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人家博物館的宣傳片:大汶口文化博物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期,清華大學為大汶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大汶口文化博物館,量身製作的高端大氣、氣勢恢宏的宣傳片,領略史前文化的獨特魅力。

沒有流量的童鞋看這裡

↓↓↓

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裡是什麼樣子呢?這裡曾住著我們遠古的祖先,他們創造了像陽光一樣悠遠而燦爛的文明。

這個遙遠的故事,要從古人口中百川環碧、抱魯伏流的大汶河講起,著齊魯大地的母親河,早在《史記》大禹治水的記載中就有著「浮於汶、同於濟」的記述,汩汩西流的汶河之水,孕育綿延著東方人類文明的發端。

1959年、1974年、1978年、2013年、2015年先後五次在汶河南北兩岸的考古發掘,讓人們穿越回到了一個歷史文獻中完全沒有記載的人類從原始到文明的時代,大汶口文化五十多餘遺址,與大約兩千多座墓葬的考古發掘資料,遺存勾勒出一幅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6100年至4600年的生活畫卷。

揭開了人類,這一遠古時期神秘而又朦朧的面紗。

不斷進步的原始生產,靈活純熟的工具製作技藝,稚拙醇厚的藝術,都如史詩般徜徉在人類社會文明不斷前行的步履中。

回望史前變遷,人類社會文明走過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的歷史長河、大汶口遺址的發掘,與大汶口文化的確認、宛若新石器時代晚期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這久遠的文化脈絡之中,它將黃河流域海岱地區史前文化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兩千年,找到了龍山文化距今約4600年至4000年的直接來源,而時代更早的北辛文化和後李文化,距今8500年至7300年的發現與確立,構建出一個,以山東為區域的東夷文明六千多年發展和演變的歷程。

文明起源的根本標誌是國家的誕生,國家誕生了文明就形成了,所以大汶口遺址呢,不光標誌著海岱文化區就是五千年左右進入了文明社會,實際上也代表了中國文明的誕生。

六千年前的晨曦,溫暖著粟黍田地與五穀桑麻,掠過黃河下游泰沂山系周邊的大地。

喚醒了大汶口人與他們飼養的豬牛狗羊等各種生命原始的氣息,男人們操持著石鏟、石鐮、石刀、角鋤等各種工具,進行農業更重,用弓箭結網進行漁獵,婦孺們留在部落紡線織布,縫紉成衣,父系氏族生活的掠影若隱若現。

秋天過後,採摘的野果被大汶口人釀成美酒,與之相呼應的便是中國酒文化最早的曲水流觴。

盛飲酒所用的高柄杯等酒器,也跨越時空在今天的陽光下,流淌著千年的華彩。

原始農業的發展與地區間的交流,催生著手工業的進步與藝術的萌發,快輪制陶的技藝,讓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進步,陶器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更加規整精巧的陶器造型與器型變化,正在萌生著先進的族群文化與藝術基因,而大汶口文化獨有的剔地透雕,或鑲嵌綠松石的骨雕桶,象牙雕筒、鹿角鋤等歷史的存留,也無不透視著「天地人」原始感知的對話,保存完好的陶質號角,在今天依然能夠吹響。

渾厚、圖騰搬的音符,流轉回那長達1500年的大汶口時期,居民們盛行著枕骨人工變形、拔除一對上側門齒的風俗,有的大汶口人長期口含小石球或陶球,造成頜骨內縮變形,當族人逝去,還要在死者手裡挖著獐牙,有的腰部系掛穿孔龜甲,如此種種,都成為中國史前文化十分罕見的習俗。

80萬平方米的大汶口遺址橫跨汶河南北,成為史前南北交通的要衝,數千年之後發現的遺址,讓我們領略了大汶口文化發展到巔峰的面貌,也正是這些獨有的文明光華,讓大汶口新時期時代晚期人類的故事,有著文明破曉時暗涌的力量與透亮的曙光。

大汶口文化時期,向人們呈現了中華史前文明轉折時期的重要一環

它,是由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發展的時期

是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發展的時期

是無文字歷史的史前文明,向有文字歷史的文明社會轉變的時期

是平等的原始社會向分層的階級社會轉變的時期

是由部落到國家轉變的人類社會文明發展時期

它,作為中國民族文明的搖籃,滋養著泰山封禪文化,圓融著曲阜孔孟文化

它,作為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也將潤澤著我們的未來

本文轉載自:千古文明大汶口公眾號

編輯:木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探尋紅山文化與中華五千年文明源頭

紅山文化因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後遺址的發掘而得名,是中國東北地區最著名的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之一,在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社會發展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對東北亞地區同期或稍晚階段的史前文化曾經產生過...

父子岩遺址填補桂林文化「缺環」

父子岩遺址遠景6月22~24日,為期3天的「中國南方史前考古暨桂林父子岩遺址發掘學術研討會」在桂林舉行。會上公布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廣西各級考古部門 合作取得的重要考古成果——在對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