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乃伊鄭州現身!一睹235件古埃及珍寶的機會來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0年前,北京曾舉辦過一個「偉大的世界文明」特展,14家博物館328件展品,涵蓋了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和美洲六大古文明。

如果那時你錯過了,這次,機會又來了!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帶著它上百件珍品來到中國再!次!巡!展!

首站:河南鄭州!

展覽名稱:「金字塔·不朽之宮」展

展覽時間:2017年12月8日至2018年3月22日

展覽地點:河南博物院

地址:中國·河南省鄭州市農業路8號

門票:免費參觀,無需預約,現場憑有效證件領票

來自世界第二大的埃及博物館

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

和中國一樣,埃及也有許多文物散落在異鄉。

說起這個話題,你可能會先想到大英博物館,是的,著名的羅塞塔石碑、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等都在那兒。

但其實,在義大利也有這麼一個地方,是埃及文化迷的朝聖之所。

坐落於都靈的埃及博物館(Meseo Egizio di Torino)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埃及博物館,建於1824年,它的重要性僅次於開羅的埃及博物館。

博物館的主題是古埃及的藝術和文化,展品多來自於古埃及學者的收藏。

正因為這座意義非凡的博物館和珍貴的收藏,都靈被公認為「古埃及文物學」誕生的地方。

法國著名埃及學家讓-弗朗索瓦·商博良(破譯了羅塞塔石碑的人)曾打趣說:「通往埃及的孟菲斯和底比斯,都靈是必經之路。

這次,這批珍寶就從義大利飛到中國和你見面,時間橫跨3000年,從公元前22世紀到公元4世紀,想想就覺得很激動了!

下面跟隨小娛的腳步,來看看本次展覽你可以看到哪些珍貴展品。

埃及金字塔(資料圖)

第一部分:日常生活

在人們的印象中,埃及這片土地神秘而傳奇。

直至今日,公眾在看過埃及文物後,大部分都會形成一種印象,認為埃及人沉浸於死後的世界。

這種印象正是來源於各類的埃及文物。

那些講述了埃及獨特、令人著迷、引人驚嘆的風俗和信仰的精美墓葬文物,僅僅和喪葬習俗有關,這對人們了解埃及文化來說,是一種遺憾。

實際上,埃及人並非只在意死亡,與之相反,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愛,這種對生活的強烈熱愛讓他們希望死後也能將美好的生活繼續下去。

展覽《金字塔·不朽之宮》的第一部分,展示的正是埃及的日常生活。

幾千年來,尼羅河的潮起潮落孕育了燦爛的埃及文明。

埃及的白天很長,日頭很大,尤其對於在田野里辛勤工作的貧苦農民來說,白晝顯得更加漫長。

而在另一側,管理土地的貴族在棕櫚樹下享受清涼,以打獵和釣魚作為消遣。

我們通過留存下來的文物得以窺見當時的情景。

在第一部分日常生活中,你可以看到古埃及人用於化妝的魚形研磨板,還有精巧的小梳子,以及由各種珍貴礦物串成的烏瑟克項圈。

埃及人對美的追求是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農耕場景壁畫局部

墓葬品是保證逝者在陰間生活的重要元素,於是,在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686 - 2160年),陵墓的牆壁上就開始大量出現日常生活場景的繪畫。

此處展示的壁畫局部描繪的似乎是與食物製作各周期相關的場景,比如捕魚,打獵,耕種和收穫:這樣逝者就永遠都能獲取食物。

畫面上有七個人物:左側刻著幾位穿著短裙的農民,他們傳遞著剛剛收割下來並用繩子捆好的麥穗,並將麥穗收集起來紮成捆。

右側則是指揮工作的管理者。

展品表面上還清晰可見最初繪畫的痕跡,這些線條是為了完善淺浮雕勾勒出的形象。

這一殘片應該來自古王國時期一位官員墓室中的牆壁裝飾。

雪花石膏柱形瓶

在前王朝時期(公元前5300 - 3000年),早王朝時期(公元前3000年)和古王國時期(公元前2686 - 2160年)瓶子的製作有個特殊之處,那就是以石頭為材質。

製作這種瓶子所需要的技術和材料決定了它們是特定貴族階級的專屬品。

在古王國時期,石瓶成為品味和優雅的標誌,同時也是經濟和社會特權以及權力的象徵,石瓶在皇家陵墓和達官顯貴陪葬品中的大量出現證實了這一點。

當時很多石瓶的樣式為矮圓柱形、桶狀小瓶、高腳杯瓶或雙耳細頸罐。

釉陶碗

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50 - 1069年)器皿的製作經歷了重要的創新,主要表現在器皿的樣式更加豐富。

