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世界奇蹟 三星堆與遺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西北鴨子河南岸,南距四川成都40千米。

它是我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是一座由眾多古文化遺存分布點所組成的一個龐大遺址群,因有3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而得名。

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寶墩文化,下啟金沙文化、古巴國,前後歷時約2000年,是我國長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為止我國歷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蹟」。

三三星堆文化遺址廣闊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面具

出四川廣漢約三四千米,有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三星堆」便因此而得名。

1929年春,當地農民燕道誠在宅旁挖水溝時,發現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開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

三星堆遺址群規模巨大,範圍廣闊,大多分布在四川省廣漢市南興鎮西北的鴨子河南岸,以及馬牧河南北兩岸的高台地上,是四川省古代最大最重要的一處古文化遺存。

該遺址群的文化遺存可分為4期,其中,一期為早期堆積,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2期至4期則屬於青銅文化。

三星堆古文化遺存分布點達30多個,其中以西城牆遺址、月亮灣城牆遺址、祭祀坑遺址、古城牆遺址、仁勝墓地遺址最為重要。

西城牆位於三星堆遺址西北部鴨子河與馬牧河之間的高台地上,呈東北、西南走向。

在城牆的中部和北部,各有一個寬約20餘米的缺口,此缺口將西城牆分為北、中、南三段。

其中段南端在缺口處向東拐折延伸約40米,與中段北段略成垂直相接。

結合從北端鴨子河和南端的馬牧河沖刷暴露出來的城牆剖面,以及夯土內的包含物分析來看,西城牆的結構、體量、夯築方法和年代,與南城牆及東城牆相近。

月亮灣外城牆位於三星堆遺址中北部的月亮灣台地東緣,按走向可分南北兩段,北段為東北和西南走向,南段略向東折,基本上呈正南北走向,整條城牆與西城牆北段基本平行。

月亮灣內城牆全長650米,頂寬20米左右,高2.4米至5米。

北端寬30米至45米,中段有拐折,夾角為148度,北端為32度,南端成正南北走向。

城牆南段較高。

城牆東側有壕溝。

根據在北段北部的情況,月亮灣牆橫斷面呈梯形。

牆體採取了無基槽式平地起夯,由東向西依次分塊斜向堆築的夯築方法,牆體材料主要為泥土和沙土,局部採用卵石壘築、支撐。

城牆結構清楚,夯層明顯,夯築方法較為特殊。

三星堆著名的一、二號祭祀坑位於三星堆城牆東南,是三星堆遺址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兩坑坑室走向一致,均為東北和西南走向。

坑口呈長方形,口大底小,坑壁整齊,經填土夯打而成。

坑室內器物均分層放置,埋藏現象前所未見,大多數器物埋藏時或埋葬前明顯經過有意的焚燒和破壞,或燒焦、發黑、崩裂、變形、發泡甚至熔化,或殘損、斷裂甚至碎成數塊或數段,而散落在坑中不同位置。

部分青銅器、頭像及面具有的口部塗朱,有的眼部描黑。

一號坑共發現各類器物567件。

其中,青銅製品178件,黃金製品4件,玉器129件,石器70件,象牙13根,海貝124件,雕雲雷紋骨器10件,完整陶器39件,以及約3立方米左右的燒骨碎渣。

二號坑共發現各類遺物以及殘片和可識別出的個體6095件。

其中,青銅製品736件,黃金製品61件,玉器486件,石器15件,綠松石3件,象牙67件,象牙珠120件,象牙器4件,海貝4600枚。

兩坑中器物的種類,除部分中原地區夏商時期常見的青銅容器、玉石器和巴蜀文化遺址常見的陶器外,大多是其他地方從未發現過的新器物,如青銅群像、青銅神樹群、青銅太陽形器、青銅眼形器、金杖、金面罩等。

兩坑器物不僅數量巨大,種類繁多,文化面貌複雜、新穎、神秘,而且造型奇特,規格極高,製作精美絕倫,充分反映了商代蜀國高度發達的青銅鑄造技術、黃金冶煉加工技術、玉石器加工技術以及獨特的審美意識和宗教信仰。

