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刷館|神獸傳奇,成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關注我了沒?沒有的話,我下一次推文再問

在天府廣場的西側,矗立著一座閃爍著金屬光芒與「翡翠」光澤的現代建築。

它就是由無數三角形拼接而成,極具時尚與藝術氣息的成都博物館。

館體的外圍由金色的銅與透明玻璃有機結合,兩相適宜的設計構思,據說是源於古蜀文明對「金」「玉」的崇尚。


這座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城市博物館,擁有20餘萬件青銅器、金銀器、畫像磚、石刻、陶瓷器、書畫、道場畫和木雕等各類文物,它們無聲地講述著鮮活的史上成都。

而作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神獸石犀,它身上所散發出的魅力,更讓人著迷。

本期{成都故事},借著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這樣一個「全民刷館」的日子,我們就來說一說成都巨石犀牛的故事。

初露痕跡,卻無緣睹其真容

上個世紀1969年,成都城市建設的步伐開始加快,一陣風似地拆除了「皇城壩」(包括現在在四川科技館的一大片區)上許多前代建築,開闢道路,修建大樓。

這個皇城壩上,原有五代蜀王宮和明代蜀王府的舊址,清代地改作了貢院,作為科舉考試的地方。

1973年,皇城壩的東面開始修建電信大樓(已於2010年10月後拆除)。

像全國許多城市的電信大樓一樣,1978年電信部門這一工程建成後,人們計劃緊接著在大樓的頂部修建「鐘樓」,以供老百姓瞻仰,順便通告時間。

*當年的「鐘樓」(左)

據說建成後的鐘樓,平均誤差一天只有30秒,可以說是相當的精準。

此後的近二十年間,每天沉渾的鐘聲傳入尋常百姓家,提醒成都市內的居民什麼時候該起床,什麼時候該煮飯,成為老成都人的美好記憶。


但很多人可能並不清楚,1973年11月,施工隊伍在深挖地基時,曾經發現地基深處竟然掩埋著一個巨大的石獸。

1987年出版的《成都城坊古過考》記有此事:「解放後修建電訊大樓時,掘得一石獅……因石獸甚重,未能移出,而施工又甚迫促,乃留於原處,其上即為大樓基腳。

而這裡的石獸、石獅,即是成都博物館裡的這頭石犀牛。

裡面說得也很清楚,當時是時間緊,任務重,此外還有一個隱含條件,缺乏先進的設備儀器,人們對於這個將頭部掩埋於下的石獸無可奈何,只能依照《文物保護法》就地回埋。

而從淺露出土的腳、身外形推測,石獸如獅如象,如牛如馬。

萬眾矚目,終於破土重見天日

2010年10月,包括鐘樓的電信大樓被一拆了之。

之後,10月下旬,當地基升挖到4米多深處時,37年前曾經現身的石獸再次露出冰山一角,彼時限於條件不能挖據,此時卻有了現代化的先進手段,完全可以獲知廬山真面目了,考古專家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而石獸本身也引起了一眾媒體的廣泛關注。

當時新華通訊報導:這日(2013年1月8日)一大早,天府廣場東北側的考古工地內,來了一輛大型吊車,簡易雨棚被移開,神獸腰間被纏起綠色的布匹,繼而「五花大綁」。

上午11時30分,工作人員揮起一根細棒,在石獸後背輕輕敲打幾下,似是農夫鞭策耕牛。

而後,隨著20多米長的吊臂移動,3米多長的神獸緩緩起身。

近10分鐘後,完成「翻身」的神獸在探方內站定,威武氣勢一覽無遺。

經過清理得知,石獸為整塊紅砂岩雕刻而成,身長3.8米,寬1.2米,高1.7米;重約85噸;馬嘴象耳,腰背有溝,臀部渾圈,四肢粗壯,右側身上刻有春雲紋和其他印跡,左側有一些新近鑿痕,顯示出犀牛的形態。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王毅鑑定為「石犀」,認為這件大型圓雕保存得相當完整,「是填補中國雕塑藝術史的重大考古發現」;前來考察的文物專家皆認同此說,並認為石厚是秦漢或更早的文物。

神獸移位,傳其發大水以示怒?

新聞媒體不失時機地進行了大量報導,形容出土的石犀是一種「神獸」,與金沙「太陽神鳥」等量齊觀。

有關方面把石犀先是運到了金沙博物館公開辰覽,以滿足成都市民的好奇心,後來又移至現在的成都博物館,吸引著世界各地人文愛好者的目光。

當時,人們推測石獸即是民間用於鎮水的石犀,俗稱石牛,因為古蜀有這種治水民俗,千百年遺風未息。

明末清初張獻忠「入川屠蜀」,皇城壩的前代宮廷破壞得十分徹底,專家認為鐘樓地下的石犀,很可能在那個時候被埋於地下。

也有在這一年,成都遭遇到了號稱「54年來最大的洪水」,周邊有的郊縣鄉鎮,據說多年沒見過洪水是啥樣了,2013年最高竟然淹到2樓!坊間盛傳,就是因為人們不懼神明,膽大妄為「動」了這隻鎮水神獸的位置,這事一度鬧得沸沸揚揚。

當然,後來也證明了,這些都言過其實,我們崇尚文化,敬仰傳統,但切不可以封建迷信。

*此圖源自新華網對2013年7月成都金堂縣的洪水報導

石犀鎮水,到底有何出處?

據查證,舊時民俗中石犀鎮水的由來,基於古人的特殊信仰。

他們覺得犀牛有一種分水能力,故號靈犀。

因為犀牛的角長在鼻子上,下水游泳時,如果速度夠快,水波會向兩邊明顯分升,就好像是主動在劈波分水浪一樣。

《太平御覽》老八百九十錄《南越志》說:「巨海有大犀,其出入有光,水為之開。

」晉代《交州記》有云:「有犀角通天,向水輒開。

」而這「通天屏角」十分神聖,後世更有甚者說:「得真通天犀角三寸以上,刻以為魚,而銜之以入水,水常為人開。

」三國時的《南州異物志》說得更玄:「犀有特神者,角有光耀,白日視之如角,夜暗擲地皆燦然,光由中出,望如火矩。

欲知此角神異,置之草野,飛鳥走獸過皆驚。

到後來,更有傳言,說把犀牛角點燃,居然可以照見水中的牛鬼蛇神,按這種說,如果讓犀牛站在岸邊,任何水精當然也就不敢興風作浪了。

因此,石犀立在河邊鎮水,就是非常自然的事。

⊙聲明: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隻1000多年前的石獸,出土後造成了天災?

1973年,四川成都開建天府廣場鐘樓。在打樁時,其中有一個樁一直打不下去,施工方迫不得已,開挖看看是什麼東西擋住了。挖開後,發現是一隻石獸。當時文物專家表示,這隻石獸太大,又很重,要挖一個很大的...

這萌物火了——成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按照最新統計結果,截至2016年10月3日,成都博物館開館4個月,觀眾就已突破100萬人次。這與當下全國博物館在民眾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強化密切相關,也與成都博物館精心籌劃的一系列展覽活動有關。到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