白先生指導學生畫圖的情形還是歷歷在目:「我還記得1960年,我們快畢業時,宿白先生領著我們班去大同考察雲岡石窟和下華嚴寺。

親自教我們如何畫圖。

我們北大學生都知道,不畫圖要挨批評。

「在雲岡石窟,你要勾出佛像的線條,到下華嚴寺古建築,你要畫那個斗拱結構,這都是他親自指導,有時候還要看看你畫的怎麼樣,不對的還要指出來。

所以這些事想起來,北大考古從創立以來,一直到現在,不斷有所創新、有所發展,但沒有宿先生創立的這套制度,現在還在摸索前進。

」李伯謙說。

一篇萬餘字的論文,一年之間,在宿先生的指導下反覆修改了20多稿,一個逗號、一個句號使用不當,也會被他明確標示出要求修改……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歷史文博系教授、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負責人陳悅新告訴記者,2005年到2007年,她讀了宿先生的博士後,那時候宿先生已經80多歲高齡了。

人格

北大教員是先生唯一自認的身份

宿白教齡逾70年,而登台授課的時間自1952年任教於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始至2004年,超過半個世紀。

「北京大學教員」是宿白先生唯一自認的身份。

「怎麼做人、做學問,怎麼對待自己的學生、老師、同事,潛移默化,從他身上學到非常多的東西。

我一開始是他的學生,後來是同事,但在我心裡他永遠是我的老師。

」李伯謙對記者說。

樊錦詩被稱為「敦煌的女兒」,守望敦煌半世紀,她在參加宿白先生帶領的畢業專題實習中,與敦煌結緣,她把宿白先生稱為她在敦煌的引路人。

「做人、做學問都應該遵循宿先生教導,踏踏實實、求真務實、不圖名利。

」樊錦詩對記者表示。

斯人已逝,「紀念宿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按他的教導去工作,做一個好的學者,做一個為中國工作的人。

」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副教授李志榮對記者說,我想悼念的,是他的一種精神,一個純真的學者。

大家都說這是一個不可挽回的損失,預示著一個時代的消逝。

「山間的小溪總是吵鬧,浩瀚的大海從不喧囂。

」是宿白先生喜歡的一段話,這位學者,從此無聲。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張辛:考古學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因為有像宿先生這樣的有文獻功力的老先生的奠基。

敦煌研究院榮譽院長樊錦詩:做人、做學問都應該遵循宿先生教導,踏踏實實、求真務實、不圖名利。

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歷史文博系教授、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負責人陳悅新:萬餘字的論文,一年之間,宿先生指導我反覆修改了20多稿,一個逗號、一個句號使用不當,也會明確標示出來讓我修改。

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副教授李志榮:紀念宿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按他的教導去工作,做一個好的學者,做一個為中國工作的人。

新京報記者 王俊

本版供圖/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逝者|宿白:投身考古近70年,內心從不喧囂

朱亮亮 / 北京大學新聞中心  來源:北京大學新聞中心 摘要:宿白先生(2012年攝於藍旗營)據宿白先生弟子、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杭侃今天上午在朋友圈公告:中國考古學泰斗、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宿...

宿白:浩瀚大海從不喧囂

編者按:先生,不僅是一種稱謂,更蘊含著敬意與傳承。可堪先生之名者,不僅在某一領域獨樹一幟,更有著溫潤深厚的德性、豁達包容的情懷,任風吹雨打,仍固守信念。在市場強勢奔襲的時代,先生們還需耐得住寂寞...

西藏佛教考古第一人離世!宿白的「特別」之處

人生一世,終有一別,這是任何人都逃避不了的。然而,當別離直愣愣撲到我們面前時,依然讓人心生悵然,情難自禁。考古學家宿白先生今日離世遠行,作為西藏佛教考古的第一人,中國石窟寺考古學的開創者,他學養...

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將在鄭州舉辦

華訊網北京5月15日電 ( 應妮)由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將於5月21日至23日在河南鄭州舉行。 在14日的發布會上,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王巍介紹,首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主題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