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內藏著三十米高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現存的秦始皇陵封土呈覆斗形,高五十一米三(以封土北邊沿中部為基點),底部南北長達三百五十米,東西寬三百四十五米,周長一千三百九十米,占地面積兩萬平方米;其頂部是長方形平台,東西長二十四米,南北寬十米四,面積約二百五十平方米。

是古代中國體量最大的帝王陵封土。

  據了解,這棟「高樓」分布在秦陵封土堆下墓壙周圍,是一組環繞墓壙周邊、上部高出秦代地表三十米左右、體量巨大、夯層厚約六至厘米的台階式牆狀夯土台,東西夯土台的中間部位各留有一處缺口,與墓道重合,夯土台圍就的內部即墓室上部是以粗夯土填充的。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段清波說:「重要的是,在東、西、北牆的外側上部台階上發現了較為廣泛的瓦片,瓦片堆積凌亂,靠近頂面的台階上瓦片較多,中下部台階上的瓦片也有零星的發現。

但是,在台階式牆狀建築的頂面幾乎沒有見到瓦片,頂面及各級台階上也沒有發現紅燒土和木炭遺蹟。

「高樓」結構──九層高台木構建築

秦陵封土下為地宮,因其由上向下開挖的施工方式,其開挖範圍又稱墓壙。

根據物探考古得知:秦陵地宮的開挖範圍東西長約170米、南北寬約145米;其底部東西長約80米、南北寬約50米,高約15米,底部距地表約30米。

按照建築需要,地宮建好後,其上的封土建築(包括封土內的建築)才能陸續開建。

段清波說,根據考古資料分析,這棟「高樓」建築的夯土基礎的一部分在墓壙外,一部分伸進墓壙內,伸進墓壙的夯土可能緊貼墓壁建造,接近墓室部分可能使用了大量的青磚和石材。

「夯土台階外側的形狀,有可能在各層台階上沒有木構建築,僅在牆狀夯土台頂面上有木構瓦屋面建築,也有可能各層台階及頂面上均建有木構瓦頂建築。

遠處觀察陵墓,除了中心部位,其實是一座高達九級的高台木構建築。

」他說。

「高樓」用途──供秦始皇靈魂出遊

人們能看出這棟「高樓」嗎?段清波認為,這座九級高台木構建築被完全覆壓在巨大的封土之下,除藉助科技手段之外無人能見,其目的是供秦始皇的靈魂出遊使用的。

「高台建築應在秦始皇死前已建成,只是在堆築封土前被拆毀,封土覆蓋的時間可能在埋葬秦始皇之後。

最後的封土是夯築而成的,只不過夯層的厚度在四十至七十厘米之間,比『高樓』粗糙得多。

」他說。

參觀過秦陵封土的人多能發現中上部好像存在台階。

其實,這並不是人為有意堆就的,這一台階的位置恰與發現的台階式牆狀夯土台的頂面重合。

段清波說:「封土外觀形成台階是因為墓室上部的回填夯土疏鬆、天長日久自然下沉所致,因為台階式牆狀夯土台上的封土因其下夯土台結構的原因沒有與墓室上部的封土形成同步下沉。

專家推測──疑有外來文化因素

「這種在封土中出現高台建築的墓葬形式在中國是首次發現,其前後皆不見事例。

墓葬制度帶有固執性的因素,不會輕易改變。

我們曾稱這種建築為『秦陵式』。

」段清波說,「『世界七大奇觀』之一摩索拉斯陵墓(位於土耳其西南部)是由來自帕羅斯島的雕飾華麗的白色大理石建成,堪稱希臘古典時代晚期陵墓方面的名建築。

摩索拉斯陵墓的基本結構是其下部的高台、環廊和金字塔形頂,除了金字塔形頂和秦始皇陵封土建築不同外,高台和環廊是它們的共同特徵。

我們無法判斷它們之間是否有某種聯繫,但它們之間有太過強烈的相似性。

實際上,東西方之間的交流早於絲綢之路的開拓。

在秦始皇陵兵馬俑坑旁的一處擁有一百二十一具屍體的勞工墓內,專家通過DNA檢測發現,裡面埋葬著一具二千二百年前具備「歐亞西部特徵」的人類遺骸,死者生前是修建秦始皇陵的勞工。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慶柱說:「秦始皇常常有超出常人的思想與做法,在他自己的陵墓建築中出現這種罕見的建築形式,或許並不奇怪。

【延伸閱讀】秦陵地宮未解之謎

神秘莫測的秦陵地宮在司馬遷筆下僅留下極為簡略的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

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考古專家們以此為線索,努力尋找著能揭開秦陵地宮之謎的蛛絲馬跡。

