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一種詩意的呈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考古四記:田野中的歷史人生》

鄭嘉勵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馮佳雨

本書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嘉勵先生的新著。

鄭先生是考古專家,主要從事浙江地區宋元考古、瓷窯址考古的調查、發掘與研究,尤其是對宋墓的調查和發掘。

共分尋墓、行路、品物、懷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尋墓記》主要記述墓葬調查與發掘,介紹墓葬的風水選址、類型劃分、喪葬物品等多個方面,同時還原了五個一線墓葬的發掘場景,使讀者從切實的文字中體驗考古人的工作,感受真正的考古場景。

2001年,雷峰塔地宮的發掘成為在當時是「21世紀以來浙江省最大的文化新聞事件」。

鄭嘉勵也參與了此項工作。

作為一個親歷者,鄭嘉勵先生寫下了工作手記,完整且清晰地向我們展現了當年的地宮發掘工作——

2001年3月11日上午九時,發掘工作正式開始,一直延續到次日凌晨三時,從鎮塔頂石起吊,直至取出地宮底部最後一枚「開元通寶」銅錢,用了18個小時……七點多,參與地宮發掘的考古工作人員到達現場;九點整,發掘正式開始;十一點整,地宮的石蓋板掀開,舍利鐵函、銅佛像露出朦朧一角,考古隊員體驗到「發現的快樂」;下午三點,拆除地宮西南壁,考古工作人員放棄「輪休」,忘我工作;次日凌晨零點前後,地宮的最大文物——鐵函出土;凌晨二點,文物被護送至浙江省博物館;凌晨三點,發掘工作正式結束。

鄭先生的敘述平實、細緻,讀來不僅讓我們像親歷一樣,亦不乏趣味性和發人深省之處。

第二部分《行路記》以考古工作為軸線,展現寧波慈谿、金華樊嶺、溫州龜山、嘉興子城等多地的山色和史跡。

第三部分《品物記》探析文物趣味,賞析古器之美,展現古代的「匠人精神」。

第四部分《懷人記》展現考古人物群像,以散文遊記式的筆致寫下那些讓作者無法忘卻的人:「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的老師、兢兢業業的同事、熱心善良的房東……透露出人間的溫情與善意。

其中有一位老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蟾宮埠是一個小山村,村裡有個渡口,擺渡的是一位老人。

擺渡這活兒,是當地對於聾啞人的照顧。

老人年幼時因為發燒導致雙耳失聰,可命運的不幸並沒有打倒他,老人總是微笑著,很開心的樣子,也許,對於老人來說,守在家鄉跟他的小木船朝夕相處就是最幸福吧。

村裡人照顧著老人,老人也照顧著村裡人,你來我往之間,脈脈的溫情已然深入心中。

顯然,這四個部分從不同的角度揭開了考古神秘的面紗。

作者避開嚴謹枯燥的純學術研究,用詩性的文字替代,結合散文的感性,讓理性與感性融合在一起,讓文字成為連接考古工作者與大眾之間的一座橋樑。

書中還收錄近百張實地拍攝照片,還原考古工作的一線實地場景,向大眾傳遞出考古有趣、溫情的一面,也將一位考古人多年的心路歷程細緻綿密地展現出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每個考古事件背後,都站著活生生的人

因為一句自我調侃——「我是一名考古工作者,上班等於上墳」,很多人都知道浙江有個研究古墓葬、平常還寫點雜文的考古工作者鄭嘉勵。3月10日晚,他攜新書《考古四記》到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做《考古與公眾...

一座普通古墓葬背後 有著怎樣的戲劇化命運

上周,鄭嘉勵有一本新書《考古四記》正式上市。鄭嘉勵是誰,如今應該不需要再搬出「考古界的網紅」、「我是一個考古工作者,上班也就等於上墳」這樣的段子來介紹他了。自從去年出版了考古散文《考古的另一面》...

白蛇之謎:雷峰塔的地宮下面竟藏驚世寶藏

2001年3月10日,考古工作人員對雷峰塔地宮發掘現場四周進行了嚴密封鎖,除工作人員外其他人不得擅自闖入。雷峰塔地宮位於雷鋒塔遺址的塔心室正中,呈八角形、中心距離達40米的雷峰塔塔基和塔身第一層...

千年寶藏之謎:揭開雷峰塔地宮寶藏秘密

雷峰塔地宮是在民國時期因雷峰塔突然倒塌才被發現的,至今已有幾十年。在雷峰塔地宮的發掘中,發現了很多的佛教瑰寶。但是為什麼雷峰塔下回有雷峰塔地宮呢?難道是當年僧人們的寶庫?雷峰塔地宮的深入挖掘

武義「文物大講堂」開講考古故事

近日,由縣文化局主辦、縣文物保護所承辦的「文物大講堂」在青創茶咖舉行。活動邀請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嘉勵和40餘名文博愛好者共同分享《考古四記》。分享會上,鄭嘉勵繪聲繪色地講述了位於武...

還原考古的一線實景

作者:馮佳雨 《考古四記:田野中的歷史人生》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嘉勵先生的新著。鄭先生是考古專家,主要從事浙江地區宋元考古、瓷窯址考古的調查、發掘與研究,尤其是對宋墓的調查和發掘。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