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穿越2000年的石破天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對於海昏侯墓及其歸屬的「紫禁城城址和鐵河古墓群」,南昌已經開始準備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建立一座國家考古遺址博物館的規劃也呼之欲出]

霧霾中的滕王閣,秋水共長天漫成一色。

自滕王閣向北,過了南昌市新建區紅谷灘後,道路開始崎嶇艱難,鄉村冬景也漸次在車窗外鋪開。

與內陸的很多村莊一樣,這裡也少見青壯年的身影,一路上,老人們曬的穀子為公路鋪上一塊塊金黃色。

車行50公里後,到達觀西村。

村莊地處鄱陽湖畔,東南方向的墩墩山就是海昏侯墓所在地。

2011年大墓發現盜洞之前,幾乎無人留意這個處於平原之中的大土丘。

可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公眾與考古文博專家們關注的焦點。

自2011年開始考古發掘至今,海昏侯墓中共出土了一萬多件文物,其中簡牘、編鐘、編磬、雁魚燈、孔子屏風、10餘噸五銖錢等都已引起外界極大關注。

參與此次考古發掘的專家組如此評價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漢列侯等級墓葬,在中國考古學史上屬首次發現,對於研究西漢列侯喪葬制度價值巨大。

從目前來看,海昏侯已經基本達到了申請世界文化遺產所要求的標準。

」構成專家組的是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大學、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等機構的學者。

這次考古發掘也是繼長沙馬王堆、廣州南越王墓之後,國家文物局第三次從全國調集一流專家到現場指揮、參與。

與盜墓者賽跑

2011年,盜墓者已經將主墓精確定位。

棺槨有四層木板保護,盜墓者僅僅差一至二層便可觸及主棺。

因為棺槨與他們事先測定的位置有所偏離,幸而躲過。

這個14.8米深的盜洞,成為人們得以提前窺探這個西漢墓葬的最初入口。

2011年3月23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楊軍第一次進入了這個神秘的世界。

那天,領導告訴他,有群眾舉報墩墩山上出現了一個盜洞。

得到消息時楊軍正在做晚飯,他放下炒菜的鍋鏟,驅車來到這個偏僻的村落。

這並不是這座大墓第一次受到盜墓賊的侵擾。

在主墓西北角,一個盜洞與一盞五代時期的燈具顯示,一千多年前已經有人到過這裡。

海昏侯墓考古發掘專家組副組長、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長張仲立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在主墓於2011年出現盜洞之前,2號墓(即侯夫人墓)便已遭盜掘。

站在陽光下,可以將這座已經舉世聞名的「墩墩山」打量清楚。

名為「山」,但它只是一座低矮而占地廣闊的土包。

大墓發現之前,當地村民時常在土包上放牛。

當地人不知道,它是王侯下葬後為顯巍峨而堆出的封土。

這巨大的封土讓初見海昏侯墓的楊軍意識到:「墓葬等級較高。

此後,楊軍一直負責這片墓區的考古作業。

第二次探訪海昏侯墓考古現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終於在考古隊的駐地找到了擔任海昏侯墓考古隊領隊楊軍。

駐地設在距大墓幾百米的村莊,租用農民樓房,樓前小池塘里游著幾隻白鴨,一個老婦在河邊洗衣。

深秋時節,滿地金黃的枯草與藍天相映。

發掘處於最重要的階段,瑰麗的文物一件接一件出土,各方關注也與日俱增,這讓專家組和考古隊更加忙碌。

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期間,楊軍不斷接電話,電話另一端連接各方:公安局、央視、文物局專家等。

