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地方」可是給不少博物館貢獻了鎮館之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時期:商周 / 主角:青銅器 / 關鍵展品:何尊、逨盤

寶雞的名字起源於安史之亂,唐玄宗西逃的途中於此得石雞庇佑,化險為夷,此地因「寶地神雞」而得名。

但在更古老的歷史中,她有一個更出名的名字「陳倉」。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婦孺皆知,而寶雞最珍貴的寶藏偏偏與這兩個名字都沒有太大關聯。

早在公元前 58 年,在劉邦暗渡陳倉之後的一個世紀,寶雞地區就已經出土了青銅器尸臣鼎。

由西漢至晚清,寶雞地區出土的青銅重器數不勝數,僅僅列舉其中最為著名的晚清四大國寶就足夠令人瞠目,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盤、虢季子白盤如今已悉數入藏國家博物館和台北故宮博物院,並成為各自博物館最重要的鎮館之寶。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

三千年前,這裡是周人的故鄉——從 2003 年轟動一時的眉縣窖藏到 2012 年引人關注的石鼓山墓葬,這是寶雞至今仍保持著每隔數年就會有一次重大考古發現的根本原因。

而如果有一份中國國寶名錄,寶雞無疑是其上出鏡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儘管不少的珍貴文物一經發掘便流落異鄉,寶雞人依然在自己的家鄉建立起一座龐大的青銅器博物館。

在這座館中,單單是建國後發掘出土的文物就足以支撐起一個完整的青銅器發展的歷史序列。

四十二年逨鼎

牆盤

在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的收藏中,最重要、最傳奇的藏品非何尊莫屬。

這件 1963 年出土於寶雞一處民宅後院的「破落玩意」,因代為保管的村民不明白文物價值而使其竟委身於廢品收購站的破銅爛鐵之中。

和太多的陝西文物的傳奇經歷相類似,由村民發掘、由村民倒賣、最終由市博物館的幹部將其從破爛堆中救出——這個故事在關中一帶恐怕沒有絲毫的新意,但正是這件何尊,成為了寶雞市博物館建館後收藏的第一件青銅器,也幾乎成為論及中國歷史時避不開的重要坐標。

何尊(複製件)

「饕餮紋銅尊」的名字曾伴隨它長達 10 年之久,在 1975 年計劃赴日展出之前,這只是一件憑藉精美紋飾而被重視的青銅器。

可以想見,在馬承源先生摩挲端詳並刨去尊內沉積千年的銅銹之前,何尊也始終只是一件靠臉吃飯的「普通珍貴文物」。

新發現的 122 字銘文,儘管數量殊為客觀,內容亦詳細記述了營建洛邑成周一事,可與史籍相對照,但恐怕尚不足以奠定何尊在歷史中的顯赫地位。

直到馬承源先生隸定出「宅茲中國」的字樣,這四個似乎飄揚著烈烈旌旗的漢字才最終完全改變了何尊的命運——「中國」二字,正是在這裡,第一次在歷史中出現了——哪怕這個詞語僅僅表征著一個並非國度的地理概念,哪怕何尊的銘文並不可能通過普通的展覽陳列可以觀看,為了這樣一件不足 40 厘米高的青銅器,也自有學者、遊客不遠萬里跋涉而來。

何尊銘文「中國」字樣

也許有些難以想像,今天稍顯偏僻的這座西部小城裡珍藏了一個最早的「中國」,其不凡的意義毋庸贅言。

而從江湖之遠的廢品收購站走向廟堂之高的博物殿堂,這段歷史有著比跌宕起伏的經曆本身更豐富的象徵意味。

由博物館開始的旅行:寶雞

寶雞是寶成鐵路和隴海鐵路的交匯處,大部分遊客行經此地可能只是為了在兩條重要的鐵路幹線之間實現換乘。

但即便寶雞本身並不作為主要的旅遊目的地,路過此地時也無論如何不能錯過寶雞青銅器博物館,這裡不僅收藏了最早的「中國」,大量的珍貴青銅器也都值得專程造訪。

1976 年出土的牆盤有著經典的鳳鳥紋飾,而 284 字銘文記述了西周六位君王的重要史跡。

2003 年眉縣窖藏出土的逨盤以更繁複精緻的形制及 360 字的銘文創下建國以來考古發現的新紀錄,其提供的西周諸王名號更是價值不菲。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老館(現寶雞民俗博物館)

寶雞一地的歷史太過厚重,以至於連出土的過程本身都已經成為歷史典故,唐朝年間由牧羊老人發現的陳倉石鼓被譽為鎮國之寶和「中華第一古物」,有經歷代宮廷輾轉,如今藏於北京故宮。

其出土地如今已闢為中華石鼓園,與青銅器博物館相鄰,憑藉大量的金石文字,寶雞也是研究中國早期書法的聖地。

另外,久負盛名的法門寺位於寶雞市的扶風縣,由寶雞前往扶風的交通十分便捷。

法門寺博物館內收藏展出的佛教文物、金銀器、秘色瓷等都象徵著大唐盛世的頂峰國力。

查看知乎原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