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村民修整田地,挖到一廢鐵鉤,上交國家獎金30元,三十年後有結果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四十多年前的八月並不比現在的八月涼快到哪裡去。
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村民張鳳祥冒著酷暑,來到村子後面整修梯田。
忽然,他的鏟子挖到了一個石洞。
這就是張鳳祥當年整修梯田的地方,如今是一片果園
石洞是由人工砌成的。
張鳳祥不禁好奇:誰挖了個地下洞,又把它埋起來了?他把手伸進洞裡摸索,在石洞底部摸到了一個硬物。
拿出來一看:彎彎的、黑黑的,形狀像個鉤子。
用手掂一掂,還挺沉。
張鳳祥以為這是一塊廢鐵鉤子,便把它拿回了家,準備找個時候把它賣給收廢品的。
張鳳祥有個弟弟,當時才六七歲。
看到哥哥拿回來一件廢鐵鉤子,小朋友便找了一根繩子把它綁緊,當作玩具,和小夥伴們一起在地上拖著玩。
這樣玩了幾天,鉤子上的泥土掉落了,「鐵鉤子」竟變成了玉鉤子,墨綠色的玉在太陽的照耀下,閃爍著溫潤的光芒。
看到「醜小鴨」秒變「白天鵝」,張鳳祥便帶著這件玉器來到翁牛特旗文化館,把它上交國家。
文化館館員根據當時的相關規定,做了情況記錄,並發給張鳳祥30元獎金。
但館員們當時也搞不清楚這件玉器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只當是一件普通的玉器,把它鎖到了庫房裡。
這一鎖就是十幾年。
1984年,這是一個令考古學人感到興奮的年頭。
這一年,在遼寧省凌源縣和建平縣交界處的牛河梁,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處距今5000年的紅山文化墓葬。
墓主人的胸部,擺放著兩件精美的玉器。
這種形狀的玉器,我們後來稱呼它為「玉豬龍」。
牛河梁發現5000年前玉豬龍的消息,很快傳到了翁牛特旗。
文化館負責人賈鴻恩見到玉豬龍的相關報導,突然想起1971年三星他拉村出土的那件玉器。
他意識到,那件老早以前被他們鎖在庫房的玉器,極有可能是與牛河梁玉豬龍相同時代、相同文化類型的文物。
賈鴻恩立即找出十三年前張鳳祥上交的那件玉器,坐火車趕到北京,請著名考古學家,時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的蘇秉琦先生鑑定。
玉雕龍用一整塊玉料雕刻而成,高26厘米,身體呈英文字母里c的形狀,因此它被命名為C形玉雕龍。
它的鼻子前伸,嘴緊閉,有對稱的雙鼻孔,雙眼突起,呈梭子形,眼尾細長上翹,頭上刻著方格網狀紋。
龍頭之後,是21厘米的長鬃。
龍的脊背上有一個圓孔,經過試驗,如果用繩子穿過圓孔懸掛,龍的頭尾恰好處於同一個水平線上。
蘇先生仔細檢查了這件玉器,告訴賈鴻恩:這也是一件珍貴的玉龍,是一件重要的紅山文化遺物。
當聽說他要乘火車返回赤峰的時候,蘇秉琦囑咐道:小伙子,你要好好地保護它,這不是一件普通的文物。
就這樣,1971年發現於三星他拉村的玉龍,終於在13年之後得到了正式的確認。
這是一件年代可以上溯到5000年之前,由紅山文化的先民精心製作的玉龍。
1986年,《人民畫報》第8期刊登出了這幅五千年前玉雕龍的圖片。
消息一經報導,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轟動。
赤峰發現玉龍的消息由此傳遍了全世界。
從1971年張鳳祥發現玉龍至今,考古學家已經在遼寧、內蒙古等地的多處紅山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數十件大小不等的玉龍。
這些器物均做捲曲狀,嘴部前凸上翹,是紅山文化的典型器物。
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也能夠經常見到玉龍的影子。
不是在文物市場上,不是在拍賣會上,而是……
龍是中華民族的古老圖騰。
紅山文化5000年前玉龍的出土,不僅對考古學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還能增強我們的民族認同感與自豪感。
一條龍,貫串了從古至今的中國歷史。
當我們在博物館裡看到這件古老的龍的時候,怎能不心潮澎湃,激動萬分呢?
內蒙古老農挖出了1鐵鉤子,專家拿30元收購,十年後成國寶級文物
內蒙古1老農在勞作的時候,無意間挖出了1個鐵鉤子,考古專家聞訊而來,再扔下了三十元之後將文物拿走,十年後竟然成了國寶級文物,這又是怎麼回事?
農民隨手撿到一塊鐵疙瘩,沒想到竟是國寶級文物
20世紀70年代的一天,內蒙古翁牛特旗的一個叫張鳳祥的農民在果林里修梯田的時候意外撿到一個像鐵鉤子的東西,拿回家後,張鳳祥的弟弟用繩拴著在地上拖著玩,沒想到,幾天後,這個鐵塊居然發出玉器的光澤...
紅山文化C形龍,中華第一玉龍(精華版)
帶你一起去學習紅山文化時期的第一龍。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龍的造型了嗎?龍,中華兒女被視為眾天神的首領,而玉器又是賦予神靈化和人性化的載體。玉龍不僅是華夏民族的祖先圖騰,也是皇天天主的偶像,更是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