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博物館:壽縣李三孤堆戰國文物楚王熊肯釶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標題:壽縣李三孤堆戰國文物楚王熊肯釶鼎

楚王熊肯釶鼎

楚王熊肯釶鼎,通高38.5厘米、口徑67.5厘米、流長12厘米、腹深14厘米、足高30厘米。

1933年壽縣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

現藏安徽省博物館。

此釶鼎是戰國後期楚國宗廟祭祀禮器,圓腹直壁,平底,流口外伸,方耳外撇,三蹄足。

腹部光素無紋,腹的上部飾一周凸弦紋,弦紋上端附方耳,下端緊挨著三蹄足,足根部高浮雕獸首紋,蹄足高峻雄壯,是為楚國末期青銅鼎的典型風格。

口沿外壁鐫刻12字「楚王盦肯作鑄釶鼎,以共歲嘗」。

關於銘文楚王熊肯的「肯」字,也有釋成「前」字的,二釋皆雲通「元」。

對楚王熊肯,諸家釋意不一,然其出土地點在壽春楚王陵(今壽縣李三孤堆),故多以楚頃襄王東遷國都至壽春後繼承王位的考烈王熊元當之。

此鼎如匜置流,自銘為「釶鼎」。

青銅器中匜的自銘一般作「也」或「釶」,是祭祀時用以澆水凈手的用具。

歲嘗的「嘗」字,《爾雅?釋天》云:「秋祭曰嘗」。

證明此鼎是楚王專為宗廟祭祀製作的重要禮器。

壽縣李三孤堆楚王墓於1933年被盜掘,致使第一手寶貴的考古研究資料遭到破壞,由於當時社會壓力和地方政府及時採取措施,大部分出土物得以保存下來,根據相關調查材料統計,保存下來的出土器物達710餘件,熊肯釶鼎就是其中倖存者。

這批器物現分藏於故宮博物院、國家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館。

壽縣楚器群為研究我國戰國時期青銅器鑄造工藝、青銅冶煉史的發展,以及楚文化研究起到了無比重要的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大邦之夢」——吳越楚青銅器

吳王余眜劍春秋晚期通長57.5厘米,寬4.8厘米2014年徵集蘇州博物館藏「一」字形窄格,圓莖帶兩道箍,圓盤形首,劍脊隆起,寬斜從,近鋒處明顯收狹,雙刃呈弧曲形。銘文在劍脊兩側,每側各一行,共7...

穿越時空,看見一個古老神秘的彭州!

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歷史,就要去它的博物館看看,看著那些有年代的物什,仿佛就像穿越回了幾千年前!彭州博物館裡的文物上溯殷商,下迄清朝,縱貫彭州3000多年的歷史,不僅反映出歷代彭州的政治、經濟、文...

數百件青銅器匯成四川第三大青銅文化

□記者 吳曉鈴12月26日,「絲路之魂」敦煌藝術大展暨天府之國與絲綢之路文物特展將在成都博物館舉行。在這場全國「賽寶大會」上,來自涼山州博物館的文物蛇蛙銅俎案將與一眾國寶同台競艷。由於出土年代較...

2015年青銅器成交價格和鑑別的方法

青銅器是中國的國粹,中國的藝術品傍邊只需青銅器是被全國際所公認的。從夏代來源,經過商周,秦漢至宋代金石學誕生,青銅器從單一的保藏,變為一種學識,一種研討方針。青銅器的價值被國際公認首要是在18...

問鼎——漫談楚式青銅器(上)

來源:榮寶齋《藝術品》期刊 文 / 葉葳2016年6月17日,由廣東省博物館與湖北省博物館聯合主辦的「問鼎—楚式青銅器特展」與觀眾見面了。展覽展出了湖北省博物館藏品及廣東省博物館藏品共86件套,...

青銅里的商周

商人尊神,青銅雄渾大氣;周人崇禮,青銅簡潔樸拙。與西方從黃金時代到黑鐵時代的劃分相比,中國青銅時代雖然以器物而非精神劃分,卻用無限繁複的青銅器,殊途同歸地描繪了人的成長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