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出土唐代皇室珍寶大賞(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法門寺位於陝西省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約有1700多年歷史,素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

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

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舉國仰望的佛教聖地。

法門寺塔原為四層木塔,下有地宮,被譽為「護國真身寶塔」。

文革期間,紅衛兵欲挖地開塔,當時的住持良卿法師點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護了塔下珍寶。

1976年8月四川松潘發生大地震,震波波及到了扶風,法門寺塔西南面第二層砌磚粉碎跌落,塔身向西南嚴重傾倒,此後,塔身又接連出現裂縫與垮塌,至1981年9月時,塔頂已自行跌落,只殘餘半個塔身孤零零地危立於殘破磚石台基之上。

現在看到的法門寺是1987年以後仿唐式建築風格所重建的,1988年重建的塔則按照明代十三級八角形塔樣式修建,磚塔也被改為了鋼筋混凝土結構。

1987年在對倒塌了6年的法門寺寶塔進行重修時,人們發現了塔下在幽暗中被禁錮了一千多年的地宮,打開了佛教和大唐王朝的寶藏。

這是世界上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佛塔地宮,雖然面積僅有31.48平方米,卻出土了佛教無上至寶「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和簇擁著它的2499件大唐國寶重器。

這些精緻珍貴的文物是唐懿宗、僖宗二帝,惠安皇太后、昭儀、晉國夫人、諸侯等皇親貴戚、內臣僧官供奉給真身佛指舍利的。

佛陀涅槃後,佛舍利就成為佛教界至高無上的聖物,佛教徒把它視為佛在人世間的代表,使其發揮著弘法功能,所以供奉舍利就成為佛教活動的重要內容。

法門寺唐代地宮內供奉有4枚佛指舍利,其中一枚是釋迦牟尼的真身指骨舍利,又稱靈骨,3枚是唐代所做的複製品,又稱影骨,4枚舍利在佛教徒心目中是同樣的神聖。

它們的關係正如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所說:「影骨非一亦非異,了如一月影三江」。

出土時,4枚舍利分別安置在地宮不同位置的不同器皿中。

第一枚舍利(影骨)為玉質,面世於1987年5月5日,陰曆四月初八,即佛祖釋迦牟尼2552年的誕辰日。

這枚舍利原供奉在唐懿宗供養的八重寶函內,安置在地宮北壁正中位置。


八重寶函出土時,外用一個大紅錦袋包裹著,是唐懿宗賜贈的,函內盛放著一枚供奉舍利,最外層是一個檀香木函,裡面套裝著三個銀寶函、兩個金寶函、一個玉石寶函和一座單檐四門純金塔,但因最外層為檀香木銀棱(錄皿)頂寶函出土時已殘朽,故只見七重。

層層相套的寶函其質地分別為金、銀、玉、木,每層寶函外均用銀鎖鎖上,並以絲帶或絹袱包裹,金塔基的銀柱就是套放供奉舍利的地方。

寶函和金塔,做工精細、造型優美,精雕細琢,美不勝收,世所罕見。

它的價值,不僅在平雕刀法、寶鈿珍珠裝及盝頂這些古代工藝,還在於寶函上文化內涵豐富,人物眾多、紋飾華麗、工藝精湛。

其上鏨刻有豐富的密教壇場、造像(文殊、如來)等,莊嚴肅穆,是研究唐代佛教及密宗曼荼羅的重要資料,是密宗文化藝術史的一幅剪影。

第七重鎏金四天王盝頂銀寶函鈑金成形,紋飾鎏金。

函作正方形,蓋為盝頂,後側以較鏈與函體相接,前側有司前並掛有鑰;函體四壁鏨飾四大天王像,並分別鏨各天王名稱:「北方大聖毗沙門天王」,左手托塔,右手舉劍;「東方提頭賴吒天王」,雙手持劍;「西方毗婁勒義天王」,左手持弓,右手執箭;「南方毗婁博義天王」,左手執劍。