三星堆城牆位於三星堆遺址南部,呈西北和東南走向。

西北端的地面部分,現存部分長約40米;東南端臨馬牧河岸緣,原城牆分布情況依稀可見。

根據城牆基礎可知,三星堆城牆長度為260米,基礎寬度為42米。

城牆南側有壕溝,寬度30米至35米,壕溝距地表深2.84米,壕溝深2.4米。

城牆上開有兩個缺口,據考證,缺口的年代不會早於明代。

因此,三星堆是一條內城牆。

三星堆城牆結構、築法、體量及城牆內的包含物與東、西、南城牆基本一致,唯頂部寬度不及其他城牆。

仁勝村墓地位於三星堆遺址西北部西城牆外的仁勝村,這是首次在三星堆遺址發現成片分布的公共墓地,也是首次在古城以外發現重要文化遺蹟。

僅在約900平方米的範圍內,就發掘出29座小型長方形豎穴土坑和狹長形豎穴土坑墓葬。

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有序,墓向基本一致,墓室加工較為考究,絕大多數墓葬有一具人骨架,葬式均為仰身直肢葬。

17座墓葬出土有玉器、石器、陶器、象牙等幾類隨葬品。

其中,玉石器大多是三星堆遺址首次發現的新器形,如玉錐形器、玉牙璧形器、玉泡形器、黑曜石珠等,而玉牙璧形器極為罕見,玉錐形器則明顯地具有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風格,引人注目;另有一件玉牙璧形器,表面鑽有9個圓孔,可能與古代占卜術有關。

這29座墓葬的下葬年代基本一致,相當於中原的夏王朝時期。

仁勝村墓地的發現,對於進一步摸清三星堆古城的布局,了解三星堆文化的喪葬習俗及占卜禮儀,以及與其他地區考古學文化的聯繫,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青關山遺址位於鴨子河南岸的台地上,發現大型紅燒土房屋基址一座,其平面呈長方形,西北和東南走向,能觀察到的面積約為100平方米。

西北和東南都由紅燒土夯築而成,並夾雜大量卵石。

土房屋基槽寬三四米。

據推測,其修築方法為先挖基槽,然後夯築房基。

該房屋基址的實際面積、修築方法、殘存高度、進深開間並不清晰,但如此規模的房屋基址,在三星堆遺址中是從未遇到的,其功能已遠遠超過一般居室的需要,它們極有可能是宮殿性質的建築,建築年代為商代。

三星堆遺址的驚世發現,始於當地農民燕道誠於1929年車水淘溝時偶然發現的一坑玉石器。

三星堆文明上承古蜀寶墩文化,下啟金沙文化、古巴國,前後歷時約2000年,是我國長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也是迄今為止我國歷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

三星堆跪坐人像

三星堆祭祀坑中有上千件青銅器、金器和玉石器。

其中,一號坑鼻樑上方鑲嵌有高達0.66米的裝飾物,既像通天的捲雲青銅器的種類有人頭像、人面像、人面具、跪坐人像、龍形飾、龍柱形器、虎形器、戈、環、戚形方孔璧、龍虎尊、羊尊、瓿、器蓋、盤等。

二號坑的青銅器有大型青銅立人像、跪坐人像、人頭像、人面具、獸面具、獸面、神壇、神樹、太陽形器、眼形器、眼泡、銅鈴、銅掛飾、銅戈、銅戚形方孔璧、鳥、蛇、雞、怪獸、水牛頭、鹿、鲶魚等。

在這數千件稀世遺物中,最具特色的首推數百件青銅器。

這些青銅像鑄造精美、形態各異,既有誇張的造型,又有優美細膩的寫真,組成了一個千姿百態的神秘群體。

在眾多的青銅人面像里有3件著名的「千里眼、順風耳」的造型。

它們不僅體型龐大,而且眼球明顯突出眼眶,雙耳更是極盡誇張,長大似獸耳,大嘴也闊至耳根,使人體會到一種難以形容的驚訝和奇特。

而它們唇吻三重嘴角上翹的微笑狀,又給人以神秘和親切之感。

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0.65米,寬1.38米,圓柱形的眼珠,突出眼眶達0.16米;另一件紋,又像是長有羽飾翹尾卷角勢欲騰飛的夔龍狀,顯得怪誕詭異。

根據有關的民族志材料,許多民族的神職人員在通神做法的時候,往往要服用某些令人致幻的藥物,憑藉這些藥物的力量,他們成為一群很特殊的人,掌握著較高的文化,但是眼睛是失明的。

難道在三星堆王國的神聖階層中,果真有一群瞎子嗎?也許真的會有?

