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劍還有這麼多副面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青銅劍始於商代。
那個時候,它的劍身一般較短,形狀就像柳樹的葉子,製作也比較粗糙。
春秋晚期以後,青銅劍的製作達到成熟,「越王勾踐」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此時的青銅劍,劍身普遍被加長到五六十厘米。
一把青銅劍主要由劍身和劍莖兩部分組成,所謂劍「莖」就是劍的把手。
在劍莖和劍身之間還有一塊凸起來的隔板,叫做「格」。
秦式銅劍
青銅劍在技擊格鬥中,首要功能是刺殺敵人、穿透對方的鎧甲,劈砍、劃拉只是輔助功能而居於其次。
比對手的劍長出竟30厘米的秦劍,在格鬥中顯然更容易刺到對方,這很可能是秦劍加長的主要原因。
根據秦劍的長度、重量和技擊實用功能推測,秦劍多數為雙手使用;少數劍莖較短者可能是單手劍。
同心圓劍
東周時期盛行佩劍之風,在劍上集中了多項傑出的裝飾技術,劍首同心圓由多圈高同心度、高凸起、薄壁狀凸棱組成。
對東周時期的多件劍首同心圓的考察表明劍首同心圓成用了類似輪製法成形工藝,預先單獨鑄造成形,後與劍莖鑄接成一體。
花紋劍
在出土的越王勾踐劍等傳世名劍的劍刃表面。
均有著精美的菱形暗格花紋。
這種精湛的表面處理技術也是青銅劍的傳奇工藝之一。
關於它的工藝流程,至今仍存在爭議。
複合劍
青銅複合劍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劍的實戰性能。
眾所周知,如果劍的硬度太低,就很難保證鋒利度和殺傷力。
如果劍的硬度太高,就會很脆容易折斷。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青銅複合劍剛柔相濟,將兩者結合到了一起。
比較講究的青銅劍,「格」的上面都有一些裝飾物,以此顯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這些裝飾通常使用玉質材料,所以這種劍也叫「玉首劍」。
西漢以後,鐵制兵器完全取代了青銅兵器,青銅劍從此退出了歷史舞台。
對刀劍有興趣可加龍泉鑄劍師老沈微信:lqlssfc
獲取更多知識兵器知識請關注止戈刀劍公眾號:LQJ2600
揭密中國劍的前生今世
劍是中國古兵史上很熟悉、很常見的古代兵器。劍的歷史悠久,構造極其簡單,使用靈活方便,兩面都有利刃,劍端有鋒,即可橫斬,又能直刺。平時帶在身上能夠自衛格鬥,戰場上揮劍格鬥用以殺敵,實戰應用十分廣泛...
揭秘青銅劍的歷史起源 專家點評青銅劍名劍
青銅劍始於商代。那個時候,它的劍身一般較短,形狀就像柳樹的葉子,製作也比較粗糙。春秋晚期以後,青銅劍的製作達到成熟,「越王勾踐」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此時的青銅劍,劍身普遍被加長到五六十厘米。...
兵馬俑秦劍真有那麼完美麼?
秦劍實在是不折不扣的硬脆材料,其各項性能數值與常見玻璃、陶瓷的數值十分接近。不用說與鋼鐵進行比較,比同時代其他文明的青銅兵器,甚至與早它一千年的青銅兵器比起來,性能也算是落後的 秦劍。紀錄片《復...
為什麼秦國士兵的劍比其他6國的長30厘米?
在冷兵器時代,戰爭的兩大要素一是軍隊,二是兵器。在秦統一六國中,武器的勝出是攻城掠地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發掘的秦始皇陵側的兵馬俑坑,估計其中兩坑有武士俑七千件,戰車百乘,戰騎百匹。秦兵馬俑坑出土...
統一六國成霸主,兵器因素不容忽!
回顧中原銅劍的發展歷程,劍身一直在不斷地加長。當其初起之時,劍長只有二三十厘米;至春秋戰國之際,長度普遍達到50~60厘米左右;戰國晚期,一些劍超出了70厘米,最長達75、76厘米,秦代,關中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