包括獎盃式、高腳杯式、小瓶式和碗式。

其中碗式大多發展成「釉陶」器皿,正如這件展品。

它以石英顆粒為胎,表面覆以玻璃釉層,施綠松石色,以黑墨水繪製裝飾圖案。

碗的內部飾有一條大魚,魚嘴中銜有兩朵蓮花: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正在盛開,這些元素共同呈現的主題是繁盛、重生和救贖。

古埃及大祭司Nebnetjeru雕像組

這些雕像代表君權、皇室成員和貴族,它們具有一個特定的用途,因此擺放的位置也很有講究。

它們可以被擺放在葬禮教堂或大神廟裡,雕像雙手持石碑等物件,呈跨大步、端坐或禮拜等姿態,以呼應其作用。

古埃及大祭司Nebnetjeru雕像組很可能來自一座葬禮室,其用途則是將死者的面容再現給前來參加葬禮的親屬們。

兩個人的裙子上都用象形文字刻有祭品目錄,而在座位上,除了幾列記載祭品的象形文字外,還刻有其子女呈禮拜狀的浮雕。

陶片

由於紙莎草十分昂貴,使用陶片、石灰石片或動物骨進行書寫是一種經濟又令人滿意的選擇。

這些替代品主要用於管理部門,以及學校的練習。

陶片上書寫著祭司體文字並不罕見,反而十分普遍:祭司體是一種先進的管理語言,非常實用、快速。

工人聚集的村莊德爾麥迪那出土了大量類似的珍貴文獻,語言學家至今還在對它們進行研究。

展示的這件陶片正是出土於此處,陶片上共有八行祭司體文字,應從右向左閱讀。

公羊頭聖甲蟲

聖甲蟲作為護身符有多種使用方式。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心形聖甲蟲:在這些聖甲蟲的底部刻有亡靈書第三十章,能穩妥保護逝者的心臟。

它的另一種用途是慶典聖甲蟲,用於重要的活動,如法老的婚禮,捕獵獅子等。

此外,埃及人認為聖甲蟲有很強的驅魔能力,也將它的形狀用於封印中。

這件展品代表的就是上述最後一種用法,封印。

這是一枚小巧精緻的封印,釉陶聖甲蟲的底座是平的,中間刻有另一隻聖甲蟲,兩側是立起的蟒蛇和一隻鱷魚。

背部的翅膀上飾有烏加特之眼,頭部為公羊,這些細節表明這是一件與行政管理官員有關的物件。

上面還鑽有一個孔,說明它也許是鑲嵌在戒指上的,或者被作為項墜戴在頸部。

哈特謝普蘇特沙比提

哈特謝普蘇特,尊稱偉大的女法老(哈特謝普蘇特——公元前1473-1458)呈直立狀,雙臂雙手垂直伸展於身體兩側。

臉部的一些部位,如鼻子和嘴唇,已經損毀了,原貌應相當精緻。

雕像背面以熟練的手法用象形文字刻著人物的頭銜和名字。

雕像頭部的垂直方向上,可以注意到有一些直徑幾毫米不很深的小孔,應該是用來帶帽子或者王冠的。

頭部帶著二分式發套,呈現所謂的哈索爾式髮型,兩側和後部隆起,面頰兩側的頭髮勾勒出優雅的面部曲線,覆蓋肩膀,發尾形成兩縷捲髮垂在胸前。

第二部分:神的居所

埃及在歷史上一直是多神論國家。

沿著尼羅河從南至北分布著眾多城市,她們都有自己供奉的不同神祇:埃德富的荷魯斯,伊斯納的努姆,底比斯的阿蒙,丹德拉的哈索爾,阿比多的奧西里斯,孟菲斯的卜塔等等。

埃及宗教的眾多特點之一就是將兩三位神祇結合在一起形成一位新的神或女神。

埃及神祇可以擁有多種不同的化身,很多神都可化身成動物。

所以人們將動物當成神來祭拜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神祇的官方祭拜在埃及神廟中舉行——形而上思想完美的表達抄寫在石頭上。