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文物青銅鳥腳人像殘高81.2厘米,分上下兩部分,上部人身殘高31.2厘米,穿緊身短裙,短裙上還有非常細緻的螺旋狀紋理,這些紋理跟商代青銅器上的紋理非常相似。

人像腿粗碩健壯,鳥爪強勁有力的鉗住下面的鳥頭。

鳥的造型極為抽象,大大的眼睛,彎彎的勾喙,從頸部變成蛇、龍等動物的尾巴。

下部鳥高50厘米。

三星堆祭祀坑的立人像身高1.7米左右,連座通高2.62米,重180千克,被尊稱為世界銅像之王。

據考證,它的鑄造時間距今約有3000多年。

如此龐大的青銅巨人,在國內的商周文物中尚屬首例,因此被譽為「東方巨人」。

青銅立人像的面部特徵為高鼻、粗眉、大眼,眼睛呈斜豎狀,闊嘴,大耳,耳垂上有一個穿孔,腦袋後端有髮際線。

人像身軀瘦高,手臂和手粗大、誇張,兩隻手呈抱握狀。

青銅立人像上身著窄袖與半臂式右衽3件套裝。

頭戴蓮花狀的獸面紋和回字紋高冠,後腦勺上鑄有一凹痕,可能原有發簪之燈的飾物嵌在這裡。

人像最外一層為單袖半臂式連肩衣,衣上佩方格狀類似編織而成的綬帶,綬帶兩端在背心處結襻,襻上飾物已脫落。

衣左側有兩組相同的龍紋,每組為兩條,呈「已」字相背狀。

人像衣服右衽前後兩邊各有豎行的兩組紋飾圖案,一組為橫倒的蟬紋,另一組為蟲紋和目紋相間的紋飾。

中間一層為「V」形領,短袖。

衣左背後有一卷龍紋。

最里一層深衣分前後裾,前裾短而平整,後裾長,兩側擺角下垂近腳踝。

在前後裾上,有頭戴鋸齒形冠的獸面紋。

腳戴鐲,赤足立於獸面台座上。

青銅像的頭頂花冠正中,有一個圓形的代表太陽的標誌。

從它所在的位置看,這個巨大的立人像也許就是代表太陽神在行使自己的職能,也許他本身就是太陽神的化身,這也許是太陽崇拜的直接表現。

青銅立人像不是一件寫實風格的雕像,從人物的骨骼上分析,他的軀體不符合正常人的比例,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長有這般軀體的人。

那麼粗那麼大的手,那麼細的身體,那麼長的脖子都無法和現有的人種聯繫起來。

也就是說,這件雕像表現的不是一般意義的人。

只能把它解釋為一種藝術造型,一種抽象、一種程式化的東西。

這是古蜀人喜歡的一種藝術形式。

那麼,這尊青銅立人像代表的可能一個政教合一的宗教領袖,例如蜀王。

而如果從製造者選取材質的角度考慮,立人像應該在眾銅人像中指揮著全局。

這雙大得出奇的環握狀的手與身體的比例極不協調。

那麼這雙巨大的手裡面原本是空空的嗎?如果不是,它可能把握著什麼呢?

這兩隻手握成的圓形並不是同心的,也就是說,這尊大立人把握的器物應該是兩件或者是一件彎曲的東西。

那會是什麼東西呢?

