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探究|究竟是「道經」在前,還是「德經」在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世存《道德經》有兩種不同版本:

第一種是我們現在常讀到的版本,內容上是「道經」在前,「德經」在後;

第二種是在湖南馬王堆考古發掘出土的《道德經》,距《道德經》成書時間約600年,當時的政治家把這部經典拿來陪葬。

從出土的經書內容來看,當時應該是把「德經」放在前,「道經」在後,兩部經典合成一部即是《道德經》。

究竟是「道經」在前?還是「德經」應該在前?

這裡有個天機。

不管是用一般常見版本,還是用馬王堆出土的,看《道德經》的原文就很清楚,其中有好幾章里都說到了道德的次序。

老子在《道德經》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話,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

」這就是講道在前,而不是德在前。

失道而後德,假若失去了道的形象,就用德來接替它。

失去了德的形象,用仁來接替它。

失去了仁的形象,用忠義的義來接替它。

義的形象都又下降,那就是禮的形象來代替它,這已經將禮節的表面形象落到道德的最後標準了。

所以,現在世面上通用版的《道德經》的前後篇順序便是最符合道家觀點的。

當然,「德經」在前,「道經」在後,也自有其道理。

在老子的思想中認為,道是無形無相不可捉摸的,我們只能通過道在世間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態去體悟它。

而這萬千種不同表現,就是德。

因此,從人類的認識角度去理解,先修「德」,然後通過「德」才能感知真道。

基於此,馬王堆出土的「德經」在前「道經」在後的《道德經》也自有其道理。

其實,不論哪一篇經文在前,都不影響人們去閱讀、學習《道德經》,只執著於外在文字的表達,反倒與老子要表達的主旨南轅北轍了。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難道是陪葬品?

1972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考古挖掘了一個漢代墓葬,是軑(dai)侯利蒼的夫人辛追的大墓,重現了許多國家級的珍貴文物,轟動了世界,被譽為了地下文物寶庫。

《道德經》|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

五千真言《道德經》,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更是中華文明的智慧源泉。幾千年來,關於老子,關於《道德經》,有著無數的傳說和猜想。 曾仕強教授認為,《道德經》和作為「群經之首」的《易經》有著密切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