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第一村」—— 半坡母系氏族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半坡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中國第一座史前遺址博物館。

位於西安市東郊庭河東岸半坡村,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遺址,距今5600-6700年之間。

該遺址獲得了大量珍貴的科學資料。

半坡遺址發現於上世紀50年代,現已發掘出45座房屋、200多個窖穴、6座陶窯遺址、250座墓葬,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近萬件,還有粟、菜籽遺存。

其中房屋有圓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構築之分。

半坡遺址是我國首次大規模揭露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 。

半坡聚落的範圍為不規則圓形。

居住區在中央,分南北兩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動用的大房屋,還有若干小房子,其間分布著窖穴和牲畜圈欄。

居住區有濠溝環繞,溝北是公共墓地,溝東有陶窯場。

據研究,此聚落是集聚兩個氏族的部落住地。

遺址大廳是就地發現,原貌保存的半坡先民居住區的一部分,包括半坡先民居住過的房屋,使用過的房屋、地窖、灶坑、男女分葬的集體墓地。

用來展現墓葬與祭祀的遺址,裡面的遺骨大約6000多年了。

各種生產及生活用品等遺蹟遺物,展現了母系氏族社會先民生產與生活情況。

這一時期屬於新石器時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製和打磨石器。

婦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產力,制陶、紡織、飼養家畜都由她們承擔,男人則多從事漁獵和原始農業種植。

遺址出土的斧、鋤、鏟、刀、磨盤、磨棒等石制農具,鏃、矛、網墜、魚鉤等漁獵工具。

還發現粟的遺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動物骨骸都可以證明。


半坡遺址的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缽。

彩陶十分出色,紅地黑彩,花紋簡練樸素。

從陶器上發現22種刻劃符號,有人認為可能是一種原始文字。

半坡成人死後埋入公共墓地,常隨葬陶器及骨珠等裝飾品。

另外,遺址中還有儲藏物品的地窖 和公共倉庫等。

生動而具體地展現了我們祖先開拓史前文明的艱難足跡。

半坡博物館具有原始村落風格的大門裝飾,魚池中聳立的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的石雕以及遺址大廳正面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半坡遺址」四個遒勁雋美的大字,都為半坡博物館的文化氛圍平添了一種情趣,使人們產生一種回歸自然、回歸歷史、回歸藝術的真情實感,此情此景,常使許多觀眾流連忘返。

半坡遺址分為居住、制陶、墓葬三個區,居住區是村落的主體。

半坡人屬於新石器時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製和石器。

婦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產力,制陶、紡織、飼養家畜都由她們承擔,男人則多從事漁獵。

該館現有陳列室三個,遺址大廳一個。

在這裡,您既能看到人類童年時代的純樸,也能尋覓到中華先祖艱辛的足跡。

半坡母系氏族村是半坡博物館陳列的有機延伸。

它以積極保護遺址為前提,依據考古發掘資料,將珍貴的遺產從地下搬到地上,立體地再現人類母系氏族社會。

它豐富博物館的內涵,弘揚華夏悠久文化歷史,薈萃了黃河流域史前藝術、風俗人情、民居田園的生活。

它發揮了文物的優勢,集科研、考古、教學、旅遊、娛樂於一體,被中外遊客譽為「華夏第一村」。

半坡遺址是中國首次大規模揭露的一處保存較好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

它是黃河流域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村落遺址。

半坡遺址的發掘,首次對一個原始氏族聚落遺址進行大面積揭露,確立了一個新的文化類型,為研究中國黃河流域原始氏族社會的性質、聚落布局、經濟發展、文化生活等提供了較完整的資料。

對研究中國原始社會歷史和仰韶文化的分期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逛博物館|探索半坡遺址居住及墓葬文化

半坡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滻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河姆渡文化是長江下游地區的典型文化,而半坡文化則是黃河流域...

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遊覽指南

前言:西安半坡博物館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發掘的,發掘之初,全國各地青年踴躍來此參觀學習,為我國的考古事業培養了大批人才。隨著七十年代,兵馬俑的出土,半坡遺址逐漸消失在全國人民的視野中。館址破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