放下電話,他又要奔走於考古現場與駐地和文保室,幾無停歇。

上萬件文物的曝光令海昏侯墓如石破天驚,但其實考古工作早在5年前便悄然展開。

「2011年開始勘探,我們先用了電子布網測繪,確定墓園的三維坐標系統。

之後是地球物理探測技術、三維掃描和航拍技術。

」楊軍說。

前期的勘探,涉及墓園周圍共100萬平方米的區域。

主墓剛打開時,整個墓室都浸泡在水中。

楊軍介紹說,這是由於南北朝時期,鄱陽湖南侵,整個海昏縣淹沒水中,而歷史上的幾次大地震又讓墓室坍塌,被地下水淹沒。

或許也正是這個原因,讓這座大墓能夠逃脫盜墓者的侵擾,相對完好地保存至今。

在發掘中,專家用打井的方法控制墓中水位,挖掘一層,將水位下降一層。

中國的文物保護政策一直是以保護為主,不主動發掘。

對於這座極具研究價值的大墓,盜洞的發現是否意味著非發掘不可?楊軍回答:「這裡面有人員和資金配備的問題。

這裡有一個特殊情況是,此地非常偏僻,很難管理。

如果國家文物局不批准採取搶救性保護,盜墓賊很可能繼續活動。

「很多地方的大墓往往陷入這樣的怪圈:沒有被盜,國家不允許挖掘,但地方也無法分配足夠的人力與財力去保護。

這不免讓盜墓者有機可乘。

等到墓地被盜之後,文物局批准發掘,這才開始做搶救性發掘。

」一位文博專家說。

這次考古發掘使用了諸多高科技文保設備。

比如,低壓氧艙設備是世界上首次用於考古項目。

「主要針對有機質的保護,尤其是棺木中的屍骸以及紡織品。

這些文物埋在地下時處於一個穩定狀態,一旦與氧氣接觸就有可能損壞。

低壓氧艙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護它們。

研究人員則帶著氧氣包在艙內工作。

」楊軍說。

對於結構複雜和脆弱的文物,則廣泛使用整箱套取的方式提取到實驗室,再進行清理。

超越馬王堆

海昏侯墓的考古現場已成為警戒區域,門禁森嚴。

整個墓園被鐵柵欄、鐵絲網圍得嚴嚴實實,周圍布滿探頭。

墓園入口處,一名持槍軍官寸步不離,門衛室則有警察檢查進出人員。

時不時有村民或遊客爬上土坡,走到鐵門前好奇地向墓園內張望。

通過門禁、寄存了所有包裹,《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得以進入考古現場。

墓園內已經搭起5個工作棚,除了主墓和兩座已經完成挖掘的墓外,每一個棚邊都有一條沒被拴住的警犬,稍稍走近,它們便用急促的吠叫發出警告。

主墓室東側設有高台,沿階而上,能俯瞰到墓園的一部分面貌。

高台上擺放著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墓園平面布局圖》,可幫助了解到墓園的布局:墓園呈梯形,有長達868米、保存較完整的墓園牆,面積達到4萬平方米。

在牆東、北兩面辟有園門,門外有闕,墓園內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大小9座墓葬。

主墓室外的8座墓中,僅有被盜的2號墓被認定,為侯夫人墓。

楊軍告訴記者:其他陪葬墓墓主的身份,暫時存在兩種說法:其一,為侯妾;其二為海昏侯家族成員。

而已經完成挖掘的3號、4號墓棺槨還在套取中,尚未打開,因而墓主性別與身份還不得而知。

進入主墓室所在的大棚,四周搭著鐵架,上方設有軌道。

據現場工作人員說,這鐵軌是專用來運送文物到室外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進入主墓時是11月22日下午2點,現場有10多名工作人員正在進行洒水、清理的工作,其餘則有多位考古人員在墓園穿梭往來。

