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聞不如一見:「佛祖之寶舍利子」典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相傳佛陀入滅後,弟子們用香燃火焚化釋迦牟尼遺體,在灰燼中發現了4顆牙齒,以及指骨、頭蓋骨、毛髮等物,這就是舍利。
弟子們將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細心收殮保存,安葬於聖地王舍城,並起塔供養。
當佛教徒再也無法向佛祖本人頂禮膜拜的時候,便把其虔誠之心轉向了佛祖遺存的舍利。
扶風法門寺塔地宮出土的八重寶函
八重寶函第四重 六臂觀音盝頂純金寶函
八重寶函第三重 金筐寶鈿珍珠裝純金寶函
第一枚玉質影骨舍利。
此枚玉質舍利被供奉在一套八重寶函之內,最接近佛指的一重為一座小金塔,塔內有一金托,托上立一銀柱,佛指舍利便套立在這根銀柱上。
法門寺佛指舍利第一枚影骨的內腔中,清晰可見北斗七星圖
第二枚佛指舍利(影骨)盝頂鐵函
木盒,盒內是彩絹,整整九層,層層花色各異。
當取開最後一層彩絹時,發現鎏金雙鳳紋銀棺
整個小銀槨置於一座雕花的金棺床上。
棺床壺門座形,前後分別有五座月亮門(門形似月),左右兩側是雕花帝帷。
第二枚舍利就置於鎏金銀棺內
45尊造像盝頂銀函。
內有兩枚碩大的水晶隨球,大的重196克,徑52毫米;小的重79克,徑39毫米
水晶槨子內置壺門座玉棺
第四枚佛指舍利(影骨)漢白玉浮雕彩繪阿育王塔
法門寺地宮開啟佛骨再現,是繼秦始皇兵馬俑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
清朝詩人劉瀚芳的這首(法門曉鍾),借寫法門寺的鐘聲,表達了對唐朝崇佛佞佛、供養佛骨的反對。唐朝時期,很多皇帝崇信佛教,並多次迎法門寺佛骨入京師,舉國掀起崇佛熱潮。法門寺也從此名聲大噪,成為中國最...
「唐代八重寶函」——我們國家首批禁止出境展覽的文物
或稱唐八重寶函,中國唐代文物,國家一級文物,是唐懿宗賜贈的一套八層盒函,用於供奉佛祖釋加牟尼佛指舍利的一個影骨(影骨,是與靈骨相對的,指用玉石等其他材質的物質仿製的舍利)。盒函最外層是一個檀香...
法門寺出土唐代皇室珍寶大賞(1)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約有1700多年歷史,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