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考古發現迄今最大帝王陵,發掘前被盜,盜墓賊很狡猾也很缺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題:南唐帝王葬龍藏之地,誰破壞了王家風水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前面文章提到,南唐二陵的反盜墓設施難住考古,地宮打開後眼前所見令人驚訝。

這篇文章,繼續聊南唐帝陵被盜的故事。

圖:南唐順陵地宮

祖堂山的風水——「龍藏」之地

南唐二陵所在的「太子墩」在祖堂山一帶,我在寫作《風水三千年》時曾多次前去看過。

過去一趟不容易,當時這邊的交通不便,顯得很偏僻,既無鍾之峻,又不方山之偉,不像是什麼風水寶地。

南唐帝王陵被考古確證後,有一個疑問一直揮之未去,南唐二陵的選址、營造,由當朝重臣韓熙載和江文蔚等人主持,韓熙載們不會連基本的風水常識也不知道,而將帝王陵選在偏僻之所吧?

圖:祖堂山周邊地圖

南京的風水寶地很多,東有鐘山,北有幕府山,與祖堂山同的城南的有石子崗、方山、牛首山,六朝以來的帝王、世家大族、官員勛貴,莫不為這些地方為首選,甚至連平民都想著法子把逝去親人安葬在這裡。

李昪難道行事特立獨行?

其實,我們現代人的懷疑都錯了。

自孫權在江東定都立國後,祖堂山一帶就是一處風水寶地,香火旺盛,特別是在南唐時期,由於先主李昪的提倡,這裡簡直是聖地,只是後來才變「冷」的。

祖堂山與牛首山,在地貌上看是南北平行,像是兩座山,其實相距很近,地脈相連,像頭一樣,所以,唐宋時期的「牛頭山」是將牛首、祖堂兩山認成一座山的。

而祖堂山單列,則是在隋唐以後,並有了「祖堂」之名。


圖:南唐二陵所在祖堂山宏覺寺

據佛書記載,初唐時有位高僧法融,先在江南各地研習佛經,聽講各種經論,有過20年的入山坐禪的經歷。

然後至金陵牛頭山的幽棲寺北岩下構築茅茨禪室,日夕參究。

期間,他去附近的佛窟寺,用八年時間閱讀、摘抄了該寺於南朝初年寫藏的佛經、道書、佛經史、醫方、圖符等「七藏」,再回到幽棲寺,閉門從事研究。

數年後,法融終於覺悟有道,先後在幽棲寺和金陵各大寺開講佛經,並得到禪宗四祖道信的認同,允許他自立一個支派,這就是佛界著名派別「牛頭宗」。

法融也成為此宗的「第一法師」,並被譽為「東夏之達摩」,幽棲寺因此被認為是此宗的「祖堂」,山亦改稱為「祖堂山」。

圖:古幽棲寺早毀,遺址所在地已有現代建築,只有看碑文才知道所在

此山成為佛山後,常有靈異現象出現。

相傳法融得道時,曾有「百鳥獻花」之異,故幽棲寺的北岩也得「獻花岩」之名。

據陸遊《南唐書》,南唐後主李煜曾在牛頭山「造寺千餘間,聚(僧)徒千人」。


考古專家、當年參與南唐二陵發掘的蔣贊初老先生認為,這些寺廟應該在祖堂山的幽棲寺一帶,以作為後主謁陵時禮佛與寢食之處。

從大的地理環境來看,李昪的陵墓背倚祖堂山和「天闕」牛首山二山,南西遙對雲台山的最高峰,確實是一處理想的「龍藏」之地。

而且,韓熙載還考慮到了以後龍子龍孫和陪葬陵寢用地,祖堂山的南面東西開闊,東有幽棲寺、拜經台、祖師洞等古剎和古蹟,中部和西部是一片丘陵,便於安排多處陵墓。

江南發現的最大帝王陵

欽陵是李昪與皇后宋氏的合葬墓。

宋皇后是李昪下葬四年後才葬入,這與過去帝王陵的葬制有明顯不同,皇后後葬入,在地以前叫「以卑動尊」,是不吉利的,宋氏為何得以葬入?

