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白江:600餘件青銅器填補古蜀歷史空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箍口鼎

箍口鼎,為典型楚文化重要禮器。

銜環鈕蓋,蓋面微隆起。

蓋面有三個環形獸首小足,飾兩周蟠螭紋。

圓角方形附耳。

腹較深,圜底,器口有一道凸棱盛蓋。

器身有兩周蟠螭紋,中以綯索紋相隔。

獸蹄足,略外撇。

青銅矛

柳葉形葉,短銎,隆起圓脊,雙弓形耳。

銎部飾獸面紋及雲雷紋。

2016年至今,在青白江雙元村,一處面積達到2萬平方米的春秋戰國墓葬被發現,截至目前,已經出土了600餘件青銅器,是成都迄今為止出土青銅器最多的一處墓葬,被稱為「地下青銅器寶庫」。

為了讓公眾分享考古成果,上周六,雙元村出土的首批已經清理完畢的120餘件青銅器進駐青白江博物館,免費向公眾展出。

這些充滿想像力的青銅器,繼三星堆、金沙之後,延續著古蜀國的傳奇。

春秋戰國青銅器

全面反映古蜀人生活

1月6日,由青白江區文廣新局、成都市考古工作隊主辦,青白江區文物保護中心承辦,青白江區博物館、青白江區文化館、青白江區圖書館協辦的「古蜀船奇」青白江區春秋戰國青銅器專題展覽在青白江博物館開展,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觀看。

此次展覽展出了2016年4月以來,成都市考古工作隊、青白江區文物保護中心在大彎街道雙元村的一次搶救性發掘過程中出土的部分青銅器,既有用於戰場上拼殺的青銅矛、劍、戈、鉞、鞘,又有用於農業耕作的青銅斤、鑿、鋸、刀;用於盛水或酒的青銅鍪、壺,用來烹煮食物和祭祀的青銅鼎……青白江區文物保護中心主任伍月明介紹,通過這些青銅器,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古蜀人的生活。

在這批青銅器中,有兩件飾有龍紋、虎紋的青銅戈,龍紋頭大身小,尾巴上翹,怒目圓睜,威風凜凜,雙爪向前伸展,爪尖銳利。

展現了很高的鑄造工藝。

精美巴蜀圖語

連綴起古蜀國的夏商周

在一柄柳葉形青銅劍上,劍身雙面都有頭戴羽冠留著翹鬍鬚的人面符號,很像「方塊K」。

在另一柄青銅矛的柄上,鑄刻著一個頭像,長相酷似三星堆的青銅大立人。

出現類似三星堆、金沙的圖像,該遺址現場發掘領隊王天佑並不感到奇怪,他表示,雙元村春秋戰國墓反映的正是古蜀人的生活。

距今3800年前,成都平原從新石器時代邁入青銅時代,上個世紀以來,三星堆、金沙出土的大量青銅器,揭開了古蜀王國的神秘面紗。

可是在金沙以後,直到戰國晚期,秦滅巴蜀之前,人們是怎麼生活的?商業街戰國船棺葬的葬俗是從何而來的?歷史長河中仍然存在著一個又一個謎團。

2016年4月,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春秋戰國墓地被發現。

這批墓葬均為長方形豎穴土坑墓,大量採用船棺葬。

此前,在成都周邊發現的船棺墓多為戰國時期的,春秋時期的比較少。

王天佑認為,該發現有助於了解獨特的古蜀船棺葬俗的起源。

雙元村春秋戰國墓的發現填補了三星堆、金沙之後,商業街船棺之前古蜀歷史的空白。

截至目前,該處發掘面積達到2萬平方米,已經發掘墓葬200餘座,出土青銅器600餘件,是目前成都地區發掘的墓葬中面積最大、數量最多,出土青銅器最多的考古發現,該墓葬群被稱為「地下青銅器寶庫」。

此次出土的文物不僅有青銅器,還有陶器,不少陶器底部有火燒痕跡,推斷曾是生活中的實用器。

此外,還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漆木器,有耳杯、木盒、木構件、木蟬、漆木鏡等。

目前,這些文物還在修復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出的很多青銅器物上都有非常清晰、精美的巴蜀圖語,甚至還有一枚巴蜀圖語印章。

除了古蜀青銅器,此次還展出了兩柄戰國晚期、秦滅巴蜀之後從中原傳入的青銅長劍,酷似越王勾踐劍。

系2014年修二繞時在青白江城廂鎮五泉村出土的,首次向公眾展出。

通過這些青銅器,成都平原夏商周的歷史連綴了起來。

古蜀王國的興亡,在這些青銅器上留下了痕跡。

市民可以在每周二至周日到青白江區博物館免費觀賞這些青銅器,預計此次展出將持續至春節後。

成都晚報記者 汪蘭 攝影報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