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鎮館之寶-------金獸:中國出土的最重金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金獸是南京博物院18件「鎮院之寶」之一,是迄今為止全國考古發現的最重的一件金器,重9100克,含金量高達99%,它通高10.2厘米,身長16厘米,寬17.8厘米,長得怪模怪樣,金獸究竟是什麼動物?文博界至今仍沒有一致的定論,有人認為是老虎、有人認為是獅子、有人認為是豹子。
而這頭金獸的出土發掘還有一段頗為驚心動魄的故事。
挖渠挖出一頭「大金獸」
1982年2月10日,春節剛過,江蘇盱眙縣南窯莊的村民們開始疏通溝渠,為春耕做準備。
村裡有個青年叫萬以全,他新婚不久,要照顧完懷孕的妻子,所以來到工地最晚,因而得到了一段最高、也是淤泥最多的地。
這條小溝只有一米多寬,萬以全第一鍬挖下去,就碰到了一件破碎的銅盆,一個大泥塊被甩到岸上,還特別沉。
他蹲下去查看,抹去泥,一件黃澄澄的金獸露了出來,金獸底部的凹陷處還嵌著幾塊金幣。
在大哥萬以才的幫助下,兄弟倆又在金獸下方挖到一隻銅壺,壺內塞滿閃閃發光的金幣。
兄弟倆知曉挖到了寶貝,便抱起寶貝一口氣跑回了家,閂上大門,在水桶里清洗,然後放進箱子裡。
不久,四鄰八鄉的群眾聞訊紛紛趕來看寶,足足聚集了三千人。
當日中午,正在家中吃飯的盱眙縣公安局副局長錢永華接到報案,稱有人挖到大量黃金,他立即派人帶著照相機,開上吉普車奔波了35里路後到了南窯莊,只見萬家三間茅屋被圍的水泄不通,萬家的樹上、草垛上爬滿了人,嚷嚷著要看寶貝。
在擁擠中,萬家的樹甚至被人折斷,窗戶被人推掉,雞圈被人踩塌,人群中竟還有人高喊:「公安來了不怕,公安拿不走,大家挖到的,大家分!」
萬以全的父親趴在放寶箱子上「護寶」,他大喊:「趕緊來人哪,救命啊,屋子要被人擠倒了!」在大隊書記、隊長則拚命維持秩序下,錢永華才擠進萬家門。
面對混亂的局面,他當機立斷,將萬家的方桌抬到門口,抱起銅壺站在桌上說:「就一個破壺,有什麼看的?」他一面向老百姓宣傳文物法規,一面迅速將文物搬到車上,運到縣裡,藏進了銀行金庫。
穆店中學語文老師馬培文是當地通訊員,距該村不足一華里,得知消息後立即用電話報導了這條爆炸新聞,很快在南京的媒體上發表。
時任南京博物院辦公室主任的徐湖平立即向院長姚遷匯報,南博遂派考古部的李文明和錢鋒兩人趕到盱眙。
專家在銀行見到了這批珍寶,經過鑑別清點,銅壺內共9塊半金餅,重2864克;15塊馬蹄金、麟趾金,重達4845克;11塊金版楚國錢幣「郢爰」,重達3260克,金獸加上金塊的黃金總重量超過了20千克。
當時,銀行已將此消息上報給北京,而人民銀行的錢幣博物館內正缺少楚國的錢幣「郢爰」,也立即派人來徵調,且答應給盱眙30多萬資金補償。
北京、南京兩地遂展開了一場「錢幣」和「文物」的爭奪戰。
很快,南博工作人員手持江蘇省政府的文件,和淮陰地委蓋章的公文,連夜趕往盱眙取寶,這已是他們第三次前往盱眙,在荷槍實彈的公安人員的護送下,終於將這批國寶運抵南京。
萬以全挖到寶貝後,群眾們傳言,挖到公獸還應有一母獸,於是又挖了一大片,結果非常失望。
而考古人員現場發掘,則只發現了壺的支架和壺身散落的梅花紋。
一個月後,盱眙縣政府獎勵了萬家1萬元,表彰他們保護並上交文物的行為。
這筆錢在1982年算是大數目,萬家把家裡被擠壞的房子翻修成磚瓦房,又買了台手扶拖拉機,家境得到改觀。
後來,南京博物院又獎勵馬湖大隊5000元,該大隊購買了變壓器,從此全村通了電。
金獸的身世至今是個謎
「金獸是一件十分罕見的金器。
」南京博物院研究人員李文彬告訴雅昌藝術網:「我們認為它應該是一頭豹子,豹子在古代被看做是神獸,有辟邪壓勝之意;金獸頭頂有一環鈕,是仿銅石權器的形制,所以這件金獸可能是封建王朝的鎮庫獸。
」
金獸呈蜷伏狀,頭枕伏於前腿之上,屈腰團身,首靠前膝,耳貼腦門兩側,頭大、尾長、身短而粗壯,似虎更類豹。
附耳瞪目,張口露齒,神態警覺,頸部戴三輪項圈,頭頂有一環紐,通體錘飾圓形斑紋是在獸體鑄成後再捶擊上去的,大小相當,呈不規則的圓形,十分精美。
底座空凹,內壁刻有小篆「黃六」二字,為秦漢文字。
李文彬告訴記者,「黃」指質地為黃金,「六」為序數。
通常所見的金器大都是捶擊而成,而這件金獸是古代金屬鑄造工藝和金器捶擊工藝這兩種技法完美結合的產物,實屬罕見,因此彌足珍貴。
根據外形特徵,推測金獸的鑄造時代大約在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
