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精品——戰國青銅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館藏精品——戰國青銅劍

1982年春在武平偏遠山村出土了極為罕見的文物,一時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你想知道這件文物嗎?今天就讓我們揭開武平縣博物館珍藏的這件極品文物—青銅劍的神秘面紗。

青銅劍始於商代。

那個時候,它的劍身一般較短,形狀就像柳樹的葉子,製作也比較粗糙。

春秋晚期以後,青銅劍的製作達到成熟,「越王勾踐」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此時的青銅劍,劍身普遍被加長到五六十厘米。

一把青銅劍主要由劍身和劍莖兩部分組成,所謂劍「莖」就是劍的把手。

在劍莖和劍身之間還有一塊凸起來的隔板,叫做「格」。

比較講究的青銅劍,「格」的上面都有一些裝飾物,以此顯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西漢以後,鐵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銅兵器,青銅劍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

「雄劍掛壁,時時龍鳴」,古代把劍做為短兵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劍,能自衛以圖安身立命、能征戰以獲權力榮譽。

武平縣博物館珍藏的青銅劍長49.6cm 、寬4.5cm、重700克,銅質,長臘,斜寬從,脊呈直線,前鍔收狹,鋒利如初,薄格,圓莖,柄部有圓箍兩道,劍柄末端刻有花紋,屬於戰國時期的一種青銅劍類型,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

1982年4月武平縣十方鎮集賢村村民劉家信在本村社墩上挖地基是挖出兩把青銅古劍,劉家信見其中一把保存完好且兩刃鋒利,於是用它來宰豬。

同年7月2日劉家信同時把兩把青銅古劍捐贈給國家(現為武平縣博物館收藏),當時給與捐贈人劉家信獎勵座鐘一台(約50元)、並在龍巖地區召開的有關表彰會上給於表彰。

1989年6月2日省文管會文物鑑定組認為該件文物(其中較鋒利的)是我省目前出土的春秋戰國青銅劍中較精美、且保存較為完好的一件,當屬珍品珍藏,1990年12月18日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