可能立人像手中握著的是玉琮。

玉琮是一種極富地方特色的玉器,流行於5000年前我國東南地區的良渚文化中。

但是,立人像雙手的位置幾乎不可能抓住像琮這樣外方內圓的物體。

由於上方的一隻手握成孔的直徑要大一些,雙手的位置清楚地表明所執物體必須有一定的彎度,所以可能是一支牙尖向下的象牙。

如果立人像是古蜀國人的宗教首領像,銅像雙手所握的就應該是類似彝族巫師的法具神筒。

但是,立人像的衣冠飾件均為青銅鑄就,如果他雙手果真要持通天柱或神筒柱這樣的法器,那也應該由青銅鑄造才是,不應偏偏是這個物件要拿木頭或竹子來製作。

從三星堆的許多器物中歸納出奇特的手的造型,發現所有人物的手都特別大,特別突出。

可能這只是一種手勢,它手裡並沒有拿東西,好像巫師在做法時的一種動作,就是在不停地比劃著什麼。

三星堆文化沒有文字,但有象徵符號,鳥、蟲、魚、人、羊……特別是鳥形器與鳥形紋,一眼就能辨認。

這些符號與紋飾構成一個把自然界與人間萬物召喚在一起的神秘系統。

這是遠古以來圖騰崇拜的遺存,其中尤以鳥圖騰最為明顯,以鳥圖騰為巴蜀族徽的器物分布最為廣泛。

三星堆二號坑出土的眾多銅器中,有許多鳥類造型。

顯然,這是三星堆人對鳥類產生的特殊情結。

一方面,由於蜀地當時鳥類繁多,千姿百態,使蜀人引以為豪;另一方面,鳥類有靈活的翅膀,能夠自由飛翔,甚至能上達碧霄,進入人類難以到達的境界,使三星堆產生敬畏之情,甚至讓人崇拜。

