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治理都江堰埋下的神獸有多厲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今天終於到成都博物館去走了一遭,感謝頗多,受益之多。
當然最讓人難以忘記的還是該館的鎮館之寶,神獸石犀。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傳說吧,哈哈。
來龍去脈:
他的最早發現的時間是在1973年,天府廣場鐘樓挖地基時就被發現。
曾經能夠「重見天日」的它由於種種原因被回填,這一睡又是幾十年,2010年10月7日,代表一代人記憶的鐘樓被拆除,將在原址修建天府大劇院。
2013年1月8日在成都市天府廣場旁東北側的四川大劇院工地被發掘出來。
最後於2013年1月8日,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在成都天府廣場鐘樓下挖出它的時候,它的耳朵、眼睛、下頷和鼻子仍然清晰可辨,局部裝飾捲雲圖案,四肢短粗,身體渾圓,造型極萌。
長3.3米,寬1.2米,高1.7米,重達8.5噸。
天然還是人為:
據考古專家說其實施埋藏在西晉地層以下。
最早埋於秦朝、最晚埋於西晉,但它的製作年代早於西晉。
由整塊紅砂岩雕刻而成,是目前成都市區出土的最早最大的圓雕石刻,具有極高的考古與藝術研究價值。
推測應該是人為埋藏,和當時朝代更替有關。
據相關專家介紹,石獸出土於編號H99的灰坑內,灰坑疊壓於第7層(即蜀漢層)下,直接打破生土,填土為青灰色,除石獸外,還夾雜有少量的陶器殘片、繩紋瓦和模印有花紋的鋪地磚。
根據層位關係和坑內共存遺物的時代特徵,考古人員能初步判斷石獸的埋藏時間約在蜀漢末至西晉,故石獸的製作年代下限應不晚於蜀漢,由於這類石雕在完工後可以保存相當長的時間,目前不便對製作年代的上限時間做準確推測,但界定在秦漢時期卻是大致不誤的。
是豬還是犀:
目前在金沙遺址已出土有犀牛骨,可以說先秦時期成都是有犀牛的。
從石獸的外貌特徵,以及相關文獻記載,如《華陽國志》卷三:「(李冰)外作石犀五頭以厭水精;穿石犀溪於江南,命曰犀牛里。
後轉置犀牛二頭:一在府市市橋門,今所謂石牛門是也;一在淵中。
」初步推測:犀的可能性最大。
是否與李冰治水有關:
據《蜀王本紀》、《華陽國志•蜀志》等史料記載,秦朝的蜀守李冰在修建都江堰時,曾經下令雕刻了5隻石犀,兩頭運到了成都,另外3頭則在灌縣的江中,作為鎮水石神。
因此有人認為,這就是李冰當年打造的治水神獸。
李冰治水時打造了造福蜀人兩千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據說,歷史上記載李冰命人打制的五頭石犀,作為鎮水的風水獸,壓制水精,被精確地以不同方式擺放在成都的不同位置,其實就是一種典型的「神獸風水陣」。
自古以來,神獸一直是影響風水的重要元素,下至大戶人家的鎮宅石獅,上至皇宮內的各種瑞獸,以及各類古建築的瓦當、屋檐,無處不見風水神獸的身影。
古人比較迷信,就現有情況推測,石獸是鎮壓水怪的神獸。
從土層來看,石獸出土這裡曾經是一條河。
民間還有說法:石牛對石鼓,銀子萬萬五。
有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而當年四川連續強降雨 90萬人受災,不得不讓人聯想到水災同該神獸的關係,真是讓人感嘆,如果將其他四尊石犀挖出會發生什麼事呢?
這萌物火了——成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按照最新統計結果,截至2016年10月3日,成都博物館開館4個月,觀眾就已突破100萬人次。這與當下全國博物館在民眾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強化密切相關,也與成都博物館精心籌劃的一系列展覽活動有關。到館...
李冰治水「鎮水神獸」被挖出,頓時風雲激變
去年年初,在天府廣場東北側四川大劇院工地挖掘出的巨大石獸備受市民關注。這個石獸究竟是什麼動物?有多大?是否曾短暫露面?最重要的是,它與李冰治水有無關係?昨日,記者有幸在考古發掘現場一睹石獸真容...
這隻1000多年前的石獸,出土後造成了天災?
1973年,四川成都開建天府廣場鐘樓。在打樁時,其中有一個樁一直打不下去,施工方迫不得已,開挖看看是什麼東西擋住了。挖開後,發現是一隻石獸。當時文物專家表示,這隻石獸太大,又很重,要挖一個很大的...
漢時蜀守李冰的「鎮水神獸」被挖出,四川立馬成水鄉澤國,傳聞上世紀70年代被發現後即回埋
今年年初,在天府廣場東北側四川大劇院工地挖掘出的巨大石獸備受市民關注。這個石獸究竟是什麼動物?有多大?是否曾短暫露面?最重要的是,它與李冰治水有無關係?昨日,記者有幸在考古發掘現場一睹石獸真容...
成都天府廣場千年石獸身世之謎
兩年過去,天府廣場鐘樓下所埋的石獸終現考古江湖,必將引起各派高手一番廝殺。所謂無爭論不學術,石獸身世仍然成謎的當下,華西都市報特意諮詢了考古專家的意見,帶來《石獸大猜想》的大戲。看官們看過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