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現春秋戰國大型船棺墓群 古蜀文明序列行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3月7日,晴。
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街道雙元村,近2個足球場大小的「工地」上,180個長方形的墓坑靜靜排列,除了少量東西向分布的墓坑,其餘大部分都是南北向坐落。
從墓群上空俯視,密集的黑色墓坑安靜陳列在黃土之上,像許多欲說還休的眼睛。
這是約近200位古蜀人的最後歸宿。
2016年3月,成都市青白江區準備規劃建設一處物流園區。
按照相關規定,建設前須例行考古勘探。
隨後,這個從春秋晚期存在至戰國中晚期的古蜀人墓群重現天日。
經過近一年的考古勘探和發掘,考古專家們在雙元村發現了180座春秋至戰國時期的船棺墓群,出土上千件文物。
隨著春秋時期「船棺」拼圖的找回,從商周至戰國,跨越千年的古蜀文明,向我們再走近小小一步。
【謎】
古蜀「棺王」墓主何人?
「這些都是豎穴土坑墓,大部分的葬具是船棺。
」3月7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天佑站在M154號墓坑旁,環繞這個全場最深的墓坑走了半圈,「這個坑裡出土器物數量最多、等級最高,算是這裡的『棺王』了。
」
在本次發掘出的墓群中,多數墓葬成組分布,有的兩座一組,有的三座一組,也有十多座一組的。
據判斷,很可能是按照家庭或者家族,劃區域下葬。
最大的M154號墓位於中間地帶,船棺長6.1米,寬1米。
漆黑厚重的船棺躺在2.3米深的墓坑內,可以清晰看出棺身連同棺蓋由整段古木製成。
至今,船棺周圍還均勻地抹著厚厚一層用於密封的青膏泥。
在昨夜雨水的浸潤下,碩大的船棺穿越2200多年時光,散發出潮濕的歲月氣息。
和其他墓葬相比,M154號除了格外大、格外深以外,最引起考古專家注意的,是其中陪葬的漆木器。
「漆木器在當時來說,製作工藝複雜,屬於貴重物品。
」王天佑說,M154號中的漆木器紋飾特徵、銅印章符號特徵與2000年成都商業街船棺墓葬出土的同類器物特徵非常接近,而商業街船棺墓葬被認為是戰國早期的古蜀王墓,「所以M154號墓的墓主身份很可能也非常尊貴。
」可惜,由於年代久遠,文字資料十分缺乏,加之墓中的巴蜀圖語仍待破譯,墓主何人,尚不可知。
【物】
王天佑說:「此次出土的銅器和以前發掘的大部分古蜀墓葬中的相比,圖案更好,雕刻更精美。
」目前,文物大部分都已轉移至成都青白江區博物館進行後續處理和收藏。
現在,一部分保存較好的青銅器已公開展示。
以使用方法為區別,這批展出的青銅器被分為兵器、炊具、農具等幾大類。
兵器
「戰國何紛紛,兵戈亂浮雲。
」春秋戰國時期的中國歷史,幾乎就是一部戰爭史。
在此次墓葬群中發現的青銅兵器類隨葬品里,千年前的亂世景象,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華西都市報記者在青白江區博物館中看到,展出的青銅兵器主要為鉞、矛、戈、劍等幾大類。
「雙劍鞘以前發現不多,但此次一共發現了四件。
」王天佑說,更特別的是,雙劍鞘還配有劍盒子和小劍靴。
「這次出土青銅器的紋飾大部分為巴蜀文化中的常見紋飾,如巴蜀圖語等。
另外有少量青銅容器的風格與楚文化的銅器風格接近。
由此判斷墓葬年代大部分在秦滅巴蜀以前。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雨茂說。
巴蜀圖語是一種圖形文字,又稱巴蜀符號,在中華民族文字起源中有著重要地位,與仙居蝌蚪文一樣沒有被破解。
巴蜀圖語多為虎紋、手心紋和花蒂紋等,由於其形狀類似裝飾性符號,所以最初人們並未把它視為文字。
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類似符號被發現,目前學界多認為,這是巴蜀古族用來記錄語言的工具,屬象形文字,同時也是巴蜀文字的雛形。
炊具
有止戰之戈,亦要有炊食之器。
在展出的青銅器中,除了兵器,還有鼎、壺、敦、盞等典型的楚文化器物。
其中一件青銅盞,蓋、身大部分飾蟠螭紋,脈絡幽密,捉手、器耳、器足採用透雕、浮雕等細微工藝,匠心玲瓏,足見當時製造工藝之精湛。
「這些器物,主要用於盛飯,裝酒等。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陳雲洪說,這些典型的楚文化器物在古蜀墓葬中被發現,證明當時兩國間交流之頻密,「有可能是對外文化交流,也或者是戰爭掠奪所致。
但是能陪葬這麼精美的器物,更說明墓主人身份較高。
」
和兵器不同的是,青銅盞中,更多地運用了春秋時期最主要的蟠螭紋。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螭是龍的子孫。
蟠螭紋因其造型多呈蜿蜒攀援甸伏狀而得名。
最初的蟠螭紋,在遠古文化中就曾顯現,但直到春秋時期才逐漸興盛,被大量的運用於玉器及青銅器的製作中。
農具
農耕社會,農業乃立國之本。
本次出土的器物中,還有銅斤、銅刀、銅鑿,雕刀等農具。
銅斤即斧頭,銅刀用於雕刻。
雕刀的柄呈竹節狀。
在整個青銅器的紋飾中,農具的雕刻工藝也十分精美。
