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典》二期啟動 古籍脫酸成難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新網廣州10月13日電 (王華 吳碧影)「2016《廣州大典》與廣州歷史文獻保護學術研討會」13日在廣州圖書館召開。

據悉,《廣州大典》二期的研究工作已啟動,對古籍紙張進行脫酸是《廣州大典》二期編纂工作的難題。

國內專家、學者、有關負責人等80多人參加當天會議,研討會共收到研討論文52篇。

《廣州大典》已於2015年4月全部編纂完成並公開發行,它是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廣州歷史文化史料著作的集成,收錄歷代4000餘種文獻,編成520冊。

使用底本大部分集中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中山大學圖書館,其餘分藏於海內外數十家圖書館等藏書機構,珍本眾多。

目前,《廣州大典》二期的研究工作已啟動,將對1912前後至1949年前後時期廣州文獻、民國前海外廣州文獻的編纂進行研究。

對古籍紙張進行脫酸是擺在《廣州大典》二期編纂工作的難點。

據省立中山圖書館副館長倪俊明介紹,廣州地處亞熱帶,炎熱、潮濕的氣候環境,直接加劇民國時期文獻的酸化,老化。

所謂酸化,就是紙張的酸性逐漸增強,紙張變脆、顏色發黃,嚴重的將無法翻動,甚至碎成紙屑。

經省立中山圖書館抽樣檢驗,所藏民國報紙的平均PH值為3.72,期刊的平均ph值為3.41,其中PH值最低的僅有2.96。

而根據《優良紙張製造標準》規定,紙張的PH值在7.5以上者屬於優良紙張;PH值為7表示紙張是中性或無酸紙,處於良好狀態;PH值低於7則表示紙張呈酸性,PH值越低表示含酸量越高,紙張的質量也就越差。

據了解,廣州大典研究中心將提供資助經費100萬元,委託復旦大學進行「以開化紙為代表的古籍印刷用紙的科學研究」項目。

該項目成果對於恢復古代造紙技術和高端出版業的用紙選擇,特別是將為《廣州大典》後續編纂出版的印刷用紙,提供最佳解決方案。

廣州市人大主任、《廣州大典》主編陳建華在當天會議上講話時指出,歷經十年編輯出版的《廣州大典》,這是存儲、傳承、傳播和弘揚廣州城市歷史文化的一項重大標誌性工程。

(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廣州投1100萬進行古籍研究與保護

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通訊員趙曉濤、張希慧報導:6月17日,「民國文獻保護和整理研究」學術報告會暨合作共建簽約儀式在廣州圖書館舉行。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廣州大典》主編陳建華等有關領導和嘉賓出...

廣州將優先落地古籍脫酸及加固技術

廣州日報訊 (記者王曉全)昨日,廣州大典研究中心與中國國家圖書館、復旦大學、中山大學進行相關研究項目合作及共建簽約儀式。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廣州大典研究中心榮譽主任陳建華在發言中提出,民國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