神廟中分為公共區域和神聖區域,只有一些祭司和國王可以進入後者。

另外,神廟的建築具有外牆封閉的筒式結構,由外至內,從充滿自然光過渡到半明半暗的空間,最深處則陷入黑暗中。

埃及人向神祇表達個人崇拜最深切的方式,就是還願式祭拜,向神祇形象的小青銅像祈禱以實現自己特殊的願望。

努比亞神廟模型

在古埃及,神廟的字面意思就是神的住所,神廟的結構由遷移來的巨大石塊支撐,包含著完整的神學概念。

建築元素有著準確的象徵意義:地板逐漸壘起來以慢慢接近神的聖殿,代表從混沌世界「努」走出來的原始支柱,天花板代表蒼穹,柱子象徵尼羅河兩岸的植物。

60年代亞斯文高壩的修建工程製造了一處低洼地,也就是如今的納賽爾湖,從而淹沒兩座神廟,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倡議下,人們開展了拯救神廟的行動。

除了這些神廟受影響的還有:位於亞斯文以南100公里的達卡神廟,由多位國王修建和改造;德波阿蒙神廟,位於第一個水閘附近,建於公元前二世紀左右,它的模型在中心位置;丹杜爾神廟,它不是埃及神廟而是羅馬神廟,由奧古斯都授意建造,是祭拜伊西斯、皮德斯和皮奧的(後兩者並不是埃及神,而是一位努比亞首領被神化的兒子),它的模型位於右側。

這些神廟分別被轉移到努比亞、馬德里和紐約。

祭司頭像

高級祭司或貴族定製珍貴石材的雕像在當時是很普遍的行為,雕像可以是神的形象,用於支撐建築或小神廟,也可以僅僅用簡單的家徽申明自己的職位。

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雕像專供廟宇,具有還願目的,在埃及神廟的露天庭院中非常流行。

此處展示的這件令人驚嘆的頭像缺失的部分現在何處,我們不得而知。

頭像的面部被塑造的極其典雅精緻,天庭飽滿,造型柔和,所有元素指明其出處或許為皇室御用的手工作坊。

塞克荷邁特女神像

埃及博物館收藏了整整21尊塞克荷邁特獅身女神像,這些神像都源自於卡爾納克神殿形為禿鷹的姆特女神廟,是一系列眾多女神像中的一部分。

左面這尊坐在矮椅背寶座上的獅頭人身女神像代表著兇猛的神祇。

伸展的雙臂置於雙腿上,身著合體的緊身長衣,胸前佩戴烏瑟克項圈,三分式濃密發套均勻的分布在精細浮雕雕刻的獅鬃後面。

發套之上本應是一個王冠或一頂較為特別的帽子,而如今只剩下一個相應的連接頭飾的底座。

右邊這尊人身獅頭女神像(獅面人身像)代表同樣的神祇, 神像的右手中緊握形似紙莎草的權杖,帶有聖蛇標誌的日輪位於三分式發套之上。

獅身羊面像頭部

這個大型的公羊頭顱殘片原本屬於一尊巨大的阿蒙神雕像,阿蒙神像也被稱之為「獅身羊面像」:獅子的身體,公羊的頭顱。

從殘片可見前頭顱的中間有一個凹陷,很有可能最初此處是一個帶有聖蛇標誌的滿日盤。

通過對比通往卡納克神殿阿蒙神廟前第一根柱子的甬道兩側的雕像,與通往同一個神廟裡姆特神殿前第十根柱子的甬道兩側的雕像,推斷出這個頭顱應該來自於這兩個地方的其中之一。

圖特摩斯三世的石碑

古埃及文物中最常見的物品之一就是石碑。

從早期一直到羅馬時期,在眾多不同領域裡,特別是在葬禮以及神殿中,石碑是重要的基本元素之一。

圖特摩斯三世的石碑屬於第二種類型,也就是還願石碑,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以凹雕刻的手法呈現人物形象,另一種表面光滑,應該寫有象形文字。

