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聯裝戟的出土竟證明了郭沫若對先秦青銅戟的形制猜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戟流行於先秦時期,關於這種武器的形制,一度是個謎。
先秦時期沒有留下能夠證明戟的外形的典籍,而後世的戟與先秦時期的戟形制差別較大,實際是不同的東西,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的金石學家都搞不清楚戟的具體樣子,只能根據自己的想像去復原傳說中的戟,結果畫出來的復原圖千奇百怪,什麼樣的都有,雖然也有個別跟真實中的戟比較接近,但更多的是和戟風馬牛不相及的造型。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與金石學家的局限性和當時的時代背景都有關係。
秦俑坑中完整的戟
先秦時期的戟以聯裝戟為主,戟頭為矛頭和戈頭組成,用繩索捆綁在竹木所制的柲上柲。
而金石學大興於清代,距離先秦時期兩千餘年。
在兩千年的時光洗禮下,這些戟被發現的時候,用於捆綁的繩索和柲都已腐朽,到了金石學家手裡的時候,戟已經變成了矛頭和戈頭。
任誰也想不出來它們原來組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一種武器。
秦代相邦七年戟
那有人可能要問了,就算木柄腐朽,墓地中還是會留下痕跡的嘛,包括組成戟頭的兩個部件,戈頭和矛頭的位置也還是它們原來的位置,有這些信息,還是可以復原出戟的形態的嘛。
理論上是不錯,但上述這些東西有一個前提,就是「在科學的考古發掘之下」,而古代的中國並不存在成系統的田園考古活動。
金石學雖然與考古學相近,但側重方向不同。
盜墓者掘墓的目的在於謀取錢財,也不會注重記錄墓中痕跡。
郭沫若
這種情況直到20世紀初才開始發生改變。
,現代考古學傳入中國。
20世紀30年代,河南汲縣山彪鎮出土了兩件水陸攻戰銅鑒,上面鑄有用戟作戰的士兵形象;1937年,河南輝縣琉璃閣出土了一件聯裝戟,木柲痕跡尚存。
隨著這些文物的出土,學界對於戟開始有了新的認識。
郭沫若經過考證,認為戟應該是由戈和矛聯裝而成的武器。
郭寶均為了梳理關於戟的知識,親身參與多次發掘,對戟的演變做出了詳細的闡述。
台西遺址
建國後,各地都出土過許多聯裝戟,其中不少帶有柲的痕跡,關於東周時期戟的結構,最終有了定論,那就是戈和矛的結合體。
中國現存最早的一把戟出土於1973年,地點是河北蒿城台西。
在藁城的台西、莊合、故城、內族四村之間,分布著三個高大的土丘,分別稱為「南台」、「西台」、「北台」,當地村民建築用土多來源於三個土丘。
1965,台西村的村民在西台取土時發現了一件玉戈,其後又多次發現青銅器和其他文物。
1973年,河北省文管處組建考古隊對台西遺址進行正式發掘,經考古人員鑑定,台西遺址由商代中期的居住遺存和墓葬組成,而最早在這裡生活的是仰韶文化時期的居民。
台西出土的戟
台西遺址的17號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銅戟。
該戟一件由柳葉形矛頭和一件直內無胡戈頭聯裝而成,戈頭與柲呈90度夾角。
柲長64cm(一說85cm),截面為扁圓形。
台西出土的商代鐵刃銅鉞
這件戟是現存最古老的戟,也是唯一一件商代時期的聯裝戟。
商代軍隊以步兵為主,主要格鬥武器是矛和戈。
學者們認為,這件戟的主人有可能是一個腦洞大開的發明家,出於改良兵器的考慮,把一件戈和一件矛組裝在了一起,由於這件戟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意外,因此也沒有在當時流行開來。
哪些證據能證明成都從秦漢起已取得大都市資格
文/李殿元成都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不僅城址不變、城名不變,更重要的是,它的發展歷史從來沒有中斷過,所以,成都擁有從古到今的眾多古遺址,這些古遺址及其發掘出來的古珍古寶古物,也使得成都的古都歷史熠...
蘇格蘭青銅時期武士社會地位高
本報綜合外媒報導英國《蘇格蘭人報》(The Scotsman)官網於2月15日刊登的一則消息稱,蘇格蘭東北安格斯(Angus)地區新近出土的青銅矛頭表明,武士階層在該地青銅時期可能處於領導地位。...
河北省中醫藥文化景點概覽二:台西村商代遺址、滿城漢墓遺址
作者:周計春 趙潤生台西商代遺址位於藁城西10千米處,在台西村東北,居台西、莊合、故城、內族四村之間。以3個高大的「台疙瘩」(南台、西台、北台)為中心。「南台」在台西村東約200米處,現已剷平無存。
王后·母親·女將: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周年再回首
編者按:2016年3月8日,「王后·母親·女將——紀念殷墟婦好墓考古發掘四十周年特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共展出包括青銅器、玉石寶石器、骨器與陶器在內的411組件隨葬品,部分文物屬首次公開展出。婦...
遙遠的時代:商朝士兵怎麼穿?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殷墟發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也讓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得以窺見並復原商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