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移師上海,第101件「神秘」展品選定「二維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華社上海6月28日電(記者孫麗萍)近年來在全球巡展屢屢引發轟動效應的「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28日移師上海博物館展出。

此前,上海博物館究竟會選擇什麼展品作為展覽的「第101件神秘展品」,一直是引人揣測的最大懸念。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28日正式揭曉謎底:一枚由100組文物精心構圖而形成的「二維碼」,將成為這次上海展覽最特別的展品,給公眾帶來意外驚喜。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館之一。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展覽的靈感,源自英國廣播公司一檔節目。

2010年,時任大英博物館館長的尼爾·麥瑞格從博物館800萬件藏品中選出100組文物,以實物展示和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人們講述將近200萬年的浩瀚人類歷史。

2014年,這一「創意無限」的展覽啟動全球旅行,每到一處都由當地博物館選擇一件特別展品加入其中。

該展最近已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成功展出。

國博挑選的第101件展品是見證中國重返貿易組織的「木槌和簽字筆」。

宏大的主題、不同文明的對話、趣味橫生的展品,使得大英博物館的這一展覽迥異於常見的文物展。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認為,大英博物館百物展的高明之處,在於以人類文明發展的軌跡為引導,「體現了一種宏大的整體史觀,也更新了我們對於全球化的認識」。

據介紹,這100件(組)文物被分成了八個主題展出。

步入序廳,人們就能看到2600多年前的古埃及「佘盆梅海特內棺」。

令人驚奇的是,最新考古技術發現,華麗的棺槨中安放的木乃伊,並不是女貴族佘盆梅海特,而是一名25-40歲的男子,身份成謎。

展品中還包括來自100多萬年前的人類最古老石器工具——坦尚尼亞奧杜威手斧、公元前的「大洪水」記錄板、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雕像、德國版畫家丟勒的版畫名作《犀牛》等。

來自中國的9件文物現身此次展覽中,包括良渚文化的玉琮、西周早期的沬司徒疑簋(康侯簋)、商周時期的青銅鎛、東漢釉陶六博俑、唐三彩文官俑,以及元青花瓷盤。

上海博物館選擇的「二維碼」為展覽增添了時代氣息。

楊志剛指出,20世紀80年代,為了解決一維條碼(條形碼)存儲數據的局限性,人類發明了二維碼。

如今,二維碼應用在中國極其普遍,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亦足以登堂入室進入博物館,並被載入人類文明史。

據悉,「大英博物館百物展」將在上博免費向公眾展出至10月8日,期間將舉辦11場豐富多彩的講座和暑期活動,並將於每周五晚上增設夜場開放。

與此同時,上博也將對參觀觀眾進行限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H5」大英博物館百件展品中的人類信息史

《大英博物館百物展:濃縮的世界史》將於6月29日起在上海博物館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本次展覽中上海博物館選取了二維碼作為第101件展品。 人類發展的歷史伴隨著信息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從末次冰河時代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