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展示歷史文化 「老味道」煥發新活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昌堡。

圖片來源:溫州晚報

溫州古城格局圖。

圖片來源:溫州晚報

每到周六,位於市區四營堂巷,深藏高樓大廈中的南戲博物館內就會人氣爆棚。

與此同時,永昆《琵琶記》、平陽木偶戲、越劇《洗馬橋》三個《南戲印象》系列實景演出在這裡駐場。

現如今,許多溫州歷史文化場所將靜態展示與動態緊密結合,這也讓溫州這座古城風韻活了起來。

據了解,2016年5月4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國務院關於同意將浙江省溫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覆》,同意將溫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這意味著,溫州成為繼杭州、紹興、寧波、衢州、臨海、金華、嘉興、湖州之後,浙江第9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傳家寶數量驚人 優秀文保錦上添花

2016年8月,全省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評選結果公布,18例優秀案例中溫州就占了三席,分別為夏鼐故居保護利用案例、甌海澤雅四連碓造紙作坊保護利用案例、蒼南礬山礬礦遺址保護利用案例。

其中較為典型的夏鼐故居是2011年浙江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作為夏鼐故居紀念館免費對公眾開放,是目前國內關於夏鼐先生專題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陳列。

夏鼐故居在修繕展陳過程中秉持了「最小干預」原則,實現了真實完整保護文物的目的。

同時,在保護和利用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契合點,發揮了故居作為不可移動文物具有的地理區位和建築文化優勢,配合全方位多媒體解說展示,將原有起居空間轉化為睹物思人的物質媒介,實現從見物到見人的轉換,對文物建築的價值普及有著重要意義。

夏鼐故居的保護利用帶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促進了溫州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文物的社會效益。

像夏鼐故居這樣被發現和妥善保護利用的溫州歷史文化產物還有很多。

據了解,全市共發現史前文化遺址171處,三普登錄點9362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85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7(88)處,市(縣、區)保737處。

此外還有館藏文物5萬多件。

全市普查古建築6354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1993處。

而這些「傳家寶」無不是溫州人傑地靈、鍾靈毓秀的最佳註腳,也是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血脈中的文化之魂。

展示歷史文化

「老味道」煥發新活力

不過,「傳家寶」再多,如果只是鎖在柜子里,關在大院內,停在書本中,則會偏離文物保護最初的本意。

因此,溫州在歷史文化名城的創建中不僅致力於保護,還著眼於開發利用,將溫州文化的「饕餮盛宴」原汁原味的向市民展現。

來看看中國現存唯一完整的明代私家抗倭城堡龍灣永昌堡是如何展示文物的——走進永昌堡,百年老字號「廣進祥」內人來人往,身穿學生裝和各式旗袍的遊客在古堡內往來不息。

去年,古堡接待遊客超20多萬人次,創下歷史新高。

在保護有形文化遺產的同時,相關部門著力挖掘古堡文化內核,通過布置王氏家規家訓展館、龍灣民俗展館,王諍故居,引進「百年老字號」等方式,重煥古堡生機,吸引各方遊客和投資商紛至沓來。

永昌堡只是我市歷史文化展示平台的一個縮影,現在溫州市區總共保存了10處歷史建築成片的傳統風貌區,包括五馬街-墨池坊、城西街、慶年坊、朔門街等四大歷史文化街區和江心嶼歷史保護地段,以及瞿溪老街、梧田老街、寺前街、蒲州老街、寧村所等5處擬推薦歷史文化街區。

通過對這些街區進行保護、改造、開發,溫州正不斷煥發「老味道」里的新活力。

而這或許正是溫州的歷史街區最大的特色和不同:歷史不是被保護起來的過去式,而是與現在生活各行其是、煙火氣十足的現在式。

此外,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市得來不易的「名城」創建成果,我市陸續出台《溫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溫州市歷史文化街區管理辦法》《溫州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辦法》《溫州市文物保護管理辦法(修訂)》《關於進一步加強溫州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實施意見》等,健全了名城保護的地方法規。

與此同時,溫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列入我市2017年預備立法項目,目前已啟動相關調研起草工作。

■新聞連結 細述溫州五大文化家底

溫州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近2200多年行政建制史,歷來是郡、州、府、地區、市的治所,城址及格局近1700年不變。

公元前192年,騶搖受封東海王,俗稱東甌王,築王城於今景山北麓的甌浦垟,為溫州建城之始。

公元323年,置永嘉郡,是為溫州建郡之始。

郡城相傳由郭璞選址營建,山水斗城格局由此形成。

公元907年,吳越錢元瓘增築子城,溫州城市的功能格局自此定型。

●文化家底一:山水斗城格局

溫州古城依北斗天象,聯郭公、海壇、華蓋、積穀、松台五山築城,形成斗魁,華蓋山鎮鬥口;外接黃土、巽吉、仁王三山為斗柄,靈官山為輔星。

城中按廿八星宿布局鑿鐵欄井、橫井、仙人井等28口井,又按「四象五行」挖東伏龜、西浣沙、南雁池、北潦波、中冰壺等5潭。

時至今日,圍合古城的郭公、海壇、華蓋、積穀、松台五山以及城外的靈官、巽吉兩山保存完好;二十八宿井存留十六口;五潭之浣沙潭和伏龜潭尚存;城外的甌江、勤奮河,以及古城壕等水系均保持完整。