上方為飾以雙聖蛇標誌以及翅膀的日盤,象徵著王權,下面的人物是圖特摩斯三世,右面和前面的是ITIFALLICO MIN神。

最後用幾行象形文字記錄了法老的君主頭銜和神的稱號。

伊西絲女神的護身符

伊西絲女神是奧西里斯的妻子和妹妹,也是荷魯斯的母親。

形似哈索爾女神——牧牛形象的女神,也正因如此她總是以頭戴太陽圓盤和牛角冠的女人形象出現。

她代表著善良的新娘,勇敢且具有保護力的母親形象。

她受人尊敬的形象在末朝時期快速發展,可以說她的形象遠遠高於其他女神。

護身符可用於保護嬰孩遠離有害動物,女神同樣用它保護自己的孩子荷魯斯遠離危險的沼澤,或者放在木乃伊身上,使逝者的重生更為容易。

巴斯特女神青銅像

巴斯特貓頭女神像無疑是埃及萬神殿中最令人矚目的神明之一。

這尊銅像代表著精湛的手工藝技術,集無數象徵意義於一體。

神像結合了多種不同的象徵意義,詮釋著女神的內涵及與其他神的聯繫。

她展現了站姿莊重的貓頭女人身形象。

她的右手臂已經缺失,雙手本應握著帶有塞克荷邁特女神圖案的盾牌,這也表明她是兇猛的塞克荷邁特獅身女神與貓頭巴斯特女神的結合體。

左前臂有奈夫圖神像的小圖案,頭戴典型的蓮花帽,他與巴斯特女神同為香氛守護者。

在女神像的腳下有兩隻後爪落座的貓咪,從而展現了她作為孕育女神的另一形象。

她展現了站姿莊重的貓頭女人身形象。

她的右手臂已經缺失,雙手本應握著帶有塞克荷邁特女神圖案的盾牌,這也表明她是兇猛的塞克荷邁特獅身女神與貓頭巴斯特女神的結合體。

左前臂有奈夫圖神像的小圖案,頭戴典型的蓮花帽,他與巴斯特女神同為香氛守護者。

在女神像的腳下有兩隻後爪落座的貓咪,從而展現了她作為孕育女神的另一形象。

動物木乃伊

埃及神的形象變化多端,動物也可以成為他們的化身。

於是將動物視為崇拜對象便一點也不奇怪了。

因此,動物的屍體經常會被製作成木乃伊。

在神廟中,祭司可選擇與某位神靈相關聯的動物,此時動物已成為神的化身,這種動物死後被處理成木乃伊,放入棺材內。

從新王國時期開始,對神獸的祭拜行為逐漸變為一種個人的虔誠儀式,並逐漸流行起來,在末朝時期(公元前664 - 332年)達到了頂峰。

動物木乃伊可以用於還願、祭禮以及宗教葬禮。

正是由於用於還願的這一因素,在這個時期,眾多信徒把動物做成木乃伊捐贈給廟宇,作為還願用的奉獻物。

巫術雕像殘片

這個巫術雕像的殘片雖然有些模糊,但精確的體現了當時難以置信的雕刻技術。

殘留的塑像手中有一個石碑,石碑上刻著嬰孩時期的天神荷魯斯腳踩兩個鱷魚的形象。

他展示出青春的風采,右手握著一隻羚羊和幾條蛇,左手握著幾條蛇和一隻蠍子。

在荷魯斯的兩邊為兩根紙莎草的棍子,一根棍子的頂端是一隻鷹,另一根的頂端是鑲有兩片鴕鳥羽毛和兩對護身符的蓮花。

這個場景的上方是貝斯神的面具,魔怪般的特徵十分明顯。

雕像的表面幾乎完全被雕刻的象形文字覆蓋,帶有咒語性質,祈求神明祛除惡魔和不幸。

這種有魔法治癒效力的雕像出現在新王國時期,但在末期時期得以深入發展。

他們的功能在於被蛇咬傷和被蠍子蟄傷以後可以得到治癒,做法是將水傾倒在覆蓋神像的文字上。

通過這樣的直接接觸,水變得具有魔力,可以讓患者喝下去或者在需要治療的地方塗抹。

第三部分:葬禮儀式

在古埃及,人們相信死後還有來生,為此必須妥善保存逝者的屍體。

出於這種需求,人們研製出用防腐香料保存屍體的完整程序,令很多屍體直到今天還保存完好。

而逝者的命運並非完全相同:等待法老的是天堂。

法老會升天並成為一顆星星;正如眾神那樣。

而其他人則會進入一個平行的世界,他們在那裡還會保持在世時的習慣。

亡者的世界由奧西里斯神統治,位於西方,也就是太陽落山的方向。

正因如此,墓群通常位於尼羅河的西岸,城市則位於東岸。

此外,根據迷信,努特女神在日落時會吞下太陽,第二天早上再將太陽生出來。

這幅畫面令人想像到太陽面臨的危險,與逝者進入雅盧(古埃及天國樂園)前必須完成的艱難旅程相似。

早期人們在石棺上刻上文字,後有《亡靈書》,與陪葬品上寫有的大量魔法咒語一起,幫助逝者完成這趟險途,並保證他獲得永生。

孔蘇金字塔

這個建築元素被稱之為小金字塔。