「向墓室里洒水這是為了給文物保濕,在考古發掘前,漆器與木器處於泡水狀態。

現在我們需要噴水以免其受到損壞。

」楊軍說。

主墓坐南朝北,由甬道、迴廊、過道、藏閣組成。

過去20多天中陸續公布的驚人發現全部源自此處。

「目前藏閣已經發掘完畢,進入省博展出的重要文物都出自這裡。

至於其他墓室里發現的東西目前尚未對外公開。

」張仲立告訴第一財經。

根據考古隊目前公布的發掘計劃,本月18日,他們已經完成了對棺槨位置的確認。

「棺槨所用木料目前尚未鑑定,很可能是松木製成。

」楊軍說。

現在,主墓室的考古發掘已經進入最後的清理、掃尾階段。

但有一個謎至今尚未解開。

當年,楊軍在初次從盜洞進入主墓室時,曾經聞到一種濃濃的香氣。

「依據我的經驗,漢代的墓是不會臭的。

但居然有如此濃厚的香味,很令我意外。

」楊軍回憶道。

目前,考古人員尚未探明香氣的來源,但據楊軍猜測,這種香味應該是來源於某種香料或是木頭。

「現在看來,還是出自木料的可能性大一點。

專家組和媒體都曾將海昏侯墓與長沙馬王堆漢墓比較,有專家認為:「其出土文物數量已經超過馬王堆,在精美程度上則比較接近。

該墓葬具有漢代高等級墓葬所包含的許多重要元素,考古價值不亞於馬王堆。

」目前,主墓出土的雁魚燈、孔子像、火鍋、青銅蒸餾器、編鐘、蟲草、金餅、麒麟金等文物都吸引了公眾極大的好奇。

愛吃火鍋、腰纏萬貫、尊重儒家文化等等,人們看著這些精美而奇異的出土文物腦補出一個豐滿的西漢貴族形象。

而在張仲立眼中,主墓的精彩部分在於藏閣中的樂庫:「主墓中的樂庫有三堵編鐘編磬、排簫、笙和樂俑,從中可以看到西漢音樂的文化傳承、樂器鑄造技藝和禮樂制度。

馬王堆長久以來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除了出土文物之外,還有那歷經2000年而不腐爛、五臟俱全、皮膚尚有彈性的女性遺骸。

那麼,從目前主墓的情況看,墓主遺體會是何種狀態?「棺槨其實早就塌陷了,即便下葬時密封工作做得再好,墓主還是會與空氣接觸,加之周圍的酸性土壤,目前軀體是否還存在,也不好說。

」楊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27天的皇帝

走出墓園,從墩墩山下趕往45公里以外的新建縣城投宿。

縣城中心車輛來來往往,商戶鱗次櫛比。

這片喧騰之地以北40公里處,是修水、贛江與鄱陽湖的交匯處,人們將此地稱為「慨口」。

清代詩人黃正澄詩《慨口》所云「城漫移昌邑,侯空據海昏。

繁華都已矣,博陸可今存」,所詠嘆的正是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這位命運多舛的諸侯移居豫章(南昌)後鬱鬱寡歡,屢屢來此遙望北方故地、抒發滿腔悲憤。

劉賀只活了33年,卻是歷史上唯一先後做過王、帝、侯的人物。

他生於公元前92年,是漢武帝之孫,5歲時成為第二代昌邑王,封地在今天的山東巨野。

18歲時,漢昭帝去世。

在權臣霍光的主持下,劉賀被迎立為新帝。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辛德勇在《鄱陽湖畔的海昏侯為何只做了27天皇帝》一文中如此解析霍光擁立劉賀的行為:「劉賀被霍光統領群臣擁立,登上帝位,本來是出於霍光操縱朝政的需要。

」但劉賀即位後卻讓霍光大跌眼鏡。

他插手朝政,調整宮廷禁衛,這讓霍光決意廢帝。

27天後,霍光便以「行昏亂、危社稷」的罪狀將劉賀趕下皇位。

此後,劉賀被放逐豫章,被漢宣帝封為「海昏侯」。

在偏僻邊遠的豫章郡,劉賀建立了一座高高的土城,以故封地之名命名為「昌邑城」。

這座土城就處於今天的新建縣游塘村,從地圖上看,其與海昏侯墓所處的觀西村相距僅25公里。

劉賀死後,其子孫又沿襲了三代海昏侯的爵位。

「四代海昏侯主要的活動範圍就在南昌。

」楊軍說,「但在此之前,江西全境卻從未發現與他們有關的考古遺址以及遺物。

雖然目前尚未出土最具說服力的印章等文物,墓主身份不能完全確定。

但官方已經將這座大墓命名為「海昏侯墓」。

「在西漢,南昌這一帶沒有比海昏侯等級更高的了,所以唯獨就和他聯繫上了。

」他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說。

勘探開始以後,一系列考古實物組成的證據鏈均指向了海昏侯。

首先是形制完備、占地廣闊的大遺址,而考古實物上的文字更是提供了直接而有力的證據「墓中出土的漆器上寫有的文字帶有"昌邑"年號,這些都告訴我們墓主為海昏侯,且最有可能是劉賀。

