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順:紅山文化是中華古文化的「直根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探索】

20世紀初期,日本人類學家、考古學者鳥居龍藏就注意到了位於內蒙古赤峰市郊的那片褐紅色山巒;1922年至1924年,法國自然科學博士桑志華多次到過赤峰,發現了20多處新石器時代遺址;1930年,梁啓超的兒子梁思永輾轉到達赤峰,收集了一批新石器時期的石器和陶片;1955年,我國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尹達在他所著的《中國新石器時代》一書里,首次將赤峰及周邊地區發現的諸遺址稱為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發現近百年來,隨著東山嘴、牛河梁等一次次發現震驚世界,紅山文化研究有哪些重大突破和進展?

日前,在遼寧師範大學召開的「紅山文化與中華文明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學術報告會」上,記者採訪了著名考古學家郭大順。

牛河梁第二地點(未建保護工程前)。

資料照片

郭大順先後主持了東山嘴、牛河梁等紅山文化重要遺址考古發掘工作,他對記者說:「1986年7月25日,《光明日報》率先刊發消息:『中華文明起源問題找到新線索,遼西發現5000年前祭壇、女神廟、積石冢群址。

考古學界推斷,這一重大發現不僅把中華古史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大到燕山以北的西遼河流域,而且將中華民族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

』如今29年過去了,以牛河梁規模宏大的壇廟冢遺址群為中心的紅山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個實證已經取得共識。

需要進一步討論的問題是:在中華五千年文明起源過程中,神權發達的紅山文化是區域性的『個例』,還是具有代表性和全局性的文化源頭?是『自消自滅』的『斷裂性文明』,還是與中華傳統一脈相承、對後世產生過巨大影響的『連續性文明』?」一向出言謹慎的郭大順特意告訴記者,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現在我們終於可以說:紅山文化是中華古文化的「直根系」。

「直根系」之說

「直根系」是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在20世紀80年代紅山文化考古新發現剛露頭時,就明確提出的概念。

所謂「直根系」,即紅山文化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的源頭地位。

它不僅具有初級文明誕生的基本要素,還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1986年7月25日,《光明日報》報導牛河梁發掘事件的版面圖。

敬天法祖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一以貫之的傳統。

郭大順介紹說:「隨著牛河梁女神廟及圍繞女神廟的積石冢等諸多遺存陸續被發掘出來,我們對牛河梁遺址所具有的祖先崇拜的內涵和發展程度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

大量的考古材料證明,紅山文化已進入高度發達的祖先崇拜階段,而作為紅山文化中心的牛河梁女神廟已是宗廟或其雛形。

郭大順說:「中國沒有傳統的宗教,以血緣為紐帶的祖先崇拜是中國人信仰和崇拜禮儀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國文化傳統的根脈。

河南安陽殷墟西北崗王陵區內上千座祭祀坑和卜辭中對先公先王各類祭祀禮儀的記載表明,商代的祖先崇拜十分發達,為國家重典,禮繁而隆重。

從目前所知的史前文化中,只有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與之有較為緊密的銜接。

紅山文化作為中華古文化直根系,發達的祖先崇拜是一個主要實證。

「唯玉為葬」

通常來說,文明起源有三個標誌:文字、金屬和城市,但這是西方的標準。

著名歷史學家張光直不這麼看。

他認為:中華文明起源具有與西方不同的特點——西方是以技術和貿易改造自然的「破裂性文明」,而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是通過人與神溝通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的「連續性文明」。

郭大順介紹:早在20世紀80年代東山嘴遺址發現時,蘇秉琦就敏銳地察覺到,這個遺址規模不大,選址在面對河川和大山山口的高崗,布局為以中軸線南圓北方左右對稱。

這點完全不同於諸史前文化,卻與後世建築特別是禮儀性建築的布局相近。

1983年7月,蘇秉琦在遼西考察東山嘴遺址時,已談及五千年文明起源甚至五帝傳說,緊接著就將紅山文化祭祀建築的功能與文獻記載的中國古代帝王祭祀的禘、郊、燎相聯繫,又有紅山文化壇廟冢類似於明清時期北京的天壇、太廟與明十三陵的提法,都是把紅山文化建築址(也包括墓葬和隨葬品)的規範化和祭祀禮儀制度化視為中國傳統祭祀禮儀的源頭所在,當然也可理解為紅山文化是中華古文化直根系的又一個重要證據。

牛河梁諸遺址點雖然分布在50平方公里的多山岡丘陵地帶,但「廟台」位置在多道山樑的主梁最高處,多處「冢壇」位於「廟台」四周,其間似有一條無形的軸線,牛河梁諸地點,特別是較大的積石冢和有冢壇組合的遺址點都集中分布在軸線兩側。

