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地區曹魏貴族墓葬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洛陽地區曹魏貴族墓葬 從漢制向晉制過渡

漢末至魏晉喪葬習俗從崇尚厚葬向倡導薄葬的轉變,一直是學界關注的課題。

自上而下推行薄葬制度,正是從曹魏開始。

近年來,一批中原地區曹魏時期貴族墓葬的考古發現,為學界了解曹魏時期墓葬打開了一扇窗口。

通過對這批同類型曹魏時期墓葬的建築、結構、隨葬品等表現出的特點進行分析,學界對其反映出的喪葬觀念、習俗、制度有了更為系統的把握。

形制與隨葬品趨於簡化

事實上,相對於其他斷代時期的墓葬,曹魏時期墓葬在全國範圍內發現很少,有明確紀年或墓主人銘記的更少。

洛陽既是曹魏都城,也是曹魏帝陵的所在地,無疑是曹魏時期考古聚焦的中心。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王咸秋告訴記者,洛陽地區考古發掘明確屬曹魏時期墓葬的,包括曹魏正始八年墓、曹休墓以及西朱村曹魏墓。

從2009年負責發掘曹休墓到2016年領隊發掘西朱村曹魏墓,王咸秋與曹魏考古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說,此前因為考古資料不夠充分,缺乏了解,學界通常認為,曹魏時期墓葬處在漢制向晉制的過渡時期,甚至有學者認為,曹魏時期沒有完全獨立的墓葬制度。

但近年來,隨著曹魏時期高等級墓葬接連被發現,能夠初步總結曹魏時期貴族墓的一些獨有特徵。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留下「因高為基,不封不樹」的遺命。

從曹操開始至曹丕進一步強化,曹魏一改漢代的厚葬之風,發生了自上而下的變革。

「首先在墓葬形制的建築形式上,曹魏早期延續了東漢尤其是東漢晚期的高等級墓葬的一些做法。

如相似的墓壙,同為長斜坡墓道、磚券多室墓,墓道、墓室都內收數級生土台階,等級越高墓道越寬。

」王咸秋說,在曹魏早期墓葬中,也出現了一些明顯的變化。

主要體現在陵墓結構的簡化。

這一時期高等級墓葬已不再有封土,取消陵園建築;至中晚期,陵墓結構進一步簡化,取消了原來的多側室,只有前後室,或帶有耳室,而且東漢時期寬大橫前室改變為方前室。

這種改變在曹魏時期形成共識,至西晉時期,高等級墓葬墓室結構進一步簡化為單室墓,可見曹魏時期貴族墓總體呈現出向晉制過渡的墓葬建制特點。

短暫的曹魏只給後人留下了曹操高陵、曹丕首陽陵和曹叡高平陵。

而目前對這三座帝陵的了解,尚存疑雲,尤其曹丕首陽陵,可能是最大的謎團。

談起未來曹魏時期墓葬工作的繼續推進,王咸秋向記者透露,根據文獻記載,曹魏帝陵位置的選擇延續了漢代南北陵區制度,如果位於漢魏洛陽城南的西朱村曹魏墓與曹叡高平陵有關,那麼,曹丕首陽陵有可能與西朱村曹魏墓相對,位於漢魏洛陽城以北的首陽山腳下。