這些山體和河流構成了「城依山、山護城」的山水斗城格局,形成了「倚江、負山、通水」的格局特色。

這種「山水斗城」形制是中國古代堪輿學科學運用的典範,體現了城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樸素理念,對中國古代城建史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文化家底二:永嘉學派事功思想

特殊的地理資源環境和宋代發達的商品經濟,使溫州成為永嘉學派的發源地和實踐地。

其倡導的「義利並舉、農商並重、經世致用」事功思想,是對中國歷史上重農輕商、重虛輕實等主流思想的重大突破,對浙東南地區重商傳統的形成,乃至當代中國的變革均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得益於永嘉學派崇實創新和重商文化的基因,溫州成為當代中國市場經濟的策源地和民營經濟的發祥地。

●文化家底三: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

溫州依託歷代形成的塘河水系沿甌江平直向海推移,突破了「甌居海中」的空間局限,形成了現有80%以上的建成區。

塘河水系集治水、造地、交通等功能於一體,滋養和串聯起溫州各大平原的城鄉聚落,堪稱我國海塘工程中的奇觀。

溫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三國時即設立橫嶼船屯;唐代開通了日本、東南亞乃至中東地區的航線;五代時設有博易務;宋元期間成為龍泉青瓷出口的集散地;清末被闢為通商口岸。

溫州衛、金鄉衛、永昌堡等衛所是中國海防歷史的重要遺存。

●文化家底四:歷史街區風韻

現存朔門街、慶年坊、城西街、五馬—墨池等四大歷史文化街區,依然較好地保存著「東廟、南市、西居、北埠、中子城」的歷史格局和明清以來所形成的街巷風貌。

宋代36坊,街區內尚保留著謝池坊、五馬坊、墨池坊等24坊的基本格局,其他許多坊、街、巷的名稱也都沿用至今。

保存至今的子城城牆、譙樓、封火牆,以及大量的古民居、古商鋪、宗教建築生動地記錄了城市居住、商貿、文化等方面豐富的歷史信息。

城內一坊一渠,渠與河通,河與江連,完美地將城市的用水、排水、航運、蓄洪、防火等功能結合在一起,充分體現了古代堪輿學在城市建設中的科學價值。

●文化家底五:豐富的文化遺產

溫州境內文物門類齊全,年代完整。

市區有好川文化的典型——曹灣山遺址;中國現存唯一完整的明代私家抗倭城堡——永昌堡;莊嚴挺秀、雕刻優美的北宋千佛石塔——國安寺塔;中國造紙術活化石——四連碓等等。

全市現有市級名錄以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691項,861個保護單位,四級名錄體系健全,其中永嘉崑劇、樂清、編梁木拱橋營造技藝、木活字印刷技術等4項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35項(包含人類非遺項目),包括黃楊木雕、溫州鼓詞、泰順木偶、甌劇、甌塑、甌繡、藍夾纈製作技藝等;省級136項(包含國家級項目),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國家級23人,省級169人,市級612人。

(溫州晚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桂陽躋身省歷史文化名城

郴州新聞網1月22日訊(通訊員 夏太鵬 李維坤)近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公布桂陽縣為「湖南省歷史文化名城」,這是該縣深入挖掘涵養歷史文化取得的豐碩成果。 桂陽縣早在兩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是我省最早的...

關於加快推進李章達故居保護利用工作的建議

提案人:民革市委會 東莞歷史悠久,文化多元,歷史文化資源異常豐富。立縣至今1600餘年,廣府文化、客家文化、疍家文化交融貫通,名鎮、名村與古村落遺址錯綜分布,僅文物保護單位就有135處,非物質文...

全省文保優秀案例公布 溫州有三處

日前,全省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利用優秀案例評選結果公布,溫州市共有三個案例獲獎,分別為夏鼐故居保護利用案例、甌海澤雅四連碓造紙作坊保護利用案例、蒼南礬山礬礦遺址保護利用案例。 這三個案例各具特色。夏...

從保護「城市遺產」走向保護「遺產城市」

光明日報記者 鄭晉鳴大型城市建設過程中的文化遺產保護,是全球歷史文化名城面臨的共同挑戰。近日,在古城南京舉辦的第七屆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上,來自俄羅斯、韓國、印尼等14個國家的22位市長和市長...

溫州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大事記

2010年10月我市重啟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成立了以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名城申報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作為專門的申報機構,由市規劃局和文廣新局共同承擔具體工作。2010年12月先後頒發《溫州市國...

溫州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浙江還有哪8個?

國務院日前批覆同意將溫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溫州正式成為第130座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的城市,也是繼杭州、紹興、寧波、衢州、臨海、金華、嘉興、湖州8城之後,浙江第九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