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講座 | 夏商王朝的都城制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卷帙浩繁的中國古典文獻中,關於城與築城的記載不絕於書,

至今仍聳立於地面之上的古城牆也不鮮見,

至於湮沒於地下、經發掘出土者,更是比比皆是……

鱗次櫛比的里坊或胡同,以及將它們圈圍起來的高大城郭,

就構成了一個王朝進行政治統治、經濟管理、軍事指揮和文化禮儀活動的中心聚集地——都城。

(殘牆猶存古韻)

有都城自然就有都城制度。

所謂的都城制度,就是有關設立和建造都城的一些原則、規定、習慣,主要包括設都制度(一都或多都)、選址制度(都城位置)、都城規劃布局制度、軍事防禦制度、離宮別館等等,這些都是極其重要的。

因為,自古以來,「定都」「建都」之事即為歷代王朝的國之大事,正所謂「卜都定鼎,計及萬世也」。

(二里頭宮殿復原圖)

(殷墟宮廟復原區鳥瞰(《考古中華》))

夏、商是中國最早的兩個奴隸制王朝。

長期以來,史學界流行的關於夏商都城「屢遷說」,認為夏、商王朝實行一都制,每一夏王、商王之都城只有一處。

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的夏王、商王曾多次遷都,而每一次遷都皆把舊都廢棄。

夏王朝曾建都於陽城、陽翟、斟尋、商丘、斟灌、原、老丘、西河等8地。

商王朝至少也經歷了5次遷都,即仲丁自亳遷隞、河亶甲遷相、祖乙遷邢、南庚遷奄、盤庚遷殷。

到底這一說法是否可信?夏商王朝「屢遷說」的依據是什麼?「屢遷」的背後有著怎樣的動因?中國古代都城的早期階段遵循著怎樣的都城制度?又有著怎樣特別的發展軌跡?本周六(11月05日)下午,由河南博物院、中原國學講壇主辦,河南嵩陽文化策劃有限公司承辦,大河網支持的中原國學講壇「文明向心——大道中原」系列講座第二十六講將特別邀請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州大學三代文明研究所所長,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副會長張國碩先生做客河南博物院,為大家詳細解讀夏商王朝的都城制度,期待大家的關注!

了解更多河南博物院公益文化講座信息,請關注【文博河南】微信公眾號。

講座信息

講座時間:11月05日(周六)下午3:00

講座主題:《夏商王朝的都城制度》

講座嘉賓:張國碩(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州大學三代文明研究所所長,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副會長)

講座地點:河南博物院西配樓二樓多功能報告廳

領票地點:河南博物院志願者之家

諮詢電話:0371—63582521.

中原國學講壇QQ交流群:515898211.


主講嘉賓

張國碩

張國碩,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鄭州大學三代文明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副會長、中國考古學會夏商考古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中國古都學會理事等職。

獲河南省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省科技創新人才、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者等榮譽稱號。

主要從事夏商周考古、史前考古、先秦史、民族史研究。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早期都邑的形成與都邑形態研究」等4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

出版《夏商時代都城制度研究》《文明起源與夏商周文明研究》《先秦人口流動民族遷徙與民族認同研究》《中原先秦城市防禦文化研究》《先秦歷史與考古研究》等學術著作14部,發表學術論文110餘篇。

版權聲明: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合作:[email protected](歡迎您原創投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客從何處來 | 你知道自己的姓氏起源嗎?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楮衛,蔣沈韓楊……說起《百家姓》,相信每個人都不會陌生,它已經成為中國姓氏的統稱。民國以前,它就與《三字經》《千字文》一起合稱「三百千」;作為童蒙讀物,它更是每個兒童入學...

10年講壇 10精彩|「中原國學講壇」風雨十年路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由河南省文化廳、河南博物院主辦,嵩陽文化策劃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原國學講壇自2006年運作以來,定位「弘揚民族文化,傳承國學經典」,從篳路藍縷的國學文化實踐上發軔,在...

本周講座 | 《道德經》中的養生智慧

不讀《道德經》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魯迅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尼采綜羅百代,廣博精微。——紀曉嵐

鄭州將舉辦高端考古學術報告

河南手機台訊:(牛付彥) 誰是中國人乃至東亞人的祖先?這個問題是目前古人類學、考古學和遺傳學研究的熱點課題,也是媒體和大眾十分關注的社會議題;圍繞「非洲起源說」和「本土連續演化說」這兩個針鋒相對...

外國學者為何不承認古代有夏朝的存在?

夏朝歷史上慣稱為「夏」,[18]關於「夏朝」這一稱謂的來源有十種說法,其中較為可信的觀點是「夏」為夏族圖騰的象形字。[19]司馬遷記載「夏」是姒姓夏後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