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知識分子的靈魂透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
著名作家劉醒龍的長篇新作《蟠虺》,是一部題材獨特、構思縝密的好小說,其淵雅的楚文化知識與近乎完美的想像力,使這部作品經得起來自各個角度的打量和審視,讀者會不自覺地在情節的一波波浪潮推擁下渴望一探事實的真相,同時接受心靈的拷問,並獲得諸多啟迪。
《蟠虺》的主體情節是圍繞一座青銅重器——曾侯乙尊盤的真偽之謎展開的。
這座尊盤被視為青銅器皇冠上的明珠,一直陳列在博物館裡,但是近20年來,準確地說自從1989年那個紛亂的夏天以來,當初把它發掘出來並一直在研究它的學者曾本之等人發現,它有什麼地方已經「不對勁」,它到底是原來的真品,還是已經被人調包?如果是贗品,那真品又在哪裡?它是怎麼被替下的?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撲朔迷離。
作者選擇這個題材,就等於給自己預設了廣闊的敘事空間,何況,曾侯乙尊盤又是未為一般人所知的稀世之物,故事的新穎性與吸引力也就不言可知。
由此出發,作者將筆觸擴展開來,遠伸到學界、政界以及江湖,各色人等連番登場,在這尊盤前將自己的意圖乃至人格與靈魂暴露無遺,悲劇與喜劇交替上演,從而鮮活地展示出一幅當代社會的「風尚」圖。
二
小說《蟠虺》展現了社會生活的廣度與深度,所寫的人物來自方方面面,但主要還是圍繞知識分子階層來布局,集中描述研究楚文化暨青銅器的「楚學院」及其三代學者的變遷和遭際。
作品著力塑造了老一代知識分子的代表——年逾古稀,已從「楚學院」院長位子上退下來的曾本之教授和他的同事、好友馬躍之,他們雖然處於半退隱狀態,但是他們時刻關注社會和學術界的動向,尤其是對關係到青銅器和曾侯乙尊盤的一切,他們的感覺更為敏銳。
他們不為物慾所動,對各種打著學術名義而去實現個人野心的行為洞若觀火,堅決抵制。
曾本之的言動與思考貫穿小說始終。
這位學術界的翹楚人物,有著堅定的信念:「青銅重器只與君子相伴」,他堅持學術操守,一本良知,為追求真理、探明真相,不顧年高體弱全力以赴,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勇氣與智慧,巧妙運籌,於不動聲色中挽狂瀾,致使謎團大白,尊盤真器復歸,顯示出老一代知識分子非同一般的風骨與識見。
作為曾本之的對立面「鄭雄」這一「反角」,作者寫來也很飽滿,個性鮮明。
他是一個極聰明的人物,他的一切作為都有極強的現實目的性,可以說是不擇手段「往上爬」,他毫不諱言自己想進入「水果湖」(省政府所在地),進而躋身中南海。
所謂的學術不過是他的敲門磚。
為了取得學術地位,他要藉助曾本之的學術威望,甚至不惜忍氣吞聲與曾本之的女兒做了8年假夫妻;他在新省長上任的見面會上,露骨地恭維新省長是21世紀的「楚莊王」,以此博得青睞。
他四處奔走於京城豪門與各地博物館之間,擔任所謂的「青銅重器學會會長」,動用一切人力物力,仿製曾侯乙尊盤,目的不是為學術,而是準備向高層人物「獻禮」。
