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7年前吐魯番文書 一個奴隸可換137匹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我們還記得,公元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居住在敦煌莫高窟的道土王圓篆,在南區第16窟清理流沙,無意中發現長甬道北壁還有一個被封閉的洞室,室內堆滿了經卷、文書、織繡、畫像等大批古代文物。
這批文物,自1907年起,就不斷被外國人偷運國外,展出或編出資料。
自此,人們對敦煌產生了濃厚的興味。
中外學者廣泛地對敦煌藝術和敦煌遺書進行研究,掀起了一股敦煌熱。
實際上,比敦煌更為豐富多彩的還是吐魯番出土文獻,簡稱吐魯番文書。
這些文書出土於高昌、交河,使學者對從高昌郡、高昌國到唐西州、高昌回鶻的歷史與文化的了解,遠遠超越了古代文獻記錄的內容。
現在,這批舉世聞名、極具特色的文物——吐魯番文書,正在吐魯番市博物館裡陳列和收藏著。
那麼,吐魯番文書的來源是怎樣的。
吐魯番是古代絲綢之路重鎮,東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古代時為車師前部﹐到西漢時才設置戊己校尉﹐建起高昌﹑交河等城堡﹐並開始屯田。
公元327年 (東晉成帝咸和二年)﹐前涼張駿到這裡建立高昌郡﹐儘管歷經前秦﹑後涼﹑西涼﹑北涼﹐但都是涼州(或沙州)的屬郡。
又過了一個多世紀,公元444年北魏滅北涼﹐北涼殘部遷到高昌﹐僅僅十二年後就被柔然攻陷﹐立闞氏為高昌王。
至640年
(唐貞觀十四年)﹐李世民滅立國一百餘年的氏﹐然後在這裡設置西州。
不過,到唐朝後期又被回鶻占領。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聚居於此,必然有不同的語言和文字。
而吐魯番文書正是這一時期,這些人在這裡諸多方面的最為原始和真實的文字資料。
不過,這也直接導致吐魯番文書的語言文字非常複雜。
有漢文、吐火羅文、粟特文、突厥文、摩尼文、回鶻文、藏文(吐蕃文)、西夏文等多種文字。
除此,還有梵文、佉盧文、古波斯文、敘利亞文等外國文字寫成的文獻。
其中有一些語言文字就已消逝了。
這些文書包括經籍寫本、官方制度、契約、私人信札以及衣物疏等,涉及古代高昌國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
尤其是晉唐西域史事或高昌王國歷史文獻里沒有記載的細節。
我們知道,除了官方文書外,多數文書都來自於民間,他們為何要「製作」了這些文書呢?
據有關專家研究,當時的吐魯番先民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方面,已經和中原相同了,當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原來這裡還有一個特別的風俗:不管是高官政要還是平民百姓,都會用當時廢舊的官方文件或私人文書紙張,製作成一個個鞋帽衣服或棺材,放在死者的墓葬里,陪伴墓主人長眠於地下。
正式這小小的地域風俗差異,造就了吐魯番文書。
有些讀者就會問了,那麼這些紙張不會腐爛麼?
這又得歸功於吐魯番的天氣了。
要知道,吐魯番是我國最熱的地方、我國海拔最低的地方、我國氣候最乾燥的地方等。
正是這些自然條件,使得吐魯番文書保存至今。
至於吐魯番文書的珍貴性我就不多說了,現在舉一個小栗子--一張《闞氏高昌永康十二年(477)閏月十四日張祖買奴券》。
買奴券上明確寫著,「張祖從康阿丑買胡奴益富一人,年卅,交與賈行紲百叄拾柒疋」。
用現在的話就是說,張祖從康阿丑手上買了一個奴隸,年齡是30歲,價格是137批絲。
此外,張祖與康阿丑約定,「奴若有人仍(認)名,仰丑了理,祖不能知」,即如果奴隸有人來認領,責任在康阿丑,與張祖無關。
各位讀者,看了之後,你們自己判斷吐魯番文書的珍貴性吧。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歷史先鋒營(xsj274)
古火洲,從遠古傳來啟示
在吐魯番博物館的入口處,以燈帶標識的絲綢之路,像三條迷人的曲線穿過新疆廣袤的土地。在古時,這裡被稱作「西域」。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是高昌地區的佛教中心。西域是古代中國的主要出行之路,因為那裡可以通向...
《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重推歷史新材料
內容摘要:中華書局新近出版的《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包括了20世紀80年代以前國家對吐魯番阿斯塔那、喀拉和卓墓地大規模發掘之後,到目前為止陸續出土及收集來的文書、墓誌、碑銘等原始資料。該書尤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