天王亦稱神王,按照佛經的說法,是帝釋天之外將,各護一天下,因之稱為「護世四大天王」。

天王的服飾,頭戴冠,身著明光甲,腳穿氈靴,儼然是個唐代的武將裝飾,造像已經完全世俗化。

第六重素麵盝頂銀寶函,通體光素無紋,素凈,不加絲毫雕刻繪描而渾然生輝,出土時有絳黃色綾帶封系。

蓋與函體在背後以鉸鏈相接,是八個寶函中最特別的一個,十分雅致。

第五重鎏金如來說法盝頂銀寶函,鈑金成形,紋飾鎏金,正面有如來,四周有兩菩薩,四弟子,二金剛力士,二供奉童子,外壁鑿有如來及觀音畫像,或飾以雙鳳翔,配以蔓草紋,或刻上金剛沙彌合什禮佛的圖景,造型逼真而細膩,場景豐富生動,人物眾多,工藝精湛。

第四重六臂觀音盝頂純金寶函,重1512克,函蓋雕有雙鳳及蓮蓬,蓋側有瑞鳥四隻繞著中心追逐,正面為六臂如意輪觀音圖,左側為藥師如來圖,右側為阿彌陀佛圖,背面為大日如來圖,外壁鑿有如來及觀音畫像,或飾以雙鳳翔,配以蔓草紋,或刻上金剛沙彌合什禮佛的圖景,造型逼真而細膩。


第三重金筐寶鈿珍珠裝純金寶函,頂部與寶函四周,由純金雕鑄,函身均以紅寶鈿、綠寶鈿、翡翠、瑪瑙、綠松石等各色寶石裝飾,四周每面有七片瓣花,圍積成一朵大花。

函蓋頂面和側面紅、綠二色寶石鑲嵌成大大小小的蓮花,通體以珍珠、寶石嵌飾,並雕上花瓣圖案。

寶函頂面為三重疊羅,清凈無染,浩然目性,道眾嚮往,極其華麗精美。

第二重金筐寶鈿珍珠裝珷玞石寶函,以珍珠裝珷玞石磨製而成,周身以雕花金帶為邊,鑲嵌珠寶花鳥,通體以珍珠、寶石嵌飾,並雕上花瓣圖案,極其華麗精美。

第一重寶珠頂單檐四門純金塔,高10.5厘米,塔頂為金質蓮花朵捧托金珠頂,四面檐角翹起,閣額及檐下均飾菱紋,塔身四壁刻滿紋飾,並有四扇小金門,門周布魚子紋,門下部有象徵性飛梯至塔座,小巧玲瓏,金碧輝煌,盤為細頸鼓腰狀,喇叭口徑處雕12朵如意雲頭,鼓腰上二平行線連為四組三鈷紋杆狀十字團花,襯以珍珠紋,腰底為蓮瓣形,銀柱托底也呈八瓣蓮花狀。

間以三鈷紋,柱底還有一墨書小字——「南」,塔座為純金方台,塔內有一金托,托上中立一小銀柱,高11毫米,第一枚玉質影骨舍利便套立在這根銀柱上。

鎏金雙鳳紋銀棺鈑金成形,紋飾鎏金,棺蓋為半弧形,前部鏨飾連台形華蓋,其下有花吉開有援帶,中部以橫列如意去頭為欄界,其內鏨飾雙鳳銜援帶,棺蓋內壁兩端有凸棱,恰好與棺體扣合,棺體前檔寬高。

鏨一雙扇門,門扇鏨飾鎖和三排9顆小金釘;門上部有梯形楣額,下部飾以流雲,兩側各侍立一肢踏蓮花的菩薩,棺體兩側的前部各侍立一金剛力士,左執劍、右執斧。

後檔則鏨兩隻蹲獅,棺座與棺體焊接,中空,四壁均鏨火焰壺門。

此枚銀棺內置二號舍利。

注一:文中照片皆為作者四庫全叔拍攝。

注二:文字參考展覽說明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世界上的「第九大奇蹟」--法門寺的主要看點

文|悠悠我心 巷陌APP將跟隨您的步伐,用心讓每一次旅行都更有意義。相傳印度的阿育王為使佛教發揚光大,將佛祖舍利分送給各地,凡是得到舍利的地方都要建造佛塔供奉,法門寺就是其中規模最大的佛教聖地。法門寺

法門寺佛指舍利的迷思(幾聊11)

有一出京劇叫做《法門寺》,是《拾玉鐲》的後場戲,劇中明朝的大太監劉瑾成了「青天大老爺」。而劇情設計的主要發生地「法門寺」是的確存在的,在陝西省寶雞市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距西安市110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