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大墓挖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發生在南昌一個地方,有兩名考古隊員雙膝跪在懸空架起的木板上,膝蓋下僅僅墊著一層薄薄的海綿。

那是南昌冬天的下午,室內陰冷潮濕,剛剛噴洒過大量去離子純凈水的墓室里更顯冰涼,空氣中瀰漫著濕漉漉的味道。

但墓室里的人們卻渾然不覺,大家此刻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槨室東南一角。

只見兩名考古隊員慢慢探身俯下,盡全力伸直雙手,小心翼翼地從一堆看似雜亂的堆積物中提取出一件小型器物。

「標號M1-1566,銅座漆木杯。

」記錄員邊寫邊念。

這時,站在一旁細細觀察的隊長楊軍卻眼尖地糾正道:「應該是銅胎漆木杯。

」果然,在簡單去除淤泥後,器物的原貌便顯露出來:這是一座酒杯形青銅酒器,高約19厘米,直徑約8厘米,杯體塑銅胎,杯口扣銅邊,杯身包漆皮,精緻的弦紋紋飾引來圍觀人群的嘖嘖稱讚。

儘管已經出土了萬餘件文物,但在墩墩山海昏侯墓發掘現場,仍然每天都有驚喜。

或許你不曾想到,揭開這座沉睡了2000多年的神秘墓葬面紗的竟然是一個陰差陽錯發現的神奇盜洞。

盜洞異香

當中52歲的熊菊生是南昌市新建縣大塘坪鄉供電所的臨時工,每天清晨傍晚,他都要騎著摩托車從墩墩山腳下經過,往返於大塘街與家之間。

老熊的家正對著墩墩山,距離觀西村老裘村民組東北方向大約1000米的地方。

自他有記憶起,就在這座高高聳立的山包上放過牛,跟著大人種過旱地。

現如今,這座山包上長滿了荒草荊棘,除非誰家有白事下葬,尋常日子裡極少有人跡,用村裡人的話說,是「鬼都不去的地方」。

2011年2月中旬起,老熊發覺每天必經的墩墩山有些詭異。

此時春節剛剛過去不久,村裡幾乎沒什麼生人,但這幾天傍晚回家時,他總看見幾個陌生人鬼鬼祟祟地在墩墩山腳下轉悠。

入夜時分,家中的狗也總是狂吠不止,老熊隱隱覺得不安。

3月23日早上,他突然發現昔日布滿荒草荊棘的墩墩山頂上,突兀地冒出了一個黃土堆。

越琢磨越不對勁,老熊趕緊叫上幾個村民,到墩墩山上一探究竟。

這一探卻驚出了老熊一身冷汗——墩墩山頂正中央竟然憑空冒出了一個深不見底的盜洞!盜墓賊挖出的黃土已經堆成了一個小山包,這個長約1米、寬約半米的長方形盜洞顯然不是一天兩天能挖出來的,鋤頭、鐵鍬等工具橫七豎八地丟在地上,盜洞旁甚至還搭起了歇腳的簡易小棚。