青銅鳥寬15.4厘米、通高27.8厘米。

銅鳥立於圓座上。

圓座頂微隆,腰部內凹處有四圓孔,下為中空圈足。

鳥昂首向前,大眼尖喙,鳥身修長,兩側羽翅長及尾部與尾羽相併上翹。

鳥背部鑄飾的一支歧分三枝的立式羽翅,使鳥身原本較為平實的構型生出了幾分奇趣。

銅鳥頭橫斷面呈橢圓形。

矮冠末端上卷,大眼,鉤喙,如鷹頭。

鉤喙口縫及眼珠周圍塗朱。

器下端邊沿處有三圓孔。

著名的青銅縱目面具代表的,其實是人鳥合體的一種正式表現形式。

面具兩個尖尖的耳朵,是杜鵑鳥的兩隻翅膀,它的勾啄般的鼻子則象徵它是鷹隼一類的鳥。

古蜀國的第二代王叫魚鳧。

鳧就是鳥,具體指的是水上的魚鷹。

距離三星堆遺址很近的地方有一條大河叫鴨子河,從古以來一直有打魚的人在這條河上豢養魚鷹。

這種能戰勝魚的鷹,也許在遠古時代被人們仰慕。

青銅太陽輪形器是三星堆最具神秘性的器物之一。

輪形器直徑0.84米,器物中心為一個圓凸形的輪轂,輪轂向周圍有放射狀根輻條5根,輻條外有一周輪圈。

圓凸形的輪轂中心及暈圈上各有一小孔做固定使用。

青銅太陽輪與同一祭祀坑出土的銅神殿屋蓋上的太陽紋飾相似,也與我國南方的銅鼓上的太陽紋飾相像,這種近似車輪的青銅器件是太陽神崇拜的象徵物,因此被稱作太陽輪形器。

可以推知,當時的古蜀國已經有了專門祭日的儀式。

自然界和人類都喜歡對稱法則,因為,對稱不但美觀、穩定,而且簡潔、易於鑄造。

但是,三星堆的工匠們為什麼要舍簡求繁製造5根輻條呢?那麼,輪形銅器應該是一種盾的裝飾物,它是一種舞蹈儀式進行時的一種法器,它上面的花紋可以表示它是代表太陽。

三星堆二號坑有6件由青銅製造的「樹木」,分別為一號至六號青銅神樹。

但是只比較完好地恢復了一號青銅「神樹」。

殘存的一號大銅樹高3.96米,由於最上端的部件已經缺失,估計全部高度應該在5米左右。

樹的下部有一個圓形底座,3道根狀物斜撐在樹幹的底部。

神樹樹幹筆直,套有3層樹枝,每一層有3根枝條,全樹共有9根樹枝。

所有的樹枝都柔和下垂。

枝條的中部又伸出短枝,短枝上有鏤空花紋小圓圈和花蕾,花蕾上各有一隻昂首翹尾的小鳥。

神樹枝頭有包裹在一長一短兩個鏤空樹葉內的尖桃形果實。

在每層3根枝條中,都有一根分出兩條長枝。

在樹幹的一側有4個橫向的短梁,將一條身體倒垂的龍固定在樹幹上。

三星堆遺址的青銅神樹稱得上是一件世上僅有、極其奇妙的器物。

青銅神樹樹枝上共棲息著9隻神鳥,可能是暗合了古典籍中「九日居下枝」的說法。

由於神樹的最頂端殘缺,但推測神樹的頂端應該還有一隻神鳥,即暗合「一日居上枝」的說法。

同時,在旁邊還有數件原本應該立在花蕾上的銅鳥、人面鳥身像等,很可能其中的一件便是那隻居於神樹上枝的銅鳥。

三星堆的二號銅樹僅保留著下半段,整體形態不明,下面為一個圓盤底座,3條象徵樹根的斜撐之間的底座上,各跪有一人,人像的雙手前伸,似乎原先拿著什麼東西。

由部分復原的形狀來看,二號銅樹樹幹每層伸出3根樹枝。

它的枝頭有一長一短葉片包裹的花蕾,其後套有小圓圈,與一號大銅樹基本相同。

但枝條的主體外張並且上翹,鳥歇息在枝頭花蕾的葉片上,這卻不同於一號大銅樹。

這兩棵大銅樹體量巨大,尤其是一號大銅樹上還有飛龍盤繞,它們應當不是普通的樹木,而是具有某種神性的神樹。

神樹在我國的古代神話傳說中不止一種,這些高大的銅樹代表扶桑和若木,是古蜀人幻想成仙的一種上天的天梯。

這種天梯是同太陽所在的地方相連接的,在東方叫扶桑,在西方叫若木。

三星堆大銅樹以樹的軀幹、鳥、花和神樹之上供人們想像的太陽,展示了一個通天的主題。

在青銅樹的枝幹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些用以垂掛器物的穿孔,而且坑中還有一些小型青銅器件。

那麼這些由青銅製作的發聲器,也許是懸掛在銅樹上的。

此外,尤其令人迷惑不解的是,這棵青銅神樹如果全部按原型組裝豎立起來,如此巨大的青銅神樹,由於重心極其靠上,它根本就無法自然站立。

因此,這棵青銅神樹應該是為一次大型祭祀而臨時鑄成的,而不是作為長期陳列而設置的。

因為用青銅鑄造許多棵帶有神秘含意的樹木,在當時來說是要下很大的決心的,因為那是一項十分龐大而複雜的工程。

三星堆發現一柄金杖是用較厚的純金皮包卷而成的金皮木芯杖,杖長142厘米,直徑2.3厘米,凈重500克。

杖的上端有一段長46厘米的平雕紋飾圖案,分為3組:最下一組為前後對稱的人頭,人頭上戴冠,耳飾有三角形耳墜。

前後人頭上下各有兩周線紋,人頭間用雙鉤形紋飾相隔。

上端的兩組圖案相同,下方為兩背相對的鳥。

上方為兩背相對的魚,在魚的頭部和鳥的頸部上壓有一支箭,表現鳥馱負著被箭射中的魚飛翔而來。

由此推測,這支金杖可能是蜀王魚鳧氏的權杖。

古蜀王國用金杖標誌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力,這同中原夏、商、周三代用鼎作為最高權力的標誌物是全然不同的。

另外,在三星堆遺址發現的銅胎敷金面罩是用金箔在銅頭像上捶拓而成,也可能原是粘在銅頭像上的。

大小和造型風格與一起的銅像相同。

面罩雙眉、雙眼及口部鏤空,鼻部凸起。

三星堆的金面罩可能根本就不是面罩,它是古蜀人為青銅頭像裝點的黃金的皮膚。

這些人可能具有特殊的身份,就跟那些最大的銅像,它用銅作為整個人的臉面一樣。

這種用黃金來表現除了眼睛、眉毛以外的皮膚這些部分,可能是要說明這個銅人頭像具有不同於其他人頭像的特殊身份。

另外,三星堆遺址中還有很多珍貴的遺物,如青銅獸首冠人像、青銅人面具、金箔虎形飾、金箔魚形飾以及玉璞、玉琮等。

青銅獸首冠人像僅存人像上半身。

殘高人像頭戴獸面冠,冠頂兩側有兩獸耳聳立,中間有一呈象鼻捲曲狀的裝飾物。

人像造型和手姿與青銅立人像相似。

長刀眉,栗狀眼,三角形鼻,長方耳,耳垂穿孔。

闊口,閉唇,方頤,頸部長直。

人像兩臂平抬,兩手似握有琮,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人像身穿對襟衣服,腰間系帶兩周,帶在腰前打結。

