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古蜀文化——三星堆文化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星堆遺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區發現的範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它的發現昭示了同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

遺址簡介

三星堆文化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西北的鴨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會成都40公里,東距廣漢市區7公里,是一座由眾多古文化遺存分布點所組成的一個龐大的遺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星堆遺址群規模巨大,範圍廣闊,古文化遺存大多分布在鴨子河南岸的馬牧河南北兩岸的高台地上,遺址群平面呈南寬北窄的不規則梯形,沿河一帶東西長5-6千米,南北寬2-3千米,總面積約1200公頃,是四川古代最大最重要的一處古文化遺存,是四川境內目前探明的範圍最廣、發生時間較早、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為豐富的古蜀文化遺址。

考古學家將該遺址群的文化遺蹟分為四期,其中一期為早期堆積,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則屬於青銅文化。

遺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時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續近2000年。

三星堆遺址群前後共出土文物4000餘件,所出的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銅器、金器,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徵,自成一個文化體系,被中國考古學者命名為「三星堆文化」。

主要遺址

三星堆遺址群規模巨大,已確定的古文化遺存分布點達30多個,其中較為著名的有三星堆城牆、祭祀坑、青關山遺址等。

三星堆城牆

三星堆城牆長度為260米,基礎寬度為42米。

城牆南側有壕溝,寬度30~35米,壕溝距地表深2.84米,壕溝深2.4米。

城牆上開有兩個缺口,形成「三堆」,缺口形成的年代不會早於明代。

因此,三星堆是一條內城牆。

一些學者將三星堆說成是祭壇,或直接將三星堆說成土壇,應予糾正。

三星堆城牆位於三星堆遺址南部,呈西北—東南走向,西北端地面現存部分長約40米,東南端臨馬牧河岸緣僅存少許夯土邊緣,原城牆分布情況仍依稀可見。

根據解剖及調查資料,三星堆城牆殘存部分高約6米,頂寬5-7米,底寬40-45米。

結構、築法、體量及城牆內的包含物與東、西、南城牆基本一致,唯頂部寬度不及其它城牆。

北城牆

北城牆是近期內才被發現的,三星堆「十二五」考古成果中列第一位的就是北城牆的確認。

考古工作人員在三星堆青關山遺址發現一段北城牆,與之前發現的東、西、南三道城牆合圍,成為一個完整的城池。

被確認為北城牆一段的城牆被考古人員命名為青關山城牆,位於三星堆城址西北部的青關山台地北緣,城牆走向與真武宮城牆相近,二者位於同一直線上。

殘長140米、頂部殘寬10到15米、殘高近3米,始築於三星堆遺址二期偏晚,即夏代晚期。

北城牆的確認,讓古城終於合圍,基本估算三星堆古城區範圍在3.5平方公里左右。

月亮灣城牆

月亮灣城牆位於三星堆遺址中北部的月亮灣台地東緣,按走向可分南北兩段,北段為東北——西南走向,南段略向東折,基本上呈正南北走向,整條城牆與西城牆北段 基本平行。

地面現存部分總長約650米,頂寬約20米左右,高2.4-5米,根據在北段北部的解剖情況,月亮灣城牆橫斷面呈梯形,頂部寬20餘米,底部寬 40-43米。

主城牆高2.8米左右,牆頂與當時地面相對高差達2.5-5米。

牆體採取了無基槽式平地起夯,由東向西依次分塊斜向堆築 的夯築方法,牆體材料主要為泥土和沙土,局部採用卵石壘築,支撐。

城牆結構清楚,夯層明顯,夯築方法較為特殊。

祭祀坑

著名的一、二號祭祀坑位於三星堆城牆東南50餘米,兩坑相距25米,是三星堆遺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兩坑坑室走向一致,均為東北——西南走向,坑口呈長方形,口大底小,坑壁整齊,填土經夯打。

一號坑坑口長4.5-4.64米,寬3.3-3.48米,深1.46-1.64米,坑口三面各有一條寬約1米,長0.34(殘)-3.85米的坑道,呈對稱布局向外延伸。

二號坑不帶坑道,坑口長5.3米,寬2.2-2.3米,深1.4-1.68米。

坑室內器物均分層放置,埋藏現象前所未見,大多數器物埋藏時或埋葬前明顯經過有意的焚燒和破壞,或燒焦、發黑、崩裂、變形、發泡甚至熔化,或殘損、斷裂甚至碎成數塊(段)而散落在坑中不同位置,部分青銅器、頭像及面具有的口部塗朱、眼部描黑現象。

兩坑出土器物的種類,除部分中原地區夏商時期常見的青銅容器、玉石器和巴蜀文化遺址常見的陶器外,大多是過去從未發現過的新器物,如青銅群像、青銅神樹群、青銅太陽形器、青銅眼形器、金杖、金面罩等。

兩坑出土器物不僅數量巨大,種類豐富,文化面貌複雜、新穎、神秘,而且造型奇特,規格極高,製作精美絕倫,充分反映了商代蜀國高度發達的青銅鑄造技術、黃金冶煉加工技術、玉石器加工技術以及獨特的審美意識和宗教信仰。