而地上散落的大塊木樁更讓老熊意識到事態的嚴峻:莫不是已經挖出了棺材板?情急之下,熊菊生趕緊報了警。

楊軍接到考古所所長徐長青的電話時已經是下午16點多鐘,這一天他剛剛下鄉出差回來,正準備在廚房裡給好久不見的妻兒做一頓好菜。

所長在電話里說新建縣發現了一個盜洞,讓楊軍去看看。

「我本來不太想去。

」楊軍透過窗戶看了看屋外,3月的南方天黑得早,此時的天色已經開始擦黑了。

聽出了楊軍的不情願,所長在電話里特意提示道:「是在鐵河附近。

」一聽是鐵河,楊軍一下子反應過來,他趕緊放下鍋鏟,抓起200塊錢就打車出了門。

「可能是海昏侯!」這是楊軍腦子裡閃過的第一個念頭。

根據《漢書》、《江西通志》等歷史文獻記載:「海昏侯劉賀墓在建昌縣西北六十里昌邑城內,有大墳一所,小墳二百許,舊稱百姥冢。

」「昌邑王劉賀即帝位二十七日,廢為列侯,卒葬昌邑。

」傳聞中的海昏侯墓就在南昌市區以北約60公里處,這裡大大小小的墓葬很多,考古人員早就懷疑跟海昏侯有關,但具體是哪一座,卻沒人說得清楚。

而這次偶然發現的盜洞,恰好就屬於這片區域。

兩個小時後,當楊軍趕到墩墩山腳下時,天色已經黑透。

他抬頭看了一眼高高凸起的山包,心下暗自嘀咕:「這樣大的封土,看來墓的等級很高。

」而此時的墩墩山上已經聚集了很多人,警方和附近來看熱鬧的村民。

穿過荒草荊棘和各式祖墳墓地,楊軍來到了山頂盜洞前,他一眼就看到了盜墓賊挖出的槨木板、白膏泥和木炭。

這愈發證實了他的猜測:這很可能是一座西漢的高等級木槨墓葬。

「在西漢,南昌一帶再沒有比海昏侯等級更高的了。

」他進一步大膽猜測,「至少可能跟海昏侯有某種聯繫。

楊軍看著黑魆魆深不見底的盜洞,越想越後怕:如果當晚自己猶豫沒來,盜墓賊再挖上一晚,這個墓就徹底保不住了。

「當時這裡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都不是,既沒有保護資金也沒有保護人員,今天把盜洞填掉,明天盜墓賊還會來挖。

」楊軍明白,要真正保住這座古墓,必須趕緊向國家文物局、江西省文物局申請搶救性發掘,避免陷入混亂。

由於天色已晚,無法進入盜洞查看,楊軍當晚乾脆住在新建縣裡起草文件材料。

直到第二天天色漸明,楊軍才真正看清楚墩墩山附近的環境:這裡大大小小分布著眾多封土墳包,幾乎所有明清以前的墓葬都留下了大量盜洞。

事後證明,墩墩山是盜墓賊最後下手之處,與之相鄰的左側山包即侯夫人墓則剛剛被盜不久。

「為什麼最有價值的墓反而最後才被盯上?」據楊軍觀察,這或許與墩墩山的外觀有關。

「它比左側山包顯得小一些,或許盜墓賊根據封土越大墓主身份越尊貴的推斷,先對左側山包下手。

」但盜墓賊萬萬沒想到,漢代是以右為尊,右側封土之下的墓主可能更尊貴。

「正因為盜墓賊看走了眼,反而給考古保護爭取了時間。

」後怕之餘,楊軍更多的是慶幸。

上午8點多,楊軍在身上綁好繩子背好相機緩步走到盜洞前。

他探頭看了看深不見底的黑窟窿,頭皮沒來由地一陣發麻,於是趕緊叫人找來村裡的打井師傅,坐進轆轆車才敢麻著膽子下去。

一進盜洞,楊軍就聞到一股濃郁的奇異香味,這讓他大為驚異。

按照以往的經驗,2000多年前的漢墓應該沒什麼味道,不像明清墓有一股腐臭味,而這香味卻是聞所未聞。

甚至直到三年後,考古隊對主墓進行集中發掘時,這香味仍未散去。

它來自哪裡,究竟是棺槨木材發出的還是香料味,至今仍是一個謎。

但彼時的種種跡象已足以讓身處盜洞中的楊軍相信,這個墓一定不簡單。

經過他的丈量,這個盜洞足有14.8米深。

更讓他心驚的是,盜墓賊不僅打穿了兩層槨頂板,甚至還打到了兩層槨底板的最下層,盜洞深度幾乎貫穿了整個墓葬。

楊軍一下子緊張起來,這是否意味著整個墓葬已經被盜墓賊盜空了?

槨室疑雲

要解答這個疑惑並不容易,光是主墓之上的封土,就動用了上千人次,如愚公移山般,手工清理了整整一年多。

當考古隊將封土表層雜亂的灌木草叢清理乾淨,發現主墓的封土實際上要明顯大於左側的侯夫人墓封土,祭台等配套設施也都比左側墓大,這進一步證實了楊軍最初的判斷,符合漢代以右為尊的原則。