圖:繪畫《南唐二陵》

南唐君主有三位,期間始主、中主都到底在葬,一直是謎。

北宋馬令的《南唐書》、南宋陸遊的《南唐書》兩本史書上,均無明確記載。

因江寧盜墓賊的盜墓,解決了爭議多年的歷史懸念,確實是意外。

需要說明的是,欽陵被盜不只一次,推測至少有三次。

除1950年最近的一次之外,在下葬不久被盜過一次。

在明末清初時還被盜過一次,當時明兵部尚書王以旂的墓被盜掘,盜墓賊可能也順便盜了地標明顯的欽陵。


讓人驚喜的是,欽陵也是迄今為止在江南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墓室結構最複雜、內部裝飾最華麗的一座帝王陵寑。

與北京明定陵一樣,欽陵目前已被開發成旅遊景點,有興趣的讀者不妨「到此一游」。

早期遭盜陵是同夥賊

上面所說都是南唐始主李昪欽陵被盜情況。

這裡,接著再聊二陵里中主李璟的「順陵」。

圖:順陵地宮,放棺之室

與欽陵一樣,順陵在考古發掘前,也已被盜挖過,金銀寶物一樣不存,墓室也破破壞。

從現場痕跡來看,這次盜墓與現代賊人無關,當是古代盜墓賊幹的事情。


那麼,這會是什麼朝代的盜墓賊?為何盜走寶物,還要破壞?分析認為是對手欲泄掉南唐帝王氣,破壞南唐風水……

1950年的太子墩暴露的盜洞,在欽陵封土堆上,而非順陵。

根據史書上所記,在發掘了欽陵後,考古人員又主動在欽陵附近尋找順陵,最後在與欽陵相隔一條山溝、西邊稍偏北的山上發現了順陵,距欽陵約50米。

圖:南唐二陵位置示意圖

當時,還幻想順陵未被盜過呢。

但在進入順陵墓室後,考古人員大家吃驚地發現,順陵內竟然有兩個盜洞,分別在墓的前室和中室的室頂,比欽陵還多一個。

與欽陵被盜多次一樣,順陵僅被被盜一次。

從盜洞落下的淤土厚達3米左右,幾近室頂,可知其淤積年代之長。

參與當年發掘的蔣贊初事後分析,這應該是一次早期盜掘,可能是盜欽陵的同一夥盜墓賊所為。

圖:順陵墓門

順陵後室棺床的後壁已被盜墓賊破壞。

在各室淤土中發現的陶俑均已身首異處,從陶座上被推翻在磚地,陶瓷器無一完整。

還好,順陵主人的哀冊也找到了,是石質的。

與李昪哀冊被毀一樣,李璟哀冊也被打碎。

在後室淤土中還發現了一些朽木塊和零星漆皮,估計是漆棺的遺留物。

狡猾的盜陵手段

從當時現場分析,盜墓賊開始可能是準備自後室的室頂直接進入欽陵的,故用重力將室頂的巨石條擊破。

但這樣的盜掘方法未能成功,因石條之間和兩端均是榫卯結構,重力捶擊後僅發生斷裂現象,而不能形成容人出入的洞口。

圖:順陵地室

於是,盜墓賊另換了個地點,從磚結構的中室室頂打盜洞進人,再在中室與後室之間的封門石牆上開洞,進入後室前的過道,之後再用強力將封閉後室的石門打開——盜陵手段相當狡猾。


盜墓賊進入棺槨所在的後室後,便實施搶劫和破壞,很缺德。

圖:順陵側室

後室被破壞部分,除室頂的天象圖外,還有石棺床、後壁上部、壁龕、雕刻有地理圖的青石板地面等。

安放刻字填金玉哀冊的石函和鐵函均被砸壞,哀冊斷裂後散亂一地,棄置於後室棺床的周圍。

其中一片有「欽陵禮也」字樣的殘片,與另一片背面的編號,都有用刀刮削的痕跡。

顯然,盜墓賊是有意識的破壞,而不是僅以盜寶為目的普通盜墓團伙行為。


盜墓賊為什麼這麼缺德?後面的文章將繼續聊。

說明:梧桐樹下戲鳳凰 是著名歷史學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內容以歷史、考古、盜墓、風水、收藏為主,提倡無負擔閱讀。

文章除註明外,均為倪方六原創,有版權,使用請聯繫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詭異!神秘墓地反盜墓措施竟難倒考古專家

在未考古前,當地稱南唐陵為「太子墩」,「太子墩」的規模較大,地表上部為一圓形土墩,周長170米,高出地面12米。真正發掘,比盜墓要困難多了。或許有讀者會問了,不是有盜洞麼,還有什麼難?考古要按程...

80%墓埋下不久被盜 古人為何迷信挖祖墳?

在中國古代,事死如事人概念主導下的厚葬行為,始終是喪葬史的「主旋律」。即便在今天,人死了後還會給他隨葬點物品,而不會「裸葬」,讓逝者一絲不掛地來,一絲不掛地走。就是送進火葬場,也不會讓屍主「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