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典》二期要用最好的紙 陳建華:「願為此等上10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和與會專家、學者在會後交談。

新快報記者 寧彪/攝

《廣州大典》二期的研究工作啟動,有望選用開化紙付印

皇皇巨著《廣州大典》,即將迎來續集。

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廣州大典》編纂委員會主任陳建華昨日表示,《廣州大典》二期,在付印時「要用最好的紙」。

為了這張好紙,他願等上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

■新快報記者 羅瓊

民國文獻紙張破損嚴重

是什麼紙讓陳建華願等10年之久?這要先從《廣州大典》的編纂說起。

據了解,《廣州大典》是迄今為止最為全面的廣州歷史文化史料著作的集成,依經、史、子、集、叢五部分類,收錄歷代4064種文獻,編成520冊。

時間範圍為1911年以前,個別門類延至民國時期。

目前,《廣州大典》二期的研究工作已經啟動,將對民國時期廣州文獻、民國前海外廣州文獻的編纂進行研究。

何謂民國時期?中國國家圖書館常務副館長陳力給出了明確範圍——1912前後至1949年前後。

然而,前期研究工作並不順利。

「我們在資料搜集過程中發現,眾多歷史文獻、尤其是民國時期文獻紙張嚴重破損、難以保存,直接影響到了二期的研究與編纂。

」廣州圖書館館長兼廣州大典研究中心主任方家忠說。

投入1000萬進行脫酸研究

紙張酸化,是民國文獻破損的重要原因,也是古籍修復工作中的難點。

所謂酸化,就是紙張的酸性逐漸增強,紙張變脆、顏色發黃,嚴重的將無法翻動,甚至碎成紙屑。

如何應用創新技術,對古籍紙張進行脫酸,也是擺在《廣州大典》二期編纂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課題。

在我國,中山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國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對於解決古籍文獻保護面臨的紙張嚴重破損問題,均有較好的科研實力。

為此,廣州大典研究中心將提供資助經費1000萬元,委託上述三家單位,開展古籍脫酸及加固技術研發項目研究,並於昨日簽訂合作共建協議。

據了解,該科技研發項目成果將優先在廣州市落地實施,並進行產業轉化應用,進而滿足國內各級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的實際工作需要。

二期有望用上開化紙

復旦大學原校長、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院長楊玉良,曾在安徽宣城一帶搜羅了許多宣紙,作為禮物送給梵蒂岡圖書館。

「館長見到了非常驚訝,他說中國怎麼有這麼好這麼傳統的紙!」楊玉良感慨,「中國發明了造紙術,但在國際古籍修復重印等應用上,用的最多的卻是日韓紙。

中國傳統好紙中,開化紙當屬名品。

這也是陳建華口中所說的「最好的紙」。

開化紙,為明清時期衢州所產之紙,紙質細膩,質感薄韌,紙色白滑。

目前,明清「開化紙」之刻本,在古籍拍賣市場上價格一路攀升。

近代大藏書家周叔弢先生曾全面收藏整理清代「開化紙」印本,他認為,乾隆朝的「開化紙」已達到古代造紙之頂峰。

遺憾的是,目前「開化紙」的製造工藝,已瀕臨失傳。

陳建華表示,「開展紙張脫酸及加固技術研究,是對民國文獻的原生性保護,而開展開化紙研究,則是推動民國文獻的再生性保護。

」陳建華表示,據了解,廣州大典,也將大作「紙張文章」——廣州大典研究中心將提供資助經費100萬元,委託復旦大學進行「以開化紙為代表的古籍印刷用紙的科學研究」項目。

該項目成果,對於恢復古代造紙技術和高端出版業的用紙選擇,特別是將為《廣州大典》後續編纂出版的印刷用紙,提供更佳選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廣州將優先落地古籍脫酸及加固技術

廣州日報訊 (記者王曉全)昨日,廣州大典研究中心與中國國家圖書館、復旦大學、中山大學進行相關研究項目合作及共建簽約儀式。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廣州大典研究中心榮譽主任陳建華在發言中提出,民國文獻...

《廣州大典》二期啟動 古籍脫酸成難題

中新網廣州10月13日電 (王華 吳碧影)「2016《廣州大典》與廣州歷史文獻保護學術研討會」13日在廣州圖書館召開。據悉,《廣州大典》二期的研究工作已啟動,對古籍紙張進行脫酸是《廣州大典》二期...

廣州投1100萬進行古籍研究與保護

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通訊員趙曉濤、張希慧報導:6月17日,「民國文獻保護和整理研究」學術報告會暨合作共建簽約儀式在廣州圖書館舉行。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廣州大典》主編陳建華等有關領導和嘉賓出...

開化紙工藝有望在滬上「復活」

據《勞動報》報導,用現代科技保護古老典籍,為文化傳承培育新生匠人,被剛成立兩年半的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視為使命。昨天,研究院院長楊玉良表示,專注於開化紙工藝恢復的工作站已經啟用,這個囊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