謎團一:幽幽地宮深幾許

據最新考古勘探資料表明:秦陵地宮東西實際長260米,南北實際長160米,總面積41600平方米。

秦陵地宮是秦漢時期規模最大的地宮,其規模相當於5個國際足球場。

地宮有多深呢?司馬遷說「穿三泉」,《漢舊儀》則言「已深已極」。

說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

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利用現代高科技推測秦陵地宮深度為500米至1500米。

現在看來這一推測近乎天方夜譚。

假定地宮挖至1000米,它超過了陵墓位置與北測渭河之間的落差。

那樣不僅地宮之水難以排出,甚至會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宮的危險。

根據最新鑽探資料,地宮實際深度應與芷陽一號秦公陵園墓室深度接近。

這樣推算下來,地宮坑口至底部實際深度約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約為37米。

謎團二:「上具天文」作何解釋

《史記》載秦陵地宮「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其含義是什麼?

著名考古學家夏鼐曾推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應當是在墓室頂繪畫或線刻日、月、星象圖。

」近年來,西安交大漢墓發現了類似於「天文」「地理」的壁畫。

上部是象徵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則是代表山川的壁畫。

由此推斷,秦陵地宮上部可能繪有更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圖,下部則是以水銀代表的山川地理。

在這座有著象徵天、地的地下「王國」里,秦始皇的靈魂照樣可以「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統治著這裡的一切。

謎團三:地宮埋「水銀」之謎

秦始皇陵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記載見於《史記》,《漢書》中也有類似的文字。

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沒有水銀始終是一個謎。

地質學專家常勇、李同先生經過反覆測試,發現秦始皇陵封土土壤樣品中果然出現「汞異常」。

相反其他地方的土壤樣品幾乎沒有汞含量。

科學家由此得出初步結論:《史記》中關於秦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記載是可靠的。

至於地宮為何要埋入大量水銀?北魏學者酈道元的解釋是「以水銀為江河大海在於以水銀為四瀆、百川、五嶽九州,具地理之勢。

」原來是以水銀象徵山川地理,與「上具天文」相對應。

謎團四:地宮有沒有空間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始皇陵地宮為豎穴式。

墓內可能有「黃腸題湊」的大型木槨。

如果是豎穴木槨墓,墓道及木槨上部都以夯土密封。

這樣一來,墓室內外嚴嚴實實,不會再有空間。

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則說:「鑿之不入,燒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無狀。

李斯這段話是當面向聖上匯報的,應該說不會有摻假嫌疑。

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斷秦始皇陵當是一座密封的、有較大的空間的大地堡式地宮。

不然,怎麼會「叩之空空」?又怎麼會「燒之不燃」?但由於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宮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宮內部究竟是虛是實目前還是個謎。

謎團五:自動發射器之謎

秦始皇在防止盜墓方面也苦費心機。

《史記》記載:秦始皇陵地宮「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進者輒射之。

」指的是這裡安裝著一套自動發射的暗弩。

如果記載屬實的話乃是中國古代最早的自動防盜器。

秦代曾生產過連發三箭的弩弓。

但是安放在地宮的暗弩當是一套自動發射的弩弓。

當外界物體碰到弓便會自動發射。

二千二百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產如此高超的自動發射器也是一大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明探源|秦始皇帝陵再揭秘

秦漢大一統時代,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社會縮影的都城及都城縮影的帝陵,奠定了此後兩千年中國都城和帝陵文化傳統。從秦與西漢帝陵的規劃布局,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的...

未解之謎系列之秦始皇地宮

秦始皇地宮,即對秦始皇陵園,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於1962年,考古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布局圖,經探測,陵園範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秦地宮最早的歷史文...

秦始皇陵水銀地宮真相:秦始皇遺體已腐爛?

【科技訊】3月3日消息,千古一帝秦始皇陵的陵墓在外界眼中卻始終是迷霧團團,一直以陵墓中探測到水銀含量嚴重超標來搪塞外界……秦陵到底還有多少謎團未被解開,究竟還存在著怎樣的驚天秘密呢?或許在不久的...

迫近千年秦始皇陵 地宮就在封土之下

秦陵皇陵的發掘一直吸引著全世界的注意。今天為大家揭秘秦陵皇陵發掘的最新進展情況。歷史塵封神秘秦陵據《史記》載:地宮中「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人類歷史上沒有...

美麗西安--秦始皇陵(地宮之謎)

秦始皇陵地宮是指秦始皇的地下陵墓,是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秦始皇陵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

九個秘密構築的地下王國——秦始皇陵

公元前259年中國農曆正月,一個長相併不特殊的男嬰在趙國邯鄲降生了。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國的創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裡他是中國的拿破崙。他13歲就繼承了秦國國君的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

秦始皇陵墓的九個驚天謎團!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於中國北部陝西省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於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