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文物北魏虞弘棺被發現傷痕,何人所為?山西博物院這樣回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直以來社會上就有一種關於文物該深埋地下還是去博物館供萬人欣賞的爭論,其實筆者作為一名學習考古的考古人更傾向於後者,畢竟都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讓它深埋地下或者被某個人收藏都是不合適的,都沒有體現出文物的真正價值,只有讓所有的炎黃子孫都能看到我們的老祖宗留下的印記才是文物該有的歸宿。

而且如果深埋地下會招致前赴後繼的盜墓賊盜掘,這些人可是不擇手段,管你什麼文物呢,二話不說就拿走金銀珠寶、青玉瓷陶,對文物的破壞是毀滅性的,只有在博物館,文物才能得到最好的保護和發揮最大的價值,可是也有博物館文物得不到有效保護的時候,前段時間,在筆者家鄉山西就發生了這樣一件事,而且當事方就是經常去的山西省博物院。

2017年11月中旬,曾被評為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虞弘墓的石槨結束了美國、澳大利亞、深圳等國內外多地的巡展,在山西博物院首度亮相展出。

但一天之後,有細心的文物愛好者在參觀時發現,虞弘墓石槨的幾塊石板的邊緣處有明顯的傷痕,疑似新近磕碰形成的,並就此事在微博發帖質疑。

隨後在網友的調查中發現這些傷痕並未出現在2014年發布的石槨照片中,很明顯是新造成的。

我們知道,文物的每一厘都是寶貴的,如此結果讓人痛心。

虞弘墓1999年發現於太原市王郭村南,這是中國第一座經過科學發掘、有準確紀年並有著完整豐富中西亞圖像資料的墓葬,被評為「199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墓主人虞弘是中西亞地區魚國人。

13歲任柔然高官,曾代表國家出使波斯、吐谷渾等國,出使北齊時被留任。

相繼在北齊、北周和隋三代為官,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59歲的虞弘死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家中。

邊緣的傷痕

山西博物院表示部分傷痕是在入駐山西博物院之前就形成的,自從1999年出土後,長時間多次移動過程中逐漸積累形成了這些傷痕,確實也受到當時技術條件的限制,文物有傳播文化的價值,但今後我們將對文物的展示利用更加慎重,不僅要充分考慮展出的價值和意義,更要提高技術手段,避免對文物再造成損傷。

專家們認為,損傷主要集中在文物邊緣,最好不要對文物進行專門修補,因為擔心用到的修補材料會對文物造成傷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描繪古絲路畫面,看看這一古墓石槨

1999年夏,太原市南郊王郭村,誕生了年度重大考古新發現——虞弘墓。這一發現被國家文物局定為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這是我國第一座經過科學發掘、有準確紀年並有著完整豐富中亞圖像資料的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