他巧言令色,八面玲瓏,逢迎官長、打擊異見,可謂伎倆卑鄙,如撤下對曾本之的學術觀點有異議的報刊不讓人看,為鉗制恩師曾本之,以評選「院士」來威逼利誘,進而安裝竊聽器,得知尊盤所藏之處並前去盜掘,其結果呢?他抱著替換下來的尊盤(疑似偽器,但也可能是真器)準備送給那個有可能「登峰造極」的大人物,結果卻是尊盤沉落江底,自己也跌入瘋癲狀態,一切不過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作者在另一重要人物即曾本之的同事、好友馬躍之的塑造上同樣取得了成功,他在楚學院是僅次於曾本之的學術權威,他與曾本之是莫逆於心,配合默契,他們兩家關係融洽。
小說一開始就寫到曾本之收到20多年前就已去世的郝嘉用甲骨文寫來的一封信:」拯之承啟」(後來又收到一封:「天問二五」),到接近尾聲的高潮部分才真相大白,這兩封信正是出自馬躍之之手,他是在暗示曾本之有大事即將發生,並要警惕「內賊」。
第三代學人萬乙連帶他的女友沙璐也自覺站在曾本之這一邊,參與博弈,為學術為尊盤的復歸盡到一份心力。
而為研究青銅器作出重大犧牲的郝氏父子更是一條隱線,伏脈千里,郝文章入獄在某種意義上正是為了接近青銅大盜「老三口」,目的是掌握尊盤仿製技術,揭開尊盤之謎。
歷史與現實兩條線索的緊密結合,彰顯小說的厚度。
三
這場正義與野心之間的博弈在曾、鄭之間展開。
一隻尊盤的出現,各色人等聞風而動,都將自己的靈魂顯現與暴露出來,而「清者自清,濁者自濁」,二者立分高下,因此我們說,這隻尊盤是一枚透視人內在靈魂的鏡子。
那些「權勢」在握的野心家固然為人唾棄,但是鄭雄之流卻失掉知識分子應有的立場與人格投靠野心家,任其驅使干見不得人的勾當,想從中分一杯羹,更是為人所不齒。
鄭雄的教訓實際上更令人警醒,學術的功利化、權力化至今仍是學界的痼疾,作家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揭示了癥結所在,其批判可謂鞭辟入裡。
青銅器是中華(古代)文明的象徵,作者選擇它在當代演繹出一場「失而復得」的故事。
是不是也寓意著中華文明走過了一個從輝煌到失落再到復興的跌宕起伏的歷史進程?作者即便沒有說,但我們不妨這樣想。
尊盤真器的復歸,野心家的敗落,既是天意的選擇,更是人心的合力,這就昭示出歷史的邏輯即是一條不可逆轉的人間正道;而尊盤及其附件上那精緻繁複的蟠虺紋飾呈現出的大美,雖然無言,也未必不是真理與正義煥發出來的自信的力量與光輝。
青銅大道與大盜――長篇小說《蟠虺》創作手記
光明網11-28 11:05顯示圖片□劉醒龍 日常生活中,那些耳熟能詳的話聽多了,就像一片秋葉從眼前飄過,記得飄落的樣子,卻記不得葉黃葉枯,更不去想樹葉飄飛除了表示秋天來了,萬物開始為冬眠做準備...
曾侯乙尊盤為何無法複製
湖北日報訊 圖為:曾侯乙尊盤記者 海冰 實習生 韓笛 通訊員 連紅 吳建剛 王晶■編者按我省是文物大省,館藏文物總量超178萬件(套),其中,在上世紀90年代被認定為國寶級文物的有19件,17件...
新書名字叫「蟠虺」你會念嗎?
憑長篇小說《天行者》獲得2011年茅盾文學獎的作家劉醒龍,近日出席上海書展,為長篇小說《蟠虺》(pánhuǐ)舉行簽售。作為中國當代「鄉土文學」的領軍人物,劉醒龍這次推出的新作,被很多人稱為「轉...
新書名字叫「蟠虺」,你會念嗎
本報首席記者王湛通訊員黃珍珍文並攝發自上海「有人跟我說,《蟠虺》(pánhuǐ)原來就是『醒龍』的意思。我聽到後會心一笑,我的名字和書的名字,竟然時空交錯,緊緊聯繫在一起。」昨天,劉醒龍在上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