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絲綢之路的傳奇 他窮盡一生打開一條文化長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絲綢之路,可能是國人最耳熟能詳的一條古道,而這個詩意盎然的名字卻源自一個德國人,地理學家李希霍芬。
他的學生斯文·赫定步其後塵,深度遊歷中國西北,以發現樓蘭古城而名揚天下。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位來自瑞典的學生前後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多次深入中國從事考察活動,並與中國政府和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儘管後人對他的評價有過分歧,但是,了解他致力於中亞探險事業的人們對於他與中國的感情達成一致:他是嚮往中國古老文明的,是熱愛中國的,「中國情結」在他的一生中從未消退。
正如當有人問他為什麼終生不結婚時,他所回答:「我已經和中國結了婚!」
這個人 因絲路愛上中國 因絲路名揚世界
活了88歲高齡的斯文·赫定,19歲開始了他的波斯及中東考察旅行。
他生前有著諸多頭銜,畫家、作家、地理學家、地圖測繪家、探險家、旅行家等。
作為當時最有名望和被人談論最多的瑞典人,他所獲得的榮譽也多得出奇:皇家科學院院士、瑞典文學院院士、被授予11個榮譽博士學位,數不清的地理學會和其他各類學會會員頭銜。
1902年他被封為貴族,是最後一名獲此殊榮的瑞典人。
一提到絲綢之路與西域歷史,一說到塔里木、羅布泊,就無法繞開斯文·赫定這個名字。
從1890年第一次考察新疆,1935年回到瑞典,這其中他先後多次深入中國西北部考察,最後一次考察,也正是受當時的國民政府委託,為建設日後西北的交通大動脈蘭新鐵路所做的研究。
作為一個傑出的科學家和探險家,他的黃金歲月獻給了中國西北部的考察探險。
這條路 舉世聞名的文化交流之路
從漢武帝時張騫的「鑿空」之行,到班超、甘英的一路向西,到法顯、玄奘的求取真經之路,再到馬可·波羅的萬里迢迢,這條絲綢之路在航海時代到來之前,一直是歐亞大陸最重要的橋樑。
無數的貿易往來,文化交流,哪怕是兵戎相見也帶來了一些融合和交流。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這條古道也在煥發著新的生命力。
2014年,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古絲綢之路的東段,成為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
如今,人們暢通無阻的走在這條超過兩千年歷史的大道上,腳下是像斯文·赫定這樣的英雄人物留下的塵土。
這段旅程 塵封的傳奇 由傳奇來打開
多年的考察探險收穫頗豐,兩項成就使斯文·赫定名滿天下。
一個是發現樓蘭古城,一個是填補地圖上西藏的大片空白。
1890年12月,他由俄國進入中國新疆省,抵達中亞名城喀什。
這是他第一次踏入中國西部邊境,短暫的喀什之行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1900年3月28日這天是一個格外神奇的日子。
就是在這次羅布泊沙漠考察途中,他的維吾爾族嚮導艾爾德克尋找丟失的鐵鏟時意外發現了樓蘭古城。
使那幻影一般湮滅十幾個世紀的西域古國遺址重現於世。
1895年2月17日,他在自己30歲生日那天離開喀什,走向塔克拉瑪干大沙漠。
那次由葉爾羌河橫穿沙漠抵達和田河的探險活動堪稱「死亡之旅」。
差點陳屍沙海的斯文·赫定被途經和田河畔的一支駱駝隊救了一命。
1907年,斯文·赫定第四次來中國,他的主要目標是西藏。
他從克什米爾進入西藏西部,途經藏北抵達西藏腹地,會見了班禪喇嘛。
1927年5月,斯文·赫定和徐炳旭教授率領一支空前規模的現代化科學考察隊離開北平,前往中國西北。
在內蒙古沿途和新疆吐魯番、塔里木盆地等地進行了考古調查和部分試掘。
實地考察持續至1933年,後分頭撰寫了大量的考察報告。
在結束了八年的西北科學考察行程後,1935年3月14日,按照他的話說,「我作為一個英雄式的人物出席了中方在北京舉辦的盛大宴會。
中國——這片神奇遼闊的土地,我初次見到她是1890年,在她的最西部;現在我在她的東部向她道別。
」可以說,完成考察使命的斯文·赫定在中國的旅行探險活動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這位並不算「斯文」的探險家,把自己的名字赫然定格在塔里木盆地的瀚海之上,再大的風沙也不可磨滅。
神秘消失的王國:揭樓蘭古國寶藏之謎
2014-12-01 13:36:2312月1日消息,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亞洲北部一向寂寞荒涼、杳無人跡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之中,開始不時閃現出西方冒險家的匆匆身影,這片廣袤數萬里、一直湮沒無...
這個瑞典人在中國探險40餘年,發現了樓蘭,用8頭駱駝將文物運走
他深入戈壁,發現樓蘭,尋找羅布泊,翻越喜馬拉雅,他的探險奇遇和考古發現讓他在西方享有盛譽。長達四十餘年探險生涯,大部分在亞洲度過,在中國學界,斯文赫定除了地理學家外,還有一個不太光彩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