」楊軍說。

針對寫有「昌邑九年」、「昌邑食官」的漆器,專事西漢侯國研究的復旦大學歷史系教師馬孟龍也認為,「劉賀為墓主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四代海昏侯中只有劉賀做過昌邑王。

此外,《漢書》中有一句話:"故王物皆給賀"。

也就是說,原來劉賀做昌邑王時使用的東西還是繼續讓他使用的。

」不過,他同時也指出:「話都不能說死。

雖然漢代禮制嚴謹,但現實生活中也可能發生僭越。

比如滿城王墓中的中山王劉勝就將皇帝賜給他的東西帶入了墓葬。

除了出土的文字資料,超越列侯喪葬規制的三堵編鐘與車馬坑也將專家們的視線投向劉賀。

「綜合來看,海昏侯墓的級別超過一般侯墓。

比如,有陪葬坑、陪葬的編鐘,這在西漢列侯的墓葬中是絕無僅有的。

」馬孟龍說。

對於外界頗為關注的主墓室棺槨的開啟時間,楊軍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主墓的考古挖掘將在年底前結束。

之後便是保護和研究階段。

墓主信息應該也在那時可以公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比馬王堆更奢華的陵寢面世 | 海昏侯墓

按:今天,《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不久前,江西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內,馬蹄金、韘形佩、博山爐、連枝燈、銅壺等珍貴文物被考古人員逐一提取,這些出土文物,被視為海昏侯...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將進行墓底發掘

本報南昌訊 記者張雁報導:18日,記者獲悉,考古專家們準備拆解南昌西漢海昏侯墓槨室,並做槨板保護,還將對墓底進行發掘。海昏侯墓考古發掘領隊楊軍表示:「我們對墓底進行發掘,將可以了解墓葬建造過程和...

中國發現保存最完整西漢列侯墓園

正文導航來源:新華網 11-04 17:43歷時5年考古發掘,出土各類文物1萬餘件,墓主為距今2000多年的某一代海昏侯。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4日首次對外公布了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階段性考古成果。秦...

又一「墓」懸疑 「棺人」是誰

文/記者陳文秀6月16日,記者獲悉,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內棺發掘清理已進入尾聲,外棺、棺床等都已分離,分別處理保護。此前,劉賀墓園的5號祔葬墓成為許多專家關注的焦點。墓主人究竟是誰存在兩種說法,...

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撼世價值

海昏縣是漢代豫章郡下轄的18縣之一,橫跨鄱陽湖西岸從永修到武寧的廣闊區域,漢朝第9位皇帝劉賀被廢黜帝位後,在這裡建立了海昏侯國。墓主人經歷由王到皇再到侯的多重身份,在我國歷史上是第一例江西歷史上...

海昏侯墓–解密西漢的黃金密碼!

這期要聊聊海昏侯墓主——劉賀,這位中國歷史中唯一做過帝、王和候的皇帝。他生活在中國歷史中實實在在的黃金帝國!沒看錯,真真切切黃金多到泛濫的朝代——西漢。讓我們跟隨考古發掘,觸摸歷史中真實的海昏侯...

楊軍講述考古發掘故事

6月4日上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海昏侯墓考古領隊楊軍在市博物館一樓報告大廳進行《發現海昏國》的專題講座。本次講座為三區文化人才支持計劃項目和九江市博物館「5·18」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

海昏侯墓5號墓有可能是未能承襲侯位的劉賀之子

出土的文物中有一把玉劍,在古代是男性的象徵,可能是劉賀之子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的內棺清理工作一直備受市民關注,目前內棺已經基本清理完畢,外棺、棺床等都已經分離開,進行分別處理保護,內棺清理已進入尾聲...

劉賀傾盡國力修墓園 但在規格上沒敢僭越

很多人期待的金縷玉衣最終還是沒有出現。在3月2日的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組長信立祥說,內棺中沒有發現金縷玉衣。儘管沒有這樣一件寶貝,但南昌西漢海昏侯墓發掘以來,墓...

海昏侯墓考古記

它被列入2015年國家重大考古項目,定為「江西第一號考古工程」。墓葬挖掘引發民眾持久的熱情,去年以來現場每天都有人流前來窺探,現場監控非常嚴密,外圍設有警務站,從大門進入墓室要經過逐層審批並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