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的博物館,不能短了藏品和人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
國際博物館日前夕,國際博物館協會副主席、中國博物館協會秘書長安來順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10年來,中國平均每年有200多個新的博物館建成,數量增長的速度令國際同行十分羨慕。
國家文物局網站2018年1月發布的2016年度全國博物館名錄顯示,4826家博物館被收入該名錄。
2015年度的這一數據為4626家,2008年度則為2539家。
博物館增長速度可見一斑。
數量的上升固然令人欣喜,但與此同時,快速增長的博物館也面臨著「成長的煩惱」。
在安來順看來,建博物館不是蓋蔬菜大棚,藏品資源獲取也並非像農貿市場交易那樣簡單。
「蓋完房子還需要有相應的資源配置,其中最核心的資源,一個是藏品,另一個是人才,如果這兩方面的資源跟不上,博物館發展難以持續。
」
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對藏品資源的需求日益龐大,在及時補充更新藏品資源上面臨一定困難。
比如,展示悠久歷史文化的歷史類博物館,其藏品以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為主,而文物的發現又有著很強的偶然性。
如果一段時間內沒有重大的考古發掘項目,沒有發現新的文物,此類博物館的藏品資源自然也難以更新。
為緩解藏品資源短缺現狀,安來順認為,博物館需要從多個方面來破題。
一方面,博物館可對現有藏品的價值內涵進行深度、跨學科的挖掘,做展覽時不僅僅拘泥於考古和歷史學科的視角,從跨學科角度來看,可能會發現這些收藏另有一番新的天地。
「比如,有些收藏可能品相上不是特別優秀,如果和一些科技手段結合起來能更好地展示它的價值。
事實上,博物館收藏的並非物件,而是附著在物件之上的信息、意義、價值觀,要學會讓古老的收藏講好最新的故事。
」安來順說。
在深度發掘現有藏品價值的同時,改變固有思維,調整對收藏對象的期許,也能一定程度擴展藏品資源。
許多博物館只關注古老、漂亮、精美的文物,而事實上,「為了『明天』而收藏『今天』」也同樣有價值,這也是國際博物館協會近年來倡導的主題之一。
同樣,《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也提出,加強近現代文物徵集,實施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物證征藏工程。
此外,博物館之間合縱連橫,在不改變藏品所有權的前提下,以簽訂合作協議的方式,在一定時間內共享藏品的使用權,也是豐富展品資源的重要渠道。
安來順舉例說,比如某一博物館有5000枚古代錢幣,幾乎是來自同一時間的窖藏,可以和收藏其他時期金融藏品的博物館互通有無。
「合作共贏,多管齊下,是解決藏品資源短缺甚至枯竭這一問題的理性方式,不可能期待一下子進來很多古代藏品。
」
館藏資源之外,博物館快速發展,還需要大量具備專業技能、職業倫理的人才。
現有的博物館專業課程設置,能否滿足博物館快速增長的人才需求,也是安來順非常關切的問題。
他認為,一些高校的博物館專業課程,是在歷史、考古、藝術等學科的課程框架之內嫁接進與博物館有關的課程,真正考慮博物館需求的課程所占的比例還比較小。
「博物館學目前還不是一級學科,學科地位有待提升,加強博物館學學科體系建設尤為重要。
」
來源:科技日報
責編:高燦 雷明 監製:渠慎偉
人民傳媒通訊社由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余偉安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為,必將追究責任。
轉載請聯繫人民傳媒通訊社。
文化遺產時代的考古學
作 者:曹兵武作者簡介:曹兵武,中國文物報社原文出處:《南方文物》(南昌)2014年第20142期 第10-14頁 考古學、博物館學、文化遺產學幾門學科分別從發現與研究、保護、展示、利用等不同角...
內容還是容器?作為學科的博物館學
博物館學是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這是一個長期以來一直在廣泛討論的問題。只要「博物館」的定義還沒有完全確定下來,那麼博物館作為一門學科對象也就無法明確。若要刨根問底,解決這一困境,慣用的方式是聚焦...
如何解決博物館「成長的煩惱」?
近年來,博物館從「養在深閨人未識」,發展到不時成為新聞「爆款」。隨著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綜藝節目《國家寶藏》等的熱播,「老古董」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本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就有3位博物館「掌...
如何解決博物館「成長的煩惱」?政協委員支招
近年來,博物館從「養在深閨人未識」,發展到不時成為新聞「爆款」。隨著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綜藝節目《國家寶藏》等的熱播,「老古董」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本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就有3位博物館「掌...
我們為什麼需要博物館?河北博物院5月10日開講
河北新聞網5月7日訊(記者張岩)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之際,河北博物院「文博講壇」將於10日推出主題講座《今天人們為什麼需要博物館?——由2015國際博物館日引發的思考》,主講人安來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