高達7米的覆斗形封土是一層層夯起來,密密匝匝達20多層,每層厚度約為3~5厘米。

每一層封土的顏色都不盡相同,紅土、灰土、黃土錯落有致地層層疊加,卻又界限清晰。

隨著封土層層剝離開來,整個陵墓的外部結構越見清晰:主墓與相鄰的侯夫人墓共用一個夯土台基,台基之上各起上層封土包,即所謂同陵異穴合葬墓。

考古界有「漢墓十室九空」的說法,這就像盤踞在天空中的巨大陰影,如影隨形地投射在墩墩山漢墓的發掘過程中。

隨著墓葬填土清理工期的推進,陸續發現的一些奇怪遺蹟,更讓楊軍心驚不已。

「這很明顯是一個盜洞,開口從主墓右側的車馬坑鑽出來,斜插進主墓的西北角。

」據事後考證,這是一個五代時期留下的盜洞,盜洞之下正對著主墓迴廊形藏閤西北角的衣笥庫。

直至開槨後,從衣笥庫里出土了包括寫有「昌邑九年」字樣的漆箱在內的大量文物,才由此推斷出這伙盜墓賊當年並未成功進入墓室。

而在此之前,這兩處先後發現的不同年代的盜洞,一度成了考古隊備受煎熬的心病。

事實上,護佑墓室免遭盜墓賊洗劫的正是墓室中無處不在的地下水。

據歷史文獻記載,318年,東晉時期的豫章郡(轄境大致同今江西省)發生了一次大地震,使梟陽縣、海昏縣等豫章古縣淹沒到鄱陽湖中。

這次地震也造成墓室局部坍塌,地下水上涌浸入墓室。

唐朝時期,鄱陽湖水發生了一次南傾,地下水位進一步上升,淹沒了整個墓室。

由於地下徑流的衝擊,墓室中多處牆壁發生了坍塌。

但也恰恰因為地下水的存在,當時的人們並不具備水下盜墓的條件,才使該墓幸免於難。

而充水的絕氧環境不利於微生物存活,也很好地保護了墓內文物免於氧化腐爛。

考古人員將封土和填土清理完畢後,厚約30厘米的白膏泥便露了出來。

白膏泥是一種富有黏性的土,潮濕時呈青灰色稱青膏泥,乾燥後呈白色稱白膏泥,常用在西漢墓室中作為保護木質葬具的材料。

白膏泥之下繼而是木炭層和黃沙層,三層材料共有七八十厘米之厚,共同覆蓋在槨室上方。

將白膏泥、木炭、沙依次清理乾淨後,一個面積達400平方米的方形木結構槨室就在甲字形的墓穴內赫然顯露出來。

長條形的槨板每根長達8米、寬約80厘米、厚約30厘米、重達2噸,數十根相同尺寸的黝黑色槨板一根根嚴絲合縫地並排拼接起來,守護著槨室內巨大的神秘空間。

此時,從槨室上方可以清晰地看到,那個一直讓考古隊提心弔膽的盜洞,竟然堪堪位於槨室的正中央,絲毫不差。

「按照慣常的禮制習俗推斷,主棺位於槨室的正中間,盜墓賊從封土堆正中心垂直向下挖盜洞,是一定能挖到東西的。

」楊軍憂心忡忡地說,「更何況從封土頂端到槨室底部總高15米,而這個盜洞已深達14.8米!」此刻,墩墩山漢墓的發掘已進展到最為關鍵的時刻,興奮、好奇、擔憂、緊張等諸多情緒如潮水般一齊湧向了他。

厚重的槨板就像通往神秘地下世界的大門。

隨著楊軍一聲令下,所有考古人員開始拆除槨板和隔板。

「這麼多隨葬品!」當最後一塊隔板被撬開後,發掘現場發出了一片歡呼聲。

槨室里有大量的積水,密密麻麻的隨葬品或漂浮在水面,或浸泡在水裡。

長期以來的憂慮和勞累仿佛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發掘現場每個人的眼睛都亮了。

這是一個「回」字形的開闊槨室,墓門中央正對著面積約70平方米的主槨室,四周則環繞著迴廊形藏閤,有過道相隔。

槨室設計嚴密、結構複雜、功能明確,是西漢中晚期列侯等級墓室的典型標本。

而位於槨室正中間的主槨室結構卻大大出乎楊軍的預料:南北向的甬道將主槨室分成東西兩室,甬道兩側有屏風,南端出口與墓道相連。

棺柩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比馬王堆更奢華的陵寢面世 | 海昏侯墓

按:今天,《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不久前,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內,馬蹄金、韘形佩、博山爐、連枝燈、銅壺等珍貴文物被考古人員逐一提取,這些出土文物,被視為海昏侯...

海昏侯墓考古背後的故事

這是在海昏侯墓主棺出土的金餅。 新華社備受矚目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歷時5年,創造了很多「首次」、「最」、「罕見」,出土的1萬餘件(套)文物,再現了西漢時期高等級貴族的奢華生活,具有極高的歷...

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驚

[對於海昏侯墓及其歸屬的「紫禁城城址和鐵河古墓群」,南昌已經開始準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建立一座國家考古遺址博物館的規劃也呼之欲出]霧霾中的滕王閣,秋水共長天漫成一色。自滕王閣向北,過了南昌市...

海昏侯墓考古記

它被列入2015年國家重大考古項目,定為「江西第一號考古工程」。墓葬挖掘引發民眾持久的熱情,去年以來現場每天都有人流前來窺探,現場監控非常嚴密,外圍設有警務站,從大門進入墓室要經過逐層審批並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