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漢、譚嗣同北京故居狀況堪憂 院不像院房不像房...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檢察日報、大眾網

在北京,有很多近代名人的故居。

這些故居里不僅留有名人曾經生活的印記,同時也承載著特定歷史時期的文化風貌和歷史記憶。

按理說,這些名人故居應該得到很好的保護以傳承歷史和文化,但是記者調查後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視頻:北京一些名人故居保護堪憂

田漢故居周圍全是臨時建築

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詞作者田漢故居位於北京市東城區細管胡同9號,記者走進胡同後發現,故居兩邊搭建了很多高低不同的簡易房,如果不是看到外牆上面掛著「北京市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牌匾下邊還寫著「非開放單位謝絕參觀」的字樣,很難想像這是田漢的故居。

田漢先生在這裡生活15年,改編京劇《白蛇傳》和《西廂記》都是在這裡創作的。

據當地居民介紹,當年田漢一家就住在院子裡的三間北房。

庭院中的棗樹已經有水桶那麼粗,是田漢親手所植。

記者走進院子發現,故居幾乎被各種臨時建築擠得面目全非。

雖然老房子的模樣依稀還在,但周圍全是各種臨時建築,完全將其包裹起來。

各家的自行車、破舊的盒子都堆在過道里,狹窄的小院上空還飛著鐵絲。

如此保護,著實讓人有些擔憂。

譚嗣同故居沒了歷史文化氣息

位於北京北半截胡同41號的譚嗣同故居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故居院子中央也加蓋了房屋,將小院擠壓成了窄窄的「一條巷子」。

在門道的牆壁上,還粘貼了不少租售房屋的小廣告。

幾乎每家每戶都在房間外私自搭建了小棚屋。

在譚嗣同曾居住的「莽蒼蒼齋」外,窗戶已經被透明的塑料皮封住,文化和歷史氣息全都沒有了。

據院內一位住戶稱,舊居占地800平方米,只有3個院子,卻住著近30戶人家。

老人說,他已經在這裡居住了60多年,見證了這座院子的變遷。

今天院子變成這個樣子,看起來實在讓人心寒。

名人故居保護遭遇多重現實困難

面臨私搭亂建、保護不力的名人故居還不止這兩處,很多名人故居都由於產權和使用權的問題面臨保護難、騰退難和修繕難的問題。

據記者了解,像田漢、譚嗣同這樣有居民租住使用的文物保護單位還有很多。

實際上,這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情況比較複雜,如果從合理保護文物這個角度來講,仍然讓人居住不算是保護文物的合理方式。

但如果名人故居屬於私人所有並由其後代來打理,會不會也遭到破壞?對此,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許偉表示:「名人故居的保護,只是文物保護的一部分,這些故居受文物保護法的保護。

很多名人的後代,還是很尊重他們祖先的名聲,即使是自己用,也會按照文物法的要求,來合理居住使用。

」但都靠後人來保護顯然也不現實,畢竟有的故居其產權歸房管部門或企業,住了很多人,根本就不屬於名人的後代。

除了產權問題之外,保護經費也是捉襟見肘,這使名人故居保護顯得力不從心。

在一座掛牌開放的名人故居,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一座名人故居要掛牌開放,首先需要投入維修資金,還要投入日常的諸多開銷費用,而這些僅靠財政投入很難維持。

需要從法律等角度來完善保護機制

除了上述現實問題之外,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名人故居保護還存在保護原則界定不清、缺乏相關法律規定等問題,尤其缺乏對於「名人」、「名人故居」的法律界定,缺少相應的准入標準、申報程序、篩選機制。

現在的名人故居保護只有一個文物保護法可以適用,沒有列入文物就無法保護。

另外,名人故居和一般文物不一樣,它是一個整體。

有專家認為,名人故居保護應該從原來政府單一保護變為引入社會力量,採取社區居民、參觀者、政府、商家等多方參與、共創多贏的互動發展模式,向社會籌集資金做好名人故居的保護工作。

比如,可以借鑑上海、蘇州等地的做法,在簽訂法律文書、確保不改變名人故居原始結構、原有風貌的前提下,將部分名人故居出租、出售給私人業主,通過產權轉讓的方式推動名人故居保護,拓展新的保護途徑。

新聞多看點

NEWS MORE

國外如何保護名人故居?

△但丁故居

在有些國家,大都通過立法來保護名人故居。

法國擁有的名人故居超過900個,政府很早就意識到保護名人故居的重要性,早在1887年就頒布法律,保護具有歷史價值的紀念性建築,後又出台多部補充法規。

立法之餘,國外一般都設有專門機構,來管理名人故居在內的紀念性建築。

法國早在1913年就設立專門機構,對紀念性建築進行分類管理,登記造冊。

美國從1966年開始也對名人故居進行登記,設立專職機構統一管理。

在美國一旦有拆除事件發生,會遭到非政府組織和民眾的強烈反對。

保護原則方面,國外大多堅持「修舊如舊」。

比如佛羅倫斯的但丁故居,牆上見不到任何標誌,只在隔壁樓房上懸掛詩人頭像,其下擱置一尊半身青銅雕像。

當地管理部門認為,在故居的任何地方鑲嵌標誌,都是對故居原貌的破壞。

經費方面,一些國家的政府部門都有專門撥款。

法國每年為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都有上億歐元預算,政府還利用稅收槓桿,為出資保護紀念性建築物的基金會、企業和個人,進行稅收減免或簡化手續等優惠措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關於加快推進李章達故居保護利用工作的建議

提案人:民革市委會 東莞歷史悠久,文化多元,歷史文化資源異常豐富。立縣至今1600餘年,廣府文化、客家文化、疍家文化交融貫通,名鎮、名村與古村落遺址錯綜分布,僅文物保護單位就有135處,非物質文...

當歷史遺蹟遇到城市建設,究竟孰對孰錯?

一個月前,在遼寧省凌源市,一座具有人字形的屋頂,青磚灰瓦,木製門窗,牆角精美的浮雕的清代民宅,隨著轟然一聲巨響,屋頂成為了齏粉。對此,遼寧凌源市民及業內人士紛紛感到惋惜,勸阻施工隊暫緩拆遷。人們...

「文物保護」豈能「一掛了之」

近日,記者來到北京譚嗣同故居走訪,發現已成為附近居民口中的大雜院,破敗不堪,其中私搭亂建的小房子都成為一些租房人眼中的「緊俏貨」。院門口有一塊「宣武區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顯示在1986年,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