金字塔的錐尖部分是石灰石材質,凹雕刻手法描繪了各種人物,在新王朝時期(公元前1550 – 1295年)墳墓的墓室之上是由天然磚石搭建的金字塔。

在德爾麥迪那墓群,也就是國王谷與王后谷的工人居住的村莊,就有很多同種類型的金字塔,展品正是來自這個墓群,很明顯它的主人是:孔蘇神。

金字塔—建築元素里最具標誌性的組成部分之一,引用了吉薩金字塔的幾何學並根據四個方位而置:最重要的方向是東邊,表達了對太陽神的崇拜,而此處的代表人物則是凱布利神(聖甲蟲神),是太陽升起的象徵;西邊是地平線的象徵,其標誌為鷹頭神拉-哈拉提,也就是太陽神與「地平線的荷魯斯」的聯合體;鷹爪前面是「西方美人」女神,墓地的主人,蛇的化身;另外兩邊是墳墓的主人以及他的親屬,呈下跪狀以示對太陽的崇拜,而在這裡太陽神是乘船在天空中翱翔的阿圖姆神的化身。

哈倫海布墳墓之門

第18王朝時期的高官顯貴一般都會選擇古納的sheik AB丘陵修建自己的陵墓。

這裡很多陵墓內的壁畫,仍然完好的保存著當時的鮮艷顏色。

陵墓前都建有庭院,走過庭院則是宏偉的入口,由巨大的石灰石建造而成,上面有雕刻的圖案和繪畫。

這次展出的就是其中一塊,儘管主人的名字已被刪掉,但埃及文物學者仍然可以推斷出他屬於哈倫海布,圖特摩斯王朝時期的一位高官顯貴,泰伯78墳墓的主人。

這個巨大的入口是由三塊不同的石灰石構築而成:兩邊的門框和過樑上有人物形象的浮雕。

過梁處呈現帶有雙翼的日盤投射的景象。

下方則是一排人朝同一個方向列隊而坐:左起是豺狼阿努比斯神,右面是奧西里斯神,他們圍坐在擺滿供品的供桌前,而供桌前面則是死者高舉雙手成行禮狀。

碑文記錄了此處出現的神祗的名字。

邊框上是兩行象形文字,描述了供品的內容。

木乃伊與Padiamenemope石棺

Padiamenemope木乃伊以完好的狀態保存下來:整個身體用繃帶精準的纏繞,並使用了一些非常重要且神秘的配方進一步保護,正如這件網罩:一個真正的魔法盔甲,它由一些管狀的釉陶組成,把死者的脖子到腳都很好的遮蓋住,為的是保護好他不被魔鬼或者一些邪惡的靈魂所侵犯。

正是由於一隻長有翅膀的巨大甲蟲以及陶制的四個貴族兒子的存在,他的能量才能進一步增強。

若木乃伊有所損傷,逝者的身體仍然可以由內部的人形石棺所替代。

石棺為木製,粉刷並繪有逝者的形象,除此之外,內部還繪有打開雙翼成雙膝跪地狀的努特女神,她佩戴著烏瑟克項圈;在拉哈拉提鷹頭神,奧西里斯以及愛切絲女神的面前,荷魯斯神的孩子們跟隨著逝者,繼而還有一些其他的場景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符號,比如節德柱。

表面部分則記錄了供品的內容,這用來保證逝者能得以生存。

緹耶那沙比提

所有沙比提小雕像的共同特點是像木乃伊似的雙手都是交叉放在胸前。

但從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50-1069)開始盛行另一種小雕像,它們的特徵是身著逝者在世時的服裝。

緹耶那沙比提就屬於這一類,它是非常高級的手工製品,選用了比較小的灰色滑石雕制而成。

沙比提身著長衣,雙臂緊扣於胸前,懷抱一隻羽毛精細的鳥,收起的雙翼下露出兩隻小臂:這就是「巴」,逝者靈魂的象徵。

沙比提全身刻有一些象形文字:在不規則四邊形的翻邊上有一行寫著逝者的頭銜和名字——閱讀祭祀首領書吏;長衣剩下的地方書寫了亡靈書第六章的內容。

亡靈書

亡靈書是咒語的合集,自新王國時期(公元前1550-1069)開始被放入逝者的石棺中。

亡靈書一般是一捲紙莎草,置放於木乃伊頭部下方,以幫助他們在陰間克服所有阻礙。

展品長三米,還原了三十個章節的內容,以象形文字豎列書寫,從右往左閱讀(至今為止已發現了亡靈書的約190個章節)。

紙莎草卷的上部以智者、神祗和其他形象組成的圖案進行裝飾。

接下來的咒語部分以三個較大的裝飾圖案分割開來,從右往左的順序如下:在奧西里斯神的見證下,阿努比斯神指引著一位死者;亡靈書第110章中所體現的畫面,一位逝者在蘆葦田裡向神靈表示敬意;奧西里斯的審判庭,他在決定每一位逝者的類別。