「從與金獸、青銅圓壺共出土的麟趾金,以及金獸的造型和文字來看,其窖藏的最後入藏年代應該在西漢時期。
而青銅圓壺的銘文反映銅壺本身是戰國中期以前的,兩件東西並非一個年代的物件,由於缺乏更多的出土文物作為線索,也沒多少文獻史料參考,更沒有同類型出土文物比較,金獸的身世至今是個謎,是何人所鑄,又是何人、何時匆匆將這批黃金掩埋?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
金獸肚子還下壓著一件「歷史證據」
「這次考古發現意義非凡,除了是出土古代金幣最多的一次,是發現古代黃金鑄品最重的一次,尤為重要的是出土了前所未見、造型奇特的『陳璋圓壺』,當時就在金獸身下壓著,它是一件歷史證據。
」李文彬告訴記者。
陳璋圓壺是一件重金絡壺,殘高為24厘米,口徑12.8厘米,腹徑22.2厘米,足徑13.8厘米。
據專家介紹,雖然長期受到20公斤黃金的壓力,長埋地下二千年,在金屬與應力腐蝕的作用下,腹下部鏤空紋飾已有殘損,但仍是中國青銅時代泥范鑄造工藝技術最完美的產物,集先秦金屬工藝之大成於一身,並反映了一件重大歷史事件。
陳璋圓壺
陳璋圓壺局部
李文彬向記者介紹道,「陳璋圓壺」最為顯著的考古意義在於:銅壺有三處銘文:一處為口內,內容為「廿五重金鉻壺受一孛五紂」,這是一批器皿的編號,名稱,及容積。
「然」、「孛」、「紂」為戰國時燕國的專用量詞,相當於當時的斗、升,故可確認此壺鑄成時為燕國器。
第二處銘文在圈足內側,雖已被銳器鏨鑿,但從殘跡中可見約三四字,可能為「王后右酒」,可能為使用者的記銘。
第三處銘文在圈足外緣,共刻有29字銘文,銘文為「隹王五年,奠易(陽)陳旻,再立事歲,孟冬戎啟,齊藏戈子斿。
陳璋內、伐匽(燕)邦之獲。
」銘文內容與現藏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陳璋方壺相同,記載著同一個故事,可互為補證,故此壺又俗稱「陳璋圓壺」。
據史料記載,隹王五年即齊宣王五年(公元前315年),陳旻(田忌)復位,陳璋即史書中的章子,他曾帶兵攻打燕國都城,並掠獲金器等戰利品。
這一銘文反映了戰國中期的一大歷史事件:燕王噲禪讓,由相國子之執政,三年中引起燕國內亂,在齊王的陰謀煽動下這場內戰越來越嚴重,齊國趁機發兵攻打燕都城,在「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的情況下大勝,並掠獲了燕國王室重器,可謂「毀其宗廟,遷其重器」。
此一事件在《史記·燕召公世家》、《戰國策》都有記載,但是對於齊國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所以《史記·齊太公世家》、《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沒有記載。
關注小編微信;Sun15221428695 最新資訊每天為你報導
農民挖出40斤漢代金獸,遭三千村民哄搶,最終收藏博物院獎勵萬元
廣袤的中華大地,埋藏許多寶藏,每隔一段時間,總能耳聞絕世珍寶重新面世。文物發現總是充滿偶然,南京博物館的幾件鎮館之寶中,西漢金獸、戰國錯金銀重絡銅壺等就是由農民耕田之時發現,其出土發掘還有著一段...
古墓出土的三大神秘的物件,至今充滿謎,專家為之傷神!
中國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進步的過程中,很多東西在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慢慢的被淘汰,因此,在考古發掘時,很多古人的陪葬品連專家也搞不懂它的用途到底是什麼,下面列舉出了這些神秘的怪物,你都知道它是幹什...
農民無意間挖到一件漢朝文物,立馬上交給博物館,現為國寶級文物
由於中國歷史極為悠久,經歷了多次王朝更迭,不少史書上記載的文物都下落不明。俗話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有些文物的發現極為偶然,貌似冥冥中自有註定,就比如接下來要說的這件事。
這件金器35年前被農民挖出,如今已是鎮館之寶,卻仍然無人能識!
在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中,有一件非常笨重而又奪目的國寶,叫西漢金獸。這是一件造型為動物臥躺狀態的黃金製品,其重量達18斤多,專業測驗結果顯示其含金量高達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