除了在墓葬形制上趨於簡化,曹魏時期墓葬向晉制的過渡還體現在墓葬隨葬品的變化方面。

據王咸秋觀察,雖然東漢時期流行的一些模型明器的陶器類型在曹魏得以保留,但其中大型模型明器都消失了。

西晉墓葬中典型的四系罐等新器物在曹魏時期已經流行,這類帶系的器物最早在東漢末年的北方墓葬已經出現。

此外,在正始八年墓、西朱村曹魏墓中都有帳構出土,後兩者都在後室或側室的棺附近發現。

學界一般認為,它的功能為棺帳,只有正始八年墓的帳構在前室發現,關於它的性質還沒有定論。

薄葬觀念與制度的形成

曹魏時期貴族墓薄葬還有一個重要表征:漢代盛行的墓葬玉衣制度在曹魏時期也被徹底廢除。

漢代皇帝和貴族信奉死後穿玉衣可使屍體得以永久保存。

考古工作者在漢代大型墓葬中的確多有發現金縷玉衣、銀縷玉衣、銅縷玉衣,並以此作為判斷墓葬等級的重要參考因素之一。

但據王咸秋觀察,目前已發現的曹魏時期墓葬中,無一出土漢代流行的各類玉衣。

有學者認為,這可能與東漢末年大量漢代帝王陵墓被盜有關,在墓葬被盜掘之後,人們發現,玉衣並不能使屍骨不朽,這可能是放棄玉衣制度的原因之一。

相關文獻也有體現,據《三國志·魏書·文帝紀》記載,曹丕將墓葬遭盜掘歸咎於厚葬制: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

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

有學者考證,乃至曹操本人為籌措軍費也組織過盜墓,並設立「摸金校尉」等官職。

正是曹操親眼見過也親身參與過盜墓,才使得他對於自身陵墓可能被盜挖產生深深的恐懼,轉而追求薄葬,以打消後人對於墓中金銀財貨的覬覦。

如此「特立獨行」的薄葬觀念和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齊東方看來,時人認識到厚葬「死者不知,生者不得」,使得傳統認為人死後可以延續生前生活的觀念發生動搖,既然死者不知厚葬的恩惠,而活著的人又徒勞傷財,具體做法就需要改變。

加之親眼所見玉衣防腐傳說的破滅,人們在心理顛覆後也挑戰了對待死亡的看法。

然而,齊東方從更深層次分析認為,在東漢末年激烈的政治變局中,傳統思想面臨衝擊,原有的喪葬觀念被動搖。

這必然在埋葬的實際操作中形成新的變化,各種因素綜合,最終導致魏晉時期社會集體意識的轉變,喪葬活動的變革在所難免。

其中,表現在「葬」的部分,在墓上標誌、墓葬排列、墓葬形制、墓內設施、隨葬品內容和數量等都與漢代不同了。

儘管近年來不斷有曹魏時期貴族墓葬被發現,但有些問題仍存爭議。

例如,因出土材料有限,墓主身份難以確定;曹魏處於漢晉之間,對有些墓葬準確的斷代歸屬難以達成共識,如對偃師杏園6號墓、洛陽東郊178號墓,以及洛陽孟津大漢冢M1、M4,在歸屬於東漢晚期或是曹魏問題上,學界尚有一定爭議。

王咸秋認為,這也是因為考古學中的斷代和歷史的朝代不完全對應,如對曹魏這個朝代的界定,歷史學一般將公元220年曹丕稱帝至公元265年司馬炎代魏建晉作為三國紀年;但考古學上則傾向於從公元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至公元280年西晉滅孫吳,作為三國斷代依據。

因此,有些學者將東漢初平元年(190)以後的墓葬都歸為曹魏時期墓葬;有些學者則認為,它們為東漢時期墓葬。

而對於這些基本問題的爭議,還有望在更規範的依據基礎上達成研究共識。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 張清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洛陽西朱村曹魏墓 考古發現及其學術價值

作者:韓國河(鄭州大學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 編者按: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揭曉了「2016六大考古新發現」,河南洛陽市西朱村曹魏墓等榜上有名。西朱村曹魏墓雖被嚴重盜掘,但仍出土較多...

村民挖墳發現曹魏時期大型墓葬

洛陽發現曹魏時期大型墓葬 墓主確切身份有待論證近日,位於河南洛陽市寇店鎮西朱村曹魏時期的一座墓葬發掘接近尾聲,大規模的建築形制、數量較多的隨葬遺物,凸顯出墓葬規格之高。曹魏時期的喪葬習俗有其特定...

洛陽曹魏墓驗出真「曹操」

據新華社鄭州11月17日電(記者 桂娟)2015年7月,洛陽一村民遷墳時意外發現一座大墓。經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一年多的考古發掘,這座大墓日前被專家論證為曹魏皇家墓葬。它與此前發現的河南安陽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