一、二號祭祀坑既是整個三星堆遺址的精華所在,同時又代表了古蜀文明之最高成就。

仁勝墓地

仁勝村墓地位於三星堆遺址西北部的仁勝村,是首次在三星堆遺址發現成片分布的公共墓地,也是首次在古城以外發現重要文化遺蹟。

僅在約900平方米的範圍內就發掘29座小型長方形豎穴土坑和狹長形豎穴土坑墓葬。

墓葬分布密集、排列有序,墓向基本一致,墓室加工較為考究,絕大多數墓葬有一具人骨架,葬式均為仰身直肢葬。

學者認為這29座墓葬的下葬年代基本一致,相當於中原的夏王朝時期。

青關山遺址

青關山遺址位於鴨子河南岸的台地上。

經考古發掘,發現大型紅燒土房屋基址一座。

在房基內外兩側,均發現成排的檐柱遺蹟——紅燒土塊。

紅燒土塊一般為長方形,長為0.45米—0.6米不等, 寬0.25米—0.35米兩排檐柱之間可能為廊道。

由於發掘面積有限且未對其進行解剖,該房屋基址的實際面積、修築方法、殘存高度、進深開間目前尚不清晰,有待進一步考古發掘。

推測其極有可能是宮殿性質的建築,年代為商代。

青銅文化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將輝煌的古蜀文明真實的展現在世人面前。

其中最神奇、最令人驚嘆的,便是獨特的青銅雕像了。

兩坑出土的這些青銅器,除青銅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長江中游地區的青銅文化風格外,其餘的器物種類和造型都具有極為強烈的本地特徵,它們的出土,首次向世人展示商代中晚期蜀國青銅文明的高度發達和獨具一格的面貌。

  • 青銅神樹

青銅神樹,共有八棵,夏代晚期青銅器。

是三星堆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器之一。

其中一號大神樹殘高396厘米,由樹座和樹幹兩部分組成。

樹座略呈青銅神樹圓錐狀,底座呈圓環形,上飾雲氣紋,底座之上為相連狀,山上亦有雲氣紋。

樹幹接鑄于山頂正中,干直,樹根外露。

樹幹上有三層樹枝,每層為三枝丫,枝丫端部長有果實,一果枝上揚,果上站立一鳥,兩果枝下垂。

在樹椏和果托下分別鑄有火輪。

在樹的一側,有一條龍援樹而下,龍身呈辮索狀馬面頭,劍狀羽翅。

從造型來看,該青銅神樹應是代表東方的神木——「扶桑」

  • 青銅立人像

青銅立人像高172厘米,底座高90厘米,通高262厘米 整體由立人像和台座兩大部分接鑄而成。

立人像頭戴蓮花狀的獸面紋和回字紋高冠,最外一層為單袖半臂式連肩衣,衣上佩方格狀類 似編織而成的"綬帶","綬帶"兩端在背心處結襻,襻上飾物已脫。

衣左側有兩組相同的龍紋,每組為兩條,呈"已"字相背狀。

  • 青銅面具

三星堆出土了眾多的青銅面具,有縱目面具、戴冠縱目面具和特大型面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下面這件青銅面具。

面具高64.5厘米,寬138厘米,寬嘴巴,大耳朵,耳部斜向伸展,極為誇張,額頭正中有一方孔,可能原來安裝有裝飾物。

這件面具最奇特之處在於雙眼呈柱狀外凸達16厘米,造型十分獨特,被人們俗稱為「千里眼、順風耳」。

歷史價值

  • 重識巴蜀文化

因為三星堆遺址的發現,與長期以來歷史學界對巴蜀文化的認識大相逕庭,有些地方甚至完全不同。

例如歷史學界一向認為,與中原地區相比,古代巴蜀地區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方,與中原文明沒有關聯或很少有交往。

而三星堆遺址證明,它應是中國夏商時期前後,甚至更早的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並與中原文化有著一定的聯繫。

驗證了古代文獻中對古蜀國記載的真實性。

以前歷史學界認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黃河流域,然後漸漸的傳播到全中國。

而三星堆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地區存在過不亞於黃河流域地區的古文明。

  • 民族崇拜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星堆出土文物中,表現人「眼睛」的文物不僅數量眾多,而且這些文物本身就十分的珍貴、奇特,古蜀人為什麼如此重視刻畫眼睛?銅面具眼睛瞳孔部分為什麼要作圓柱狀呢?

原來,這與古蜀人崇拜祖先有關。

《華陽國志》記載:「蜀侯蠶叢,其目縱,始稱王」,其墓葬稱為「縱目人冢」。

據學者研究,所謂「縱目」,即是指這種銅面具眼睛上凸起的圓柱,三星堆出土的突目銅面具等,正是古代蜀王蠶叢的神像。

隨著現代商業的發達,三星堆博物館附近的仿真工藝美術品應有盡有。

三星堆遺址是世界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對歷史的研究也有著重大的意義。

我們目前所挖掘的只是三星堆遺址中的一部分,相信隨著考古工作的開展,會有更多珍貴的文物被發掘。

作者:「還原社」公眾號(hysociety)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星堆——探索神秘古蜀國文明

三星堆古遺址位於四川省廣漢市,面積為12平方千米,距今5000至3000年,是至今西南地區範圍最大、出土文物最多、延續時間最長的原古蜀國的城池文化遺址。三星堆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

一個可以想像又無法猜度的古老時代

三星堆眾多奇異瑰麗的青銅器照亮了巴蜀文化史上幾近蒼白的歷史畫卷。成都平原史前古城遺址的發現表明,古蜀文明是源於川西地區、獨立發展起來的、帶有明顯地方特徵的長江上游古代文明。無垠而深邃的歷史沙漠中...

德陽景點之廣漢三星堆

四川廣漢南興鎮北,古老的馬牧河蜿蜒淌過,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彎道———月亮灣,河南岸是三個起伏相連的黃土堆與之相望,此即清《嘉慶漢州志》記載的「三星伴月堆」。這裡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

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世界奇蹟 三星堆與遺物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西北鴨子河南岸,南距四川成都40千米。它是我國西南地區的青銅時代遺址,是一座由眾多古文化遺存分布點所組成的一個龐大遺址群,因有3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黃土堆而得名。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