從這些農具中,能看出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已不僅限於統治階級使用,而是走進了普通百姓階層。
【數】
印章漆器稻穀桃核
伴青銅器540餘件
截至目前,青白江雙元村墓群共發掘清理墓葬180座,規模為近年來罕見。
年代跨度超過200年的墓群中,出土的隨葬品中有大量的青銅器、陶器、漆木器、玉石器。
其中,出土青銅器的數量多達540餘件,包括兵器、容器、工具、飾件等,且保存完整,紋飾精美。
另外還出土8枚印章,40餘件漆木器,以及500餘件陶器。
此外,部分器具中還發現了稻、瓜籽、桃核等農作物。
【意】
補春秋船棺空白 歸古蜀文明序列
「過去成都周邊地區發現的船棺葬多為戰國時期,春秋時期極少,此次發掘填補了這一空白。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劉雨茂等專家認為,從金沙遺址、商業街船棺葬、青白江雙元村春秋戰國墓群,到前不久剛公布的蒲江戰國船棺墓群,商周時期至戰國晚期的古蜀文明已形成序列,這進一步揭開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紗,也為研究古代巴蜀地區的歷史文化、生活喪葬習俗,及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間的交融等情況,提供了重要研究資料。
華西都市報記者 楊雪 實習生 陽茜 攝影 呂甲
四川發現數量最多的春秋戰國墓葬群 船棺腰坑內還藏著青銅器具
經過近兩年時間的詳細考古勘探和發掘,目前四川地區發現數量最多、揭露面積最大的一處春秋戰國墓葬群浮出水面——考古人員在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發現這一時期的古墓葬260餘座,出土上千件珍貴文...
成都發掘180座春秋戰國船棺墓群
中新社成都3月7日電 (張浪 楊珺)成都市青白江區雙元村船棺墓群7日下午對媒體開放,記者跟隨考古隊一同走進發掘現場。記者走進發掘現場發現,其面積相當於足球場大小。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現場領隊王...
成都「地下青銅器寶庫」發現神秘腰坑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成都3月27日電(記者童芳)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7日公布,被譽為「地下青銅器寶庫」的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春秋戰國船棺墓群又有重要發現,編號為M154的船棺墓葬底部發現神秘...
青白江雙元村墓地發現腰坑 四川最大古蜀墓葬群現身
自2016年開始,為配合青白江區一處物流園區的建設,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鎮雙元村7組周邊開啟考古勘探。最近一年時間,就在此前曾發現180多座墓葬的東北部不遠處,西南邊的60多座墓葬重見天日。3月2...
188座古墓猶如地下青銅器寶庫,還有一罐2000年前的鹿肉湯
一年時間,一支考古隊,188座神秘墓葬,1000多件珍貴文物,一場解密古蜀文明密碼的考古活動正在進行,飾有巴蜀圖語的環首刀,內藏玄機的雙劍鞘,紋飾精美的青銅盞,象徵墓主人顯赫身份的印章,神秘的「...
青白江博物館丨出土文物齊亮相 青銅武器唱主角
經過近一年的挖掘,成都市青白江區大彎街道雙元村發掘的墓葬群,共出土青銅器540餘件,部分青銅器已在青白江博物館「安家落戶」。那麼,目前陳列的有哪些寶貝?它們有什麼樣的特點?就讓我們去打探一番。
古蜀人識字嗎?巴蜀圖語告訴你
1983年,成都天回土門大隊磚廠在取土時發現了巴蜀印章一枚。這枚戰國時代的銅質印章直徑外3.3厘米、內2.6厘米、厚0.6厘米、重40克。印章為圓形,背面為橋形鈕, 鈕正中有一小孔。正面紋飾:上...
桃源發現戰國古城 采菱城墓群
湖南日報1月26日訊(記者 李國斌)在桃源縣,有一個戰國古城采菱城遺址。記者今天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該所專家近期在采菱城遺址附近發掘了15座古墓,出土漆木器、彩繪陶、兵器等一批珍貴文物。...
「棺王」底下藏玄機 四川新發現蜀墓「腰坑」
腰坑是一種殷商時期流行起來的墓葬形式。古人在墓葬底部挖出一坑,用於坑內殉牲或葬物,由於位置多在屍體腰部,所以稱為「腰坑」。3月27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了近期青白江雙元村墓地的考古成果。...
工地現戰國船棺墓 巴蜀圖語有望進一步破解
巴蜀圖語,又稱巴蜀符號或巴蜀圖形文字,是在被外界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的三星堆遺址中,四川省出土的戰國至西漢初的文物上,發現的一些圖形符號。之前成都市發現了60座戰國船棺墓,其中就有出土印有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