衣服為鏤空的紋飾,上身前後為雲雷紋,兩肘部為變形的夔龍紋。

青銅人臉寬短,寬額,三角形鼻,鼻樑短直,鼻頭肥大,長方形耳郭,飾雲雷紋,耳垂穿孔。

長刀眉,杏眼,方頤,闊口,閉唇,嘴角下鉤,下頜向前斜伸。

額正中及耳上下各有一個穿孔。

金箔虎用金箔捶拓而成。

巨頭,昂首,口大張,眼鏤空,大耳,身細長,飾虎斑紋,前足伸,後足蹲,尾上卷,呈咆哮狀。

金箔魚形飾,該器物為掛飾,形似魚,又似璋器,一端由後至前呈弧形向兩側寬出,中間也呈弧形向兩側分開;另一端呈鈍角形,中間有一小圓孔,兩側各開一缺口。

玉璞自然礫石,不規則形,表面呈栗紅色,質地堅硬。

一面將玉皮磨平,皮下為淺黃色。

挑選玉料的常見方法是,從河溝內將採集的標玉磨去玉皮以觀察玉的質地。

該玉料未經進一步加工,故稱玉璞。

玉琮呈黃綠色。

半透明,局部有橘紅色斑點,一面有瑕口。

玉琮身內圓外方,四邊委角較圓,兩端射部較矮。

四方正中陰刻平行線,另在轉角處刻出平行橫線,分上、中、下3組,每組5條。

石蟾蜍呈灰白色,石質較軟。

器身基本完好,僅一腿殘斷。

蟾蜍姿勢呈爬行狀,頭前伸,口微張,露齒,周身滿布疙瘩。

傳說月宮中有3條腿的蟾蜍稱為月神。

此蟾蜍缺一腿,頗耐人尋味。

石琮全器被火燒,呈雞骨白色,一端射孔部略殘。

外方內圓,射呈八菱。

三星堆於1929年初次被發現,1986年發掘之初,在兩個神秘的器物坑裡,考古專家發現了大量造型奇特、美妙絕倫的青銅人頭像、面具、青銅禮器及玉石器。

這一發現,立刻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三星堆遺址由此被譽為當時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由於出土文物不見於任何文字記載,三星堆文化成為一個巨大的謎團,猜想與爭議從此開始。

1988年1月,該遺址群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2年8月,三星堆遺址博物館奠基,1997年10月建成,正式對外開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精氣長存:造型神秘詭譎的三星堆文物

「三星堆」與「金沙」在中華文明起源與形成的歷史上下文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2016年9月,舉辦了「神秘的古蜀王國——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出土文物精華展」,以下是本次展覽中具有代表性的珍貴展品,這些足...

一個可以想像又無法猜度的古老時代

三星堆眾多奇異瑰麗的青銅器照亮了巴蜀文化史上幾近蒼白的歷史畫卷。成都平原史前古城遺址的發現表明,古蜀文明是源於川西地區、獨立發展起來的、帶有明顯地方特徵的長江上游古代文明。無垠而深邃的歷史沙漠中...

四川的兩處什麼遺址 真的是外來文明嗎?

四川位於我國西南地區,雖然自古以來就是漢地8省之一,在古代也一直被稱為天府之國,益州地區也長期是經濟重鎮,但很早以前一直遠離中原王朝,在秦國兼并蜀地之前,巴蜀地區一直以蜀族建國,由於交通不便,...

夏、商、周、蜀、越時期的頂級文物賞析

夏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著名古史學家徐旭生根據文獻記載和古史傳說,認定夏人活動的區域在豫西晉南一帶,並於1959年進行調査,發現了二里頭遺址。此後,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進行了多年發掘,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