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賞析|曾侯乙尊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曾侯乙尊盤,戰國早期青銅器。
尊高33.1cm,口寬62cm,盤高24cm,寬57.6cm,深12cm。
曾侯乙尊盤銅尊共34個部件,有56處鑄、焊接而連成一體,尊體上飾有28條蟠龍和32條蟠螭,頸部刻有"曾侯乙作持用終"7字銘文。
曾侯乙尊盤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是春秋戰國時期最複雜、最精美的青銅器件,因其工藝極其複雜,至今未出現複製品。
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印發《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規定64件(組)一級文物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曾侯乙尊盤名列其中。
文物賞析
曾侯乙尊盤 由上尊和下盤組合而成,出土時尊置於盤中。
尊是盛酒器,盤是盛水的器皿。
這件器物是古代王侯祭祀專用的酒器尊盤。
尊體上裝飾著28條蟠龍,32條蟠螭(pán chī)和數以千計的蟠虺(pán huǐ),這些裝飾物由表層的紋飾和內部多層次的銅梗組成。
註:蟠螭,是沒有雙角的龍;
蟠虺,是蜷曲的小蛇。
尊的口沿喇叭狀,長頸,腹部圓鼓,高圈足,盤由盤體和各種附件組成。
口沿飾有鏤空的蟠螭與蟠虺,反首吐舌的龍,攀附向上;雙身龍,龍首懸空,卷豎雙角;其向上者亦如出水之蛟,向下者勝似潛游之蟒。
尊頸與腹之間加飾四條圓雕豹形伏獸,軀體由透雕的蟠螭紋構成。
尊腹、高足皆飾細密的蟠虺紋,其上加飾高浮雕虬龍四條。
盤直壁平底,四龍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隻方耳,皆飾蟠虺紋,與尊口風格相同。
四耳下各有兩條扁形鏤空夔龍,龍首下垂。
四龍之間各有一圓雕式蟠龍,首伏於口沿。
製造工藝
說法一:失蠟法
失蠟法又稱出蠟法、拔蠟法,基本方法是將蠟作成模,成型後用細泥漿反覆澆淋,泥漿包住蠟模後再塗以耐火材料用火烘烤,做成鑄型。
蠟熔流出,形成型腔,即可澆鑄銅汁成器。
尊盤的透空雕飾為失蠟鑄件,即利用蠟的可塑性,在蠟模上做出繁雜的造型和紋飾。
說法二:組合工藝
有人稱:曾侯乙時代不存在失蠟法,尊盤是用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鑄造的主流技術鑄造。
分型制模、分模製范、分型鑄造、加工組裝的工藝組合。
曾侯乙尊盤的零部件數以百計,其組裝數量和複雜程度至今令人驚嘆不已,這可能是部分專家認為尊盤是失蠟法鑄造的主要原因。
究竟尊盤的製造工藝是什麼?至今仍不得而知。
關於曾侯乙尊盤
撲朔迷離的七字銘文
考古界通常按照隨葬器物銘文確定墓主人身份。
曾侯乙尊盤,尊與盤內都有「曾侯乙作持用終」七字銘文,意為:曾國王侯「乙」永久享用。
但盤內銘文的「乙」字是打磨後補刻上去的,打磨痕跡清晰可辨。
曾國?並無史料記載!
關於曾國其名,在春秋、戰國的文獻里,均只有鄫國(繒國)記載。
在考古發掘的卜辭和青銅銘文之上,屢屢可見存在以"曾"為名的諸侯國。
而戰國曾侯乙墓的發現引起考古眾多爭議,不少史學家認為:曾國就是古老的諸侯國——隨國。
尊盤的主人不是曾侯乙!
盤內銘文的「乙」字是打磨後補刻上去的,因此,有人認為,「乙」並不是尊盤真正的主人!
曾侯乙墓葬發現之時,出土文物共計13500件。
銘文出現3個人:曾侯輿、曾侯越、曾侯乙。
但記錄曾侯輿、曾侯越少量,而記錄曾侯乙有208處。
2011年,葉家山(墓)被發現,被證實為曾侯輿墓。
而曾侯輿正是曾侯乙的先輩。
專家推測,尊盤是曾侯乙的先輩享用過,而當時鑄造這樣一件珍寶也並非易事,曾侯乙就將其留為己有。
工藝最繁複的三件國寶級文物,一件是古代「冰箱」,一件無法複製
近代考古工作成果斐然,一大批古代文物相繼出土,讓我們對古人的文化和生活有了更直觀的認識。目前我國出土的文物不僅數量極多,而且有很多非常珍貴,在其中,更有三件工藝極為繁複的國寶級文物,讓每一個見到...
軍隊開山炸石,出土一件史上最精美文物,現代人無法仿製
中國由於歷史的種種原因,我們現在是禁止國家考古隊公開考古的,所以我們現代發現的很多文物都是被偶然發現,或者是在現代盜墓被偵獲,考古隊進入之後進行保護性發掘考古。要知道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在中國的土...
戰國時期的國寶文物|曾侯乙銅鑒缶與青銅尊盤
曾侯乙墓中共出土隨葬品15000多件。除去其中曾侯乙編鐘一套65件之外,青銅禮器主要有鑊鼎2件、升鼎9件、飼鼎9件、簋8件、簠4 件、 銅鑒缶1對、聯座壺1對、冰鑒1對、尊盤1套2件及盥缶4 件...
這件春秋時期國寶禁止出國展出,專家直言內容太過複雜!
我國擁有悠遠而璀璨的歷史,在長久的時光中,保存下來許多珍貴而神秘的文物。許多文物在我們如今的眼光來看都無比驚嘆,佩服古人驚人的智慧。其中,在湖北省博物館珍藏著一件禁止出國展出的稀世珍寶,讓專家直...
文物|湖北省博3件文物亮相《如果國寶會說話》揭秘國寶背後故事
「您有一條來自國寶的留言,請注意查收。」持續走紅的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獲廣泛好評,其中3件文物來自湖北省博物館。8月1日,記者採訪了國寶背後的守護者,聽他們講述國寶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