特別是牛河梁起三層台階的祭壇和積石冢,堪稱中國古代建築三台的「鼻祖」,與北京天壇的圜丘如出一轍。

所以蘇秉琦才說:「從牛河梁廟與墓組合的演變及冢和壇的結構,紅山文化都已體現出後世中國建築傳統的特點,為其淵源之所在。

「紅山文化玉器大都有抽象化和規範化的特點。

與之相關的,是紅山文化特殊的埋葬習俗,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現象是唯玉為葬。

」郭大順介紹,「這裡要特別提到動物形玉中的龍和鳳題材,紅山文化玉器中的龍鳳造型都已定型化,玉雕龍與商代玉龍在造型上的一脈相承,曾引起海外學者重提商文化起源東北說。

玉鳳的翅與尾的表現方式也與商代青銅器上的鳳鳥紋如出一轍。

尤其是龍鳳合體的題材,其設計之精妙,神態之成熟,作為後世玉器基本造型的龍鳳玉佩的祖型,是紅山文化作為中華古文化直根系的一個顯著標識。

民國學者王國維釋「禮」字的初型為「以玉事神」。

紅山文化「唯玉為葬」的習俗和祭祀遺存的規範化以及崇拜禮儀的制度化,是禮起源於史前時期最為典型的證據。

郭大順強調:以往我們認為,禮是從夏商周三代開始的;隨著文明起源討論的開展,有學者提出將中國傳統禮制的起源追溯到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這就再次確立了紅山文化在中華文化總根系中的直根系地位。

南北交匯

一般說來,土木建築在中原地區較常見,而積石則為北方民族所喜用,但是在牛河梁卻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具有當地特點的積石冢和祭壇在紅山文化中大量存在,但處於牛河梁遺址群中心位置的女神廟並未使用石砌,而是像中原地區的土木建築。

「這表明中原地區的文化因素已進入該文化的主體部分,是兩種具有不同文化傳統的文化因素的融合。

」據郭大順介紹:早在20世紀紅山文化發現之初,梁思永、裴文中等老一輩考古學家就已注意到該文化以紅泥陶、彩陶與沙灰陶壓印紋筒形罐,打制、磨製石器與細石器共用為特點,是長城南北文化的結合,從而確認該文化在中國上古史上的特殊重要性。

東山嘴和牛河梁遺址發現後,蘇秉琦將這一南北關係提高到新的層次,「源於關中盆地的仰韶文化的一個支系,即以玫瑰花圖案彩陶盆為主要特徵的廟底溝類型,與源於遼西走廊遍及燕山以北西遼河和大凌河流域的紅山文化的一個支系,即以龍形(包括鱗紋)圖案彩陶和刻畫紋陶的瓮罐為主要特徵的紅山後類型,這兩個出自母體文化而比其他支系有更強生命力的優生支系,一南一北各自向外延伸到更廣、更遠的擴散面。

它們終於在河北省的西北部相遇,然後在遼西大凌河上游重合,產生了以龍紋與花結合的圖案彩陶為主要特徵的新的文化群體。

」蘇秉琦認為,這一交匯是牛河梁壇廟冢出現的原因,從而實現了華(花)與龍的結合,是中國人自稱為華人和龍的傳人的歷史淵源

(光明日報記者 畢玉才 劉 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華母祖地 祈福牛河梁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總不會忘記祭拜先人祈求保佑。按照民間的觀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樣是應該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塵世的...

5000年前祖先的形象——牛河梁女神頭像

牛河梁遺址,位於遼寧省建平縣和凌源市交界處牛河梁北山。是一處原始社會末期的紅山文化遺址。年代約為公元前3600前3000年。是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祭祀建築和積石冢群相結合的遺址。遺址對了解中國古代...

中華文明最重要的源頭之一: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發源於東北西部,起始於五六千年前的農業文明,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源頭之一。分布在東北西部的熱河地區,北起內蒙古中南部地區,南至河北北部,東達遼寧西部,遼河流域的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大凌河上游。

中國史前文化起源

山頂洞人之後的新石器時代。中華文明為什麼被稱為炎黃子孫呢?又為什麼有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說法呢?原來是在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黃帝為中華民族共祖的觀念確立,得到廣泛認同。根據古史記載推斷,黃帝距...

遼寧發掘出5000年前半拉山紅山文化遺址

中新網瀋陽1月11日電 (記者 朱明宇)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1日發布消息稱,該所已完成遼寧朝陽半拉山紅山文化遺址發掘,成為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發現。紅山文化代表中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發展的最高...

著名收藏品、文物專輯:紅山文化女神像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上下五千年的漫漫歷史長河中,中華大地的各族兒女們創造了獨特的東方文明,而闡述這些文明的不僅僅包括流傳下來的書籍、故事、歷史、人文等,還有許多令人拍案叫絕的收藏品、文物,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