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神話色彩與狂熱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玉的裝飾性

● 中國玉器源遠流長,已有七千年的輝煌歷史。

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們,在選石制器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揀到的美石製成裝飾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開了中國玉文化的序幕

玉的人格化

● 春秋戰國時代,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

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

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儒家的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等傳統觀念,比附在和田玉物理化學性能上的各種特點,隨之「君子比德於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學說應運而生。

這是中國玉雕藝術經久不衰的理論依據,是中國人七千年愛玉風尚的精神支柱。

● 這個時期崇玉之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盛況。

東周王室和各路諸侯,為了各自的利益,都把玉當作自己(君子)的化身。

他們佩掛玉飾,以標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完璧歸趙」及「隨珠彈雀」的典故傳誦千古,「和氏之璧」與「隨侯之珠」等玉器被奉為天下之至寶,引起諸侯之間的紛爭,以致於墨子、韓非子等許多思想家立說批評這重玉之風。

玉的神話色彩

● 秦漢以至南北朝,進一步發展了自上古以來的靈物觀念,以玉斂屍的風俗,可謂空前絕後。

劉斌指出,《周禮》中即有「疏璧、琮以斂屍」的記載。

春秋戰國時代,一般只見有玉覆面和玉含,而漢代則發展為以金、銀或銅線穿綴的包裹整個身體的玉衣。

● 秦代出土秦玉寥寥可數。

秦玉藝術面貌還有賴於地下考古的新發現。

漢代玉器繼承戰國玉雕的精華,繼續有所發展,並奠定了中國玉文化的基本格局。

漢代玉器可分為禮玉、葬玉、飾玉、陳設玉四大類,最能體現漢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藝水平的,是葬玉和陳設玉。

玉的養生說

● 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高度發達的漢唐玉雕間的低潮,出土玉器極少,而且都具漢代遺韻,有所創新者,唯有玉環和玉盞。

究其原委,當時不愛好琢玉,而盛行吃玉。

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煉丹術的影響下,覓玉、吃玉達到了瘋狂的程度。

早期玉器的美術價值的禮儀觀念,這時消失殆盡。

玉的賞玩性

● 宋代承五代大亂之餘,雖不是一個強盛的王朝,而在中國文化史上卻是一個重要時期。

宋、遼、金既互相撻伐又互通貿易,經濟、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藝術共同繁榮。

宋徽宗趙佶的嗜玉成癮,金石學的興起,工筆繪畫的發展,城市經濟的繁榮,寫實主義和世俗化的傾向,都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了宋、遼、金玉器的空前發展。

宋、遼、金玉器實用裝飾玉占重要地位,「禮」性大減,「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現實生活。

玉的狂熱期

● 明清時期是中國玉器的鼎盛時期,其玉質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豐,作品之多,使用之廣,都是前所未有的。

明清皇室都愛玉成風,乾隆皇帝更是不遺餘力地加以提倡,並試圖從理論上為他愛玉如命尋找依據。

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璽、清代的菊瓣形玉盤、桐蔭仕女圖玉雕,都是皇室用玉。

其時民間玉肆十分興隆,蘇州專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

玉的世俗化

● 隋唐以後用玉的概念發生了重大的轉變。

玉在禮儀與靈性方面的概念被日漸淡化,只作為珍貴美麗的材料,只有皇室仍然使用圭、璧等玉器,一般玉器製作則走向世俗生活化,以寫實的藝術手法表現生活和當時的社會思潮。

● 玉經歷七千多年的持續發展,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國傳統文化與禮俗之中,充當著特殊的角色,發揮著其他工藝美術品不能替代的作用,並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價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層使人難以揭開的神秘面紗。

玉掌柜的個人微信:208788891 ←長按可複製 (石佛寺15年玉商,創立玉掌柜,推薦保真美玉,喜愛翡翠和田玉的可以共同交流)

微信公眾號:yuzhanggui888 ←長按可複製(有鑑定專區,每天推送最新玉器知識,石佛寺玉器市場動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漫談中國玉文化發展史

中國玉器文化源遠流長,如果按照考古發現歷史來計算的話,已有近萬年的輝煌歷史。 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玉的解釋是:「玉、石之美者」。在國人心目中,玉是石頭中最精華的部分。佛教文化中,玉被譽為是...

具有世界意義的中國玉文化

春秋戰國時期,和田玉大量輸入中原,王室諸侯競相選用和田玉,故宮珍藏的勾連紋玉燈,是標準的和田玉,此時儒生們把禮學與和田玉結合起來研究,用和田玉來體現禮學思想。為適應統治者喜愛和田玉的心理,便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