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快高」成就新疆考古發掘成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疆經濟報訊(記者張迎春報導)回顧「十二五」至今的新疆考古發掘工作,可以用三個字來形容:多、快、高。

考古發掘項目超過以往多,是指考古發掘的項目多、墓葬數量多。

4月5日,記者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十二五」至今,新疆共開展考古發掘項目100多項,挖掘古墓葬2000餘座,面積達3.2萬平方米。

如此多的數量,超過了以往。

「這些項目90%以上都是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獨立或指導全疆各地州縣市文物單位完成,也有個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西北大學等全國知名科研單位和院校與我區各級各地文物單位聯合完成。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李文瑛對記者說,考古工作人員克服風吹雨淋、酷暑日曬等困難,幾乎每年都深入全疆各地的戈壁或沙漠、深山中,風餐露宿,日夜兼程,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敬業精神認真進行每個考古發掘項目,使這些項目按計劃和目標得以完成。

「絕大多數項目是為了配合我區『定居興牧』等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的搶救性考古發掘,年代大都在史前時期。

」李文瑛說,如溫泉縣呼斯塔遺址發掘出土中國最早的馬、烏蘇市發掘7座戰國至西漢時期墓葬、青河縣發掘出土青銅至早期鐵器時代的鹿石和祭祀圈等諸多的項目,從不同的角度和側面,印證了人類早期的東西方文化聯繫和交流以及多元文化在新疆地區的交融。

考古發掘更全面和立體快,則是多學科的考古發掘改變了長期以來傳統、單一的方式,使很多項目以較快的速度取得了成果。

過去,新疆傳統的現場考古發掘工作,只是單一的發掘,收集遺物資料,之後將遺物資料帶回單位進行研究,使其發掘研究成果周期長。

現在,隨著國內先進技術和多學科深入到我區考古領域,這種情況發生了轉變。

「新疆長城資源信息管理與三維展示系統」「我國乾旱地區典型遺址遙感與地球物理綜合考古研究」等國家文物局課題的實施,遙感考古、無人機、物探、三維掃描、影像信息分析等多種國內先進技術的運用,與史料記載、洛陽鏟相結合,還邀請全國地質學、環境學、人種學等多學科的專家學者,直接參與到現場考古發掘,使我區諸多的現場考古發掘項目,不只是單個的考古發掘,同時與國內先進技術結合進行多學科綜合研究,大大縮短了考古發掘與研究的周期,工作效率比過去有了明顯提高,也使每項考古發掘工作更加全面科學和立體。

多個項目獲全國考古獎項高,是多個高質量的考古發掘項目,獲得了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全國文物系統的考古獎項。

如獲得了201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阿敦喬魯遺址,像「石頭迷宮」一樣的11處石堆祭祀居址、60餘座石板墓和30餘座石堆墓,是新疆首次發現早期青銅時代遺址,也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設計工整、複雜的新疆早期青銅時代西天山地區的中心性遺址,對於確認博爾塔拉河流域的古代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獲得了2009—2010年度國家文物局田野考古獎三等獎的巴里坤東黑溝遺址,不僅發現了東黑溝遺址是集祭祀高台、居住基址和岩畫等為一體的遺址,被確認為我國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古代遊牧文化聚落遺址,並被初步認定是我國漢代北匈奴夏季王庭。

更主要的是該項目主持人、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王建新教授在我國考古界率先提出了居住遺址包括祭祀高台、墓葬、岩畫「三位一體」的田野考古理論及實踐,是中國乃至中亞地區古代遊牧文化考古研究的理論和方法的一個重要突破。

「目前,伊犁尼勒克吉仁台溝口遺址、青河三道海子遺址群,正全力以赴衝刺2016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將於4月中旬揭曉。

這些具有重大價值和意義的考古項目,對深化西域地區考古、歷史文化研究,闡明西域歷史文明進程,都具有重要價值。

」李文瑛最後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新疆吉木乃縣發現一萬年前人類活動遺蹟

新疆網訊 7月25日,記者從正在進行的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考古發掘項目了解到,新疆考古人員在該遺址中,發現了石器時代晚期的石片、石核和零星木炭顆粒,考古人員據此推測,該遺址可能存在石器時代晚期的文...

考古專家揭開大堡子山遺址神秘面紗

光明網07-23 01:12顯示圖片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物質遺存璀璨豐富。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共生互補的發展歷程中,秦人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秦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統一了文字、...

甘肅禮縣再次出土驚世文物

2004年以來,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國家博物館田野考古部、陝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學文博學院聯合組成共作組赴禮縣進行早期秦文化研究和考古發掘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特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