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鎮院之寶——虞弘墓石槨,竟然是一個外國人的石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1月16日,一個微博認證是知名歷史博主的「小老醯兒」發了一篇火藥味知足的微博質疑山西博物院:

本來都是為了文物,沒想到一石激起千層浪,一連串戲劇化的衝突讓這件事戰火升級,先和網友懟,後又和疑似博物院工作人員隔空互懟:

11月19日,山西博物院官微發布了一條博文,署名是張元成,上任不到一周的山西博物院院長:

事件終於在正確的處理態度下平息。

那麼,這個引起風波的虞弘墓石槨到底是什麼?

虞弘墓漢白玉石槨

山西博物院鎮院之寶

但他檔期滿到

幾乎從未在山西博物院陳列過

不停地到各個國家當文物大使

直到今年才終於回到山西

將長期呆在山西作為基本陳列物

welcome home

虞弘墓怎麼被發現的?

1999年,在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被發現,村民挖排水溝碰到一個堅硬無比的大石板,告訴村委以後,隨著考古隊的到來,虞弘墓面世。

虞弘墓挖掘現場

石槨是什麼東西?

石槨(guǒ)是石制的外棺,古人將遺體放進木質棺材裡,再將棺材放到石質棺槨中,主要是避免木材日久腐爛,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虞弘墓石槨的材質是上等漢白玉,可見墓主人身份之尊貴。


該墓葬具僅存一漢白玉石堂,位於墓室中部偏北之處。

石堂外觀呈三開間、歇山頂式殿堂建築,由底座中部牆板和槨頂三大部分組成 ,槨門朝南,長約295、寬約220、高217厘米。

虞弘墓石槨有何特別之處

特別之處就在於石槨內外的雕繪圖像。

看出有什麼不對勁兒的地方麼?

雕繪圖案上的人全都深目高鼻,完全就是帥帥的歪果仁!

四周內外或雕或繪大小圖案54個,內容具體有祭祀圖、宴飲圖、樂舞圖、射獵圖、家居圖、出行圖等,服飾器皿,動物花卉,均充滿異邦風情。


石槨的主人是誰?

墓誌顯示:「公諱弘,字莫潘,魚國尉紇驎城人也……春秋五十有九,薨於並第。

以開皇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葬於唐叔虞墳東三里。

虞弘來自神秘的魚國。

根據墓葬的人骨和石槨上面的圖案內容分析,這個國家在中亞。

虞弘的祖先來自中亞的魚國,因此採用虞姓。

13歲就作為使者出使波斯,18歲出使北齊來到晉陽,由於兩年後柔然被突厥所滅,虞弘從此安家落戶留在中國,先後在我國的北齊、北周、隋三朝為官,歷任直突都督、輕車將軍、涼州刺史、儀同大將等,59歲逝世,和他的夫人一起葬在了太原。

虞弘墓石槨的發現有何意義

要知道,在虞弘墓發掘出來之前所有的史料記載都只能證明唐代的中原是一個國際性大都會。

這一發現說明,當時的晉陽與西亞地區的物質和文化交流已十分頻繁。

從來沒有一個朝代的對外交流盛況可與唐代相提並論,而這些充滿異域風情的圖案正好可以證明,唐以前中原就已經向國外敞開。


正是由於之前大量的文化商業交流才有了唐朝數百年的繁榮。

北朝時期,山西的平城與晉陽(今天的大同和太原),在陸上絲綢之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山西又地處遊牧區至農業區的過渡地帶,堪稱諸民族匯聚最密集的區域,幾十年來出土的大量壁畫陶俑顯示來源於不同民族。

山西,你原來這麼國際化!

虞弘墓11月中旬終於定居在了山西博物院

將來會進行「裸展」

石槨的精彩細節

將會最大限度向外展示

看的時候不要忘了

石槨的主人叫虞弘

18歲來到中原

一生都獻給了晉陽古城

為中外文化交流獻出自己的一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深博展出山西北朝文物 見證絲綢之路中西文明

6月10日是中國第一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的主題是文化遺產與「一帶一路」。當天,「平城晉陽——山西出土北朝文物精品展」在深圳博物館拉開大幕,此次展覽由深圳博物館聯合山西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描繪古絲路畫面,看看這一古墓石槨

1999年夏,太原市南郊王郭村,誕生了年度重大考古新發現——虞弘墓。這一發現被國家文物局定為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這是我國第一座經過科學發掘、有準確紀年並有著完整豐富中亞圖像資料的墓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