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78歲老頭,靠偷盜中國古代沉船,成億萬富翁,砸碎60萬件文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幾年中國水下考古技術突飛猛進,採集到的考古數據可以精確到毫米級。

但你知道嗎,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竟然是被別人逼出來的。

威逼者是一個瘋狂盜撈南海寶藏的外國人——英國人邁克·哈徹。

一個偶然的機會,哈徹發現了載有2.2萬件中國明代瓷器的南海沉船,把瓷器賣了數百萬美元。

之後,他依據歷史資料,打撈出二戰軍艦和古代沉船共計80多艘。

秉著「物以稀為貴」的原則,一艘載有百萬件瓷器的"泰星號"清代沉船」,被他一舉砸碎了60多萬件。


哈徹(左)打撈上來的瓷器

哈徹靠販賣中國文物,得到了數億元的橫財,而當時我國並沒有對海洋文化遺產的保護的法律,就連國際法律找不到能約束他條例。

大英博物館中國瓷器

無奈,國家文物局只好派出兩位專家攜帶3萬美元,去拍賣會上把文物買回來。

拍賣會上,23.9萬件精緻的青花瓷器,擺滿了兩層樓。

可是,在整整3天的拍賣中,中國人連一次舉牌的機會都沒有得到,因為每一件瓷器的起拍價格,都在估價的10倍以上,3萬美元形同廢紙,20多萬件珍貴的中國文物,眼睜睜落在他們手中。

中國寶藏一再被侵犯、盜取,不得不開展打撈沉船的事業。

哈徹,這個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的剋星,從某種角度上說,中國水下考古事業是他「逼」出來的。

以800年前南宋「華光礁1號」沉船為例,跟隨水下考古人員一起,打撈沉沒的歷史!

出海

在遠海海域進行水下考古工作,隊員們時常要忍耐將近2個月的船上生活,淡水的供給緊張,枯燥的生活和資源的匱乏,是對人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考驗。

一根不粗的繩索,一端被固定在浮標下,另一端伸向海底。

在能見度極低而暗流洶湧的水下,入水繩能夠幫助考古隊員們找到遺址的大概位置,並且順利地返回作業船。

圖為西沙華光礁沉船遺址發掘現場

水下考古隊員背著25斤左右的氧氣瓶,小心翼翼地清理掉表層的泥沙,一塊1000多年前的船板逐漸顯露出來。

遭到非法盜掘的角落

1996年,華光礁1號由中國漁民發現。

但1997年以來,曾多次遭到非法盜掘,沉船遺址破壞嚴重。

直到2007年,才正式發掘此沉船,出水文物近1800件。

圖為是躲過洗劫的一角,滿滿一艙的精美瓷器,口底相接地整齊排列,保持著裝船時的樣態。

盜寶者未涉足的一方,外銷瓷器大都保持著裝船時的模樣。

因為這些貨物都是按照船艙的空間布局緊密擺放的,所以即使沉船的木結構已經腐朽,也可以根據船貨的堆積,推測出沉船的原貌。

它們將成為復原沉船、展開後續研究的第一手資料。

西沙出水文物登記的現場

打撈上來的文物表面,可以清晰地的看到一些附著的海洋生物。

這些海洋生物多來自於船隻沿途經過的海域,因而是了解古代沉船埋藏環境,與分析古代船舶航行區域的重要資料。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瞭望:海上絲綢之路坐標

海南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轉樞紐。無論是南海水下發現的大量古沉船,還是陵水海邊見證千年絲路繁榮的穆斯林古墓群,大量的歷史實物都證明了這一點。自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海南不斷挖掘並發揚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