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湖北省博3件文物亮相《如果國寶會說話》揭秘國寶背後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您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注意查收。

」持續走紅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獲廣泛好評,其中3件文物來自湖北省博物館。

8月1日,記者採訪了國寶背後的守護者,聽他們講述國寶背後的故事。

曾侯乙編鐘

「華夏正音」曾侯乙編鐘

據了解,目前我國有1.08億件(套)館藏文物。

為讓國寶「會說話」,由央視、國家文物局聯合攝製百集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每集5分鐘,以新視角、微表達、引人入勝的故事,講述一件文物,讓國寶「活起來」。

7月23日,第二季播出首日,就提到湖北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

這期節目很特殊,沒有旁白和配樂,首次採用1986年湖北省博物館、中國唱片總公司聯合採錄的「曾侯乙編鐘原聲」,包括敲響編鐘「一鍾雙音」的珍貴瞬間。

有網友評價,這是跨越千年而不朽的聲音。

節目海報對曾侯乙編鐘做了形象描述:它就是這樣Duang的一聲,改寫了世界音樂史。

省博物館館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稱,今年是曾侯乙編鐘出土40周年,隨著編鐘一次次亮相國際盛事,演繹時代樂章,曾侯乙編鐘作為華夏正音、中國之聲的地位越來越受重視。

曾侯乙尊盤

曾侯乙尊盤的「前傳」

另一件亮相《如果國寶會說話》的尊盤,同樣來自曾侯乙墓。

曾侯乙尊盤整套器物裝飾紛繁複雜,窮極富麗,堪稱出土先秦青銅器中最複雜、最精美的一件,代表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工藝的巔峰。

儘管湖北老人黃金洲耗費約20年以失蠟法仿製曾候乙尊盤,但事實上,由於尊盤多層透雕,表面彼此獨立,互不相連,內層銅梗,參差錯落。

數不清的透空蟠虺紋飾,彎曲程度相當高,不管用何種工藝制模,都相當困難。

加之出於保護國寶考慮,官方並未在實物上制模做真正意義的複製品。

方勤介紹,曾侯乙尊盤出土於曾侯乙墓中室,這裡存放墓主人最重要的器物,包括曾侯乙編鐘、九鼎八簋等。

曾侯乙尊盤,尊與盤內都有「曾侯乙作持用終」七字銘文,意思是:曾侯乙永久享用。

但盤內銘文「乙」字是打磨後補刻上去的,打磨痕跡清晰可辨。

曾侯乙墓出土器物有「曾侯乙」銘文的有208處,僅此處是打磨補刻而來。

「之前的銘文是曾侯與」,方勤稱,近年來,隨著曾國考古的持續深入,曾國的歷史序列基本釐清,研究得知,這位曾侯輿應是曾侯乙的爺爺。

方勤稱,青銅器上改字的情況,大都出現在改朝換代、滅族之災,把爺爺的名字改掉這種情況很罕見,推測可能是這件尊盤太過精美,在當時就是稀世珍寶,曾侯乙才不惜據為己有。

越王勾踐劍

被誤讀的「天下第一劍」

《如果國寶會說話》以「勝者為王」介紹越王勾踐劍,並將越王劍與吳王劍對比,講述春秋時代的最後絕響。

80後的省博文保中心副主任江旭東博士介紹稱,越王勾踐劍被讚譽為「天下第一劍」,與其工藝、主人身份和保存狀況有關。

越王勾踐劍體現當時最高超的吳越劍工藝,同心圓劍首是迄今所見最精細的,菱形紋非常漂亮,劍格上鑲嵌著藍寶石、藍琉璃、綠松石。

其銘文明確提示,劍主人為一代霸主越王勾踐。

越王劍在多地出現過,但保存狀況與這把相比遜色不少。

江旭東稱,通過近年藉助現代技術對越王勾踐劍進行深入檢測、研究,發現此前對「天下第一劍」存在諸多誤讀,譬如,此劍並非複合劍,而是劍身和劍刃一體鑄造;此劍並非千年不銹,而是出土時鏽蝕部位較小,程度輕微等。

(來源:湖北日報客戶端)

熱文推薦

發布|湖北省文物安全管理辦法

文化|央視推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 圖文:湖北省博物館將攜荊楚瑰寶亮相

文化|這個博物館專門為你講述「舌尖上的湖北」 想去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物賞析|曾侯乙尊盤

曾侯乙尊盤,戰國早期青銅器。尊高33.1cm,口寬62cm,盤高24cm,寬57.6cm,深12cm。曾侯乙尊盤銅尊共34個部件,有56處鑄、焊接而連成一體,尊體上飾有28條蟠龍和32條蟠螭,頸...

又見曾侯——揭開沉睡三千年的古曾國之謎

一座侯墓、一座古城,揭示出西周最早封國——曾國的準確位置。但是曾國的其他歷史信息有哪些?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國家呢?中原國學講壇「文明向心——大道中原」系列講座第21講,帶您揭開沉睡千年的古曾國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