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東渡日本的夜行百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渡日本的夜行百鬼

作者:葉揚斌

「百鬼」一說由來已久,東漢的張衡(公元78—139年)在《東京賦》中有言:「善曰:風俗通曰:黃帝書,上古時有神荼、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

度朔山上有桃樹,下常簡閱百鬼,鬼無道理者,神荼與鬱壘,持以葦索,執以飼虎。

是故縣官常以臘祭夕,飾桃人垂葦索,畫虎於門,以御凶也。

」過說起「百鬼」一詞,如今大家更容易想到的大約是日本異聞。

相傳日本境內生活著六百多種妖怪,因而又被冠名為「妖怪列島」。

平安時代,仿長安而建的平安京(今京都)人類與妖怪所處空間互相交疊,白天人們在外活動,而夜晚這裡則是妖怪的世界,怨靈出沒,百鬼橫行。

妖怪文化可謂是日本傳統文化典型的代表之一,於平安時代而興,歷經室町、江戶後,自成一體,形成獨特的文化體系,貫穿雜糅於歷史始終。

無論是過去的妖怪圖卷、話本,或是現在的漫畫、遊戲,與民間俗信相輔相成的各種妖怪怪談為大和民族的文藝作品提供了無窮盡的鮮活血液和豐沃土壤,使妖怪文化煥發出勃勃生機,乃至成為文化標誌,《畫圖百鬼夜行全畫集》可說是其中的代表。

鳥山石燕從中國的《三才圖會》和日本的《和漢三才圖會》中汲取靈感、搜集素材,並與日本民間俗信傳說相結合,完成了《畫圖百鬼夜行》《今昔畫圖續百鬼》《今昔百鬼拾遺》和《百器徒然袋》四部妖怪畫,合二百零七種妖怪,這四冊畫卷共同組成了如今的《畫圖百鬼夜行全畫集》(文中簡稱《百鬼夜行》),這部經典的妖怪畫卷將其時妖怪文化的盛況為後世展示一二。

《百鬼夜行》中所出現的許多物怪正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器物所化,碗盤、油燈、木魚、紙傘等因為久置不用而生出怨念或是附靈成精,這樣的物怪在日本妖怪文化中被稱為「付喪神」。

道家有語曰「物久成精」。

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有「魅,老精物也」的說法,因而有了「物魅」這樣的概念。

「付喪神」正是借鑑了這一說法應運而生。

當然,晝伏夜出的百鬼並不只有物怪。

作為多山島國,日本有著大量與山水有關的鬼怪傳說,這亦是源於先民對未知的大自然的敬畏。

除此之外,日本民俗學者柳田國男認為妖怪是被貶到凡間的神明,中國道家也有「謫仙」一說。

現如今,許多人雖不見得能道出《山海經》中的許多異獸,但也許能隨口說出日本有名的若干大妖怪的名字,諸如河童、雪女、八岐大蛇、酒吞童子等。

然而作為古代中國的「鐵粉」,日本的許多妖怪也是由唐朝東渡日本而來。

河童

《百鬼夜行》中的河童是一個集人、龜、蛙形態於一體的水怪,皮膚為綠色,毛髮為紅色,皮膚上有黏液,手腳僅有四指,指間有蹼,總體看起來是小孩模樣。

河童分布於日本各地,他們也被稱為「川太郎」,但意思都是「住在河川的孩子」。

河童頭頂放著盛水的碟,傳說只要讓碟里的水流盡,河童就會耗盡法力。

有的傳說認為河童是水中的精靈,水神的使者,對人類無害。

但也有傳說稱河童非常好色,喜歡擄掠處子之身的少女。

河童的傳說起源於中國的河伯——黃河之神。

據說河神性情暴虐好淫,要求百姓大肆祭祀才肯保來年的風調雨順,彼時的縣太爺接到不願以家中幼女作祭品的人家呈上的冤狀後,下令停止祭祀河伯,並賞金千兩要求殺死河伯。

河伯自知自身難保,於是東渡日本而去。

河伯雖「逃難」到了日本,搖身一變成為河童,但他們體貌上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而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曾記載過一種水中小怪,外貌性情與河童極為相似:

「(沔)水中有物,如三四歲小兒,鱗甲如鯪鯉,射之不可入。

七八月中,好在磧上自曝。

膝頭似虎,掌爪常沒水中,出膝頭。

小兒不知,欲取弄戲,便殺人。

姑獲鳥

《百鬼夜行》中的姑獲鳥是一個可憐而危險的妖怪,聲如嬰啼,由難產而死的母親所化,在日本又叫產女。

姑獲鳥常在夜裡抱著嬰兒行走,專門偷別人家的孩子,七天後她會把偷來的孩子吃掉,而後重新再偷。

如果家中有幼兒的,忘記收回晾在外面的幼兒的衣物,就會被姑獲鳥滴血標記,如此家中幼兒就會被偷走。

日本民間傳說集《今昔物語》中曾經講到源賴光的部下季武路遇產女(即姑獲鳥)的故事。

姑獲鳥起源於中國,最早在晉代郭璞的《玄中記》中便有提及:「姑獲鳥,夜飛晝藏,蓋鬼神類。

」在中國,姑獲鳥又被稱為夜行游女、天帝少女、鬼鳥、九頭鳥。

明代陳耀文的《天中記》載曰:

「姑獲鳥能收人魂氣,今人一雲乳母鳥。

言產婦死化作之。

能取人之子以為已子。

胸前有兩乳,有小子之家則血點其衣以為志,今時人小兒衣不欲露者,為此也。

這與日本的產女相似。

《本草綱目》中也有姑獲鳥的相關記載:「常吸人之魂魄,荊州多。

附毛之飛鳥,毛脫則變成女人,此為產婦死後化身,故胸前有雙乳,喜捕人子養之視為己出。

凡有小兒之家,入夜不宜露其衣物。

此鳥夜飛來以血沾衣以作標誌,小兒因而抽搐驚嚇成疾,此謂無辜瘡。

此鳥全為雌鳥物雄鳥。

七、八月夜間飛行惑人。

」這裡的姑獲鳥披羽為鳥,脫羽為人。

飛頭蠻

轆轤首是一種長頸妖怪,又稱為飛頭蠻。

她白天時與常人無異,但到了夜裡,頭顱可與身體分離,自由活動。

有的轆轤首有自己的意識,會殺人以吸取精血,而有的轆轤首則並不自知是長頸妖怪,夜晚身首無意識地分離,白天合體後也會忘記夜裡的所見所為。

日本有傳說不能娶脖子上纏著紅線的女人,那紅線是頸部滲出的血跡,是身首經常分離所致。

轆轤首雖然可怖,卻很好對付,據說只要頭和身體分離後將她的身體藏起來,頭顱無法找到身體就會一直四處飄蕩直到氣絕而亡。

《搜神記》早有長頸妖怪的記載,名為落頭氏。

相傳三國將領朱桓家中有一婢女就是夜間會身首分離的落頭氏。

一次夜裡,同住的女孩將她的棉被蓋住斷頸,導致天明時頭顱無法回到身體上,奄奄一息。

人魚

鳥山石燕所描繪的人魚在浪花中高揚魚尾,指間有蹼,貌不似人更接近猴,略醜陋,其肉能使人長生不老。

日本有許多與人魚有關的怪談物語,其中最為有名的大概要數「八百比丘尼」。

相傳在古日本的若狹地區有一位名為高橋的漁夫,一日他招待村人吃飯,烹煮了一種人面魚身的怪魚,大家面面相覷無人敢食。

然而一位男子將人魚肉偷偷藏起一塊帶回了家,不料卻被女兒偷吃了去。

結果,這位女子一直保持著十幾歲的容貌活了八百歲,周遊列國幫助別人,後來回到家鄉,在一個岩洞裡消失了。

這位長命百歲的女子便是「八百比丘尼」。

人魚的傳說早在《山海經》中便有記載。

《海內南經》:「氐人國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

」相傳氐人是炎帝后羿,又稱「互人」。

郭璞注曰:「(氐)音觸抵之抵。

盡胸以上,人;胸以下,魚也。

」人面魚身的中國傳說還有鮫人,又名泉客,《搜神記》中記載:「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

其眼泣則能出珠。

(編輯:王旭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