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讓你錯過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開了特展夜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圖說:「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隆重開幕 上海博物館供圖

《濃縮的世界史:大英博物館百物展》

展覽地點:上海博物館二樓

展覽時間:2017年6月29日——2017年10月8日

參觀人次上限:8000人次/日

6月28日下午,「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在上海博物館隆重開幕。

本次展覽按照時間線索,劃分為九個部分,從人類文明鴻蒙初開的時期,直到我們創造的當今世界,通過來自大英博物館100件(組)難得一見的藏品,向人們講述一部悠久而豐富的濃縮世界史。

圖說:印度文明印章 上海博物館供圖

上博首次開設夜場滿足觀眾需求

上博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為了更好滿足觀眾的需求,上海博物館將在每周五晚上18:00-21:00(20:00停止入場)增設夜場,同時開放「大英百物展」和「茜茜公主與匈牙利」兩個特展展廳,市民可通過微信平台「上海博物館」預約,選擇相應時段,掃碼分批入場。

7月7日開始是首個展覽夜場,夜場不排隊,採取全預約模式,預約通道提前7天開放,觀眾只有掃碼驗證相關證件後入場參觀。

上博方面提醒,每個手機號只能預約一次,讓更多的人進入博物館參觀。

如果有事需要將預約額度需要臨時取消,否則無法第二次預約。

圖說:劉易斯棋子 上海博物館供圖

「我們預計每一次預約人數在1500人,上博將盡最大可能滿足觀眾,尤其是白天較忙的上班族。

這是上博開館以來首次通過預約安排夜場參,此次嘗試是希望吸引更多觀眾走進上海博物館。

」副館長李峰表示:「一定數量的觀眾入內,要同時保證觀展舒適度和文物的安全性。

根據展廳測算,同時在展廳容載量在250人-300人,這樣的人流可以保證觀展感受。

上海博物館將保證參觀者有序、安全。

圖說:環球航行紀念章 上海博物館供圖

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大英博物館特展讓我陶醉

「這一次來自大英博物館的特展讓我很陶醉!」在揭曉上海站第101件文物後,楊志剛對媒體說。

800萬件猶如浩瀚大海,展覽體現了學界的整體歷史觀,上下200萬年,橫跨5大洲,幾乎涵蓋了人類重要的遺蹟遺物,全面生動地再現,人類和世界的發展軌跡。

圖說:丟勒的《犀牛》 上海博物館供圖

「展覽著眼於人類歷史,雖然擁有不同路徑和進程,表現出了人類命運的相似性,這符合了中國古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展覽聚焦了人類經過交流、交往,互相之間的融合,以及文化在相互碰撞後所誕生的成果。

展覽的學術性很強,趣味性和觀賞性同樣很高,是學術和觀賞結合得很好的例子。

圖說:阿拉伯銅手 上海博物館供圖

讓楊志剛館長印象深刻的首件文物——2600多年前古埃及的「佘盆梅海特內棺」放在了序幕「開端」,據介紹,之所以將它作為展覽的序章,因為這是一件能訴說多種故事的特殊展品,考古人員通過最新技術掃描顯示,棺中安放的木乃伊並不是女貴族佘盆梅海特,而是一個25-40歲的成年男子,箇中緣由仍是未解之謎。

「我們一方面在逼近歷史,一方面對過往的歷史提出了挑戰。

這激發了觀眾的好奇心和後人探索。

圖說:佘盆梅海特內棺 上海博物館供圖

大英博物館白珍:上海的選擇充滿創造力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段濃縮的歷史。

這些物品涉及200萬年以來人類發展的各個時段、各個地區、各種材質,共同詮釋了人類如何改造世界、世界又是如何塑造人類的漫長曆程。

其中,距今約120~140萬年前來自坦尚尼亞的奧杜威手斧,是人類先祖有意識製造的最古老的工具之一;公元前700~前600年的「大洪水」記錄板,用楔形文字記錄了類似於《聖經》的「諾亞方舟」故事,時間上卻比後者早了約400年;約公元前1280年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再現了古埃及法老王的黃金時代;約公元前700~前695年的亞述浮雕,刻畫了兩位國王近衛軍士兵,是亞述帝國軍事擴張的寫照;美國俄亥俄州出土的2000多年前的動物形菸斗,展示了當時北美居民以吸食菸草舉行宗教儀式的實例;葉門出土的公元100~300年的阿拉伯銅手,作為信徒獻給神靈的供品,反映了該地在前伊斯蘭時代的本土宗教信仰;著名的德國版畫家丟勒製作的木版畫《犀牛》,描繪了1515年印度吉吉拉特邦蘇丹獻給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的犀牛……在展品中,共有9件來自中國(含第101件),包括良渚文化的玉琮、西周早期的沬司徒疑簋(康侯簋)、商周時期的青銅鎛、東漢釉陶六博俑、唐三彩文官俑,以及元青花瓷盤等,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在世界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說:元青花瓷盤 上海博物館供圖

為了體現以文物溝通全世界以及共享的原則,大英博物館的每一次巡展都會邀請當地臨展博物館自行挑選第101件展品,作為匯入「由文物講述世界歷史」大家庭的新成員。

從今年3月開始,上海博物館通過公開徵集,最終選擇了「二維碼」作為續寫上海展的第101件展品。

20世紀80年代,為了解決一維條碼(條形碼)存儲數據的局限性,人類發明了二維碼。

如今,二維碼應用在中國極其普遍,它可以存在於人類生活所見的任何地方,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二維碼不同於以往人類創造的其他有形物品,這些小小的方塊可以說是當下信息化時代的結晶。

仔細觀察,上海博物館的這方二維碼也蘊藏了無盡的信息。

事實上,它是由此次展示的100組展品圖像組成的。

大英博物館亞洲部主任白珍女士說:第101件文物選擇二維碼,和展覽的宗旨很貼合,這是極好的點子!「非常有創意,非常合適展覽。

這證明了上海充滿創造力,非常高興看到上海的選擇!」(記者 樂夢融)

相關連結:第101件展品

這件二維碼作品,濃縮了本次展覽的100件文物,掃描之後,就能連接進入上海博物館特展的頁面。

放在最後壓軸展出,參觀者意猶未盡的話,可以掃描後繼續在手機上欣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