署名的地方留白了,因此無法辨識出逝者的身份。

尤范塔哈特小雕像

古埃及人相信每個人都由三種靈魂元素組成:阿赫、卡、巴。

其中「巴」與現代社會中靈魂的概念意義最為接近,古埃及人想像「巴」是人類頭腦中的一隻小鳥(人面獸身):鳥的身體能令它自由行動,翱翔天空。

這兩座尤范塔哈特的小雕像的長方形底座上都刻有逝者的名字,是用黑色墨水以古埃及通俗文字寫就的。

從第18王朝法老時期的(公元前1550 - 1295年)開始出現了這種立體的小雕像。

它們可以是獨立存在的,也可以與其他墓葬品有關。

阿努比斯神

木乃伊的胸部需要放置一系列與葬禮儀式有關的神靈的護身符。

阿努比斯,木乃伊之神,有著豺狼的頭,能夠保護亡者的身體。

阿克赫特

阿克赫特意為「地平線」,護身符表示太陽從兩座山峰中間升起。

太陽是生命之星,主宰著日夜和季節,保證宇宙秩序的循環。

亡者想要追隨太陽的腳步,這件護身符將幫助他達成這一目標。

拳頭

通常以細繩固定在亡者脈搏處,可能是為了保存四肢的靈活與力量。

雙羽毛頭飾

兩根羽毛屬於雄鷹或鴕鳥,是神的典型頭飾。

另外,羽毛也是飛行的象徵,既象徵著靈魂飛出墳墓,又象徵著死後精神的升華。

安卡十字架

安卡十字架無疑是在埃及民眾中最廣為人知的符號。

它的形狀是「T」字形上面有一個橢圓的環,讓人聯想到一條把涼鞋綁到腳上的繩子,同時也象徵著「生命」,「生存」或者「活著」。

它的作用是傳遞守護和長壽。

本次巡展除了河南博物院,後面還將前往山西博物院遼寧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

最後,為了方便大家了解古埃及的歷史文化,小娛推薦以下書籍供你們參閱。

《神秘日誌:木乃伊的詛咒》

《神秘日誌》系列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因為它集傳說故事+歷史知識+動手動腦遊戲於一身,是激發興趣的一把好手~《木乃伊的詛咒》背景設置是艾米麗小姐在1926年去古埃及進行考古探險的筆記,時值圖坦卡蒙的陵墓剛剛發現不久,在全世界掀起了古埃及考古的熱潮。

《埃及神話故事 :神祇、巨獸與凡人的經典傳說》

這本書非常精緻,語言也很優美。

如果不了解埃及人崇拜的形形色色的神,是很難讀懂它們的文明的。

小朋友們可以從天地起源開始探索,見證歷經數十年的天神戰役,並認識各位奇妙而迷人的埃及神祇。

書中還提供有與神話情節有關的歷史、文化和自然現象,幫助小朋友拓展知識面,還有古埃及地圖,顯示故事的地緣關係,相信這樣會對神話有更深的理解。

《古埃及史話:埃及的生活》

這本書出自一個系列圖書《古埃及史話》,但我覺得埃及人的生活是最好玩的。

你想知道古埃及的兒童教育是什麼樣的嗎?埃及女人怎麼化妝保養的?古埃及人有哪些有趣的工作?又有哪些娛樂生活?這本書圖文並茂,內容非常豐富,點點滴滴看下來,相信你會對埃及人有不一樣的認識。

《古代埃及社會生活》

對於有心了解更多的大朋友,推薦這本商務印書館出的《古代埃及社會生活》。

這是一本全面反映古代埃及社會生活全貌的歷史知識手冊,匯集了當代古埃及文明的研究成果,描摹了古埃及社會歷史場景,也為古埃及文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獻參考,是深入了解古代埃及文明的窗口 。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山西博物院展出235件古埃及文物

新華社太原4月13日電(記者王學濤)獅身人面像、木乃伊、亡靈書、塞克荷邁特女神像……4月14日至6月24日,235件古埃及珍貴文物將在山西博物院展出。這次展覽由山西博物院和義大利都靈埃及博物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