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南益高速公路赤山島舊石器遺址考古發掘新成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縣至益陽高速公路是湖南省規劃的「七縱九橫」高速公路網的重點工程,起於岳常高速南縣境內程家山互通,止於益陽市資陽區迎風橋,與長常高速和益陽繞城高速相接,全長近86公里。

2015年7~8月,受湖南省文物局委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織地市考古工作力量對工程紅線範圍進行了系統的考古調查和勘探,共發現地下文物埋藏點4處,其中較重要的發現為沅江市赤山島區域3處舊石器遺址。

2016年4月初,向國家文物局申報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開始入場對其中的楓樹嘴舊石器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楓樹嘴遺址所在行政區劃屬益陽市沅江南嘴鎮趙公湖村,地理坐標為112°17′22″E,28°56′47″N,海拔54.8米。

迄至5月15日,發掘歷時約一月,以下對這次考古發掘的概況進行簡要介紹。

1.發掘方法

受遺址埋藏的土質和深度等情況的影響,此次遺址發掘的探方規格採用5×5㎡的常規面積,但在其內以舊石器發掘中常用的1×1㎡規格進行打格分方操作;布方以象限法進行編號,共計探方18個,發掘面積450㎡(圖一)。

遺址發掘中,全程使用全站儀對所有出土標本記錄三維坐標,並測量登記其出土產狀等信息。

遵照《田野考古工作規程》的相關要求,保存好照相、攝像、文字等田野記錄。

此外,也嘗試將多視角三維重建技術運用於對遺址的遺物、地層等發掘記錄和信息提取過程中。

圖一 楓樹嘴遺址全景

2.地層堆積

目前遺址揭露的地層堆積厚2~4米,根據土質土色變化自上而下大致可分為5層(圖二)。

第①層:灰褐色粉砂黏土,土質疏鬆,含有少量青花、白釉、醬釉等瓷器碎片,屬近現代表土層,厚0.4~0.5米;

第②層:淺紅色黏土粉砂,土質較疏鬆,厚0.3~0.8米,出土有石製品,屬上文化層;

第③層:黃-紅褐色黏土粉砂,較細的灰黃色網紋較密集分布其中,含大量褐色的鐵錳結核顆粒,土質較緊密,厚0.6~1.5米,出土有較多石製品,屬主要文化層;

第④層:網紋紅土,呈褐紅色,分布其中的灰黃色網紋較上層粗、稀疏,鐵錳結核顆粒漸少,但與上部層位無明顯界限,呈漸變狀態,土質緊密,厚1~1.5米,出土有石製品;

第⑤層:網紋紅土,呈赭紅色,灰白色網紋較上部粗,極少或不含鐵錳結核,土質緊密,基本不見石製品,目前該層未至底。

圖二 遺址地層剖面

3.出土遺物

遺址中遺物均為石製品,至目前為止,共出土300多件(圖三~九)。

石製品尺寸以大中型為主,類型包括石核、石片、斷塊和工具,另有數量不少的完整礫石。

石核數量較多,但發現的石片數量相對較少,與石核及剝片疤數並不匹配;工具比例較低,主要為砍砸器,有少量的刮削器,僅偶見手鎬。

原料以磨圓度較高的石英砂岩和石英礫石居多,其次為矽質板岩、石英岩礫石等。

石製品在探方中的分布無明顯規律,基本呈散布狀態,因而遺址不存在明確的功能分區。

多數出土標本的風化和磨蝕程度為輕度和中度,少量標本有重度的磨蝕。

圖三 遺址發掘現場

圖四 遺址出土器物現場

圖五 局部石製品分布密集

圖六 出土石核

圖七 出土石核

圖八 出土砍砸器

圖九 出土尖狀器

4.初步認識

根據楓樹嘴遺址中石製品各類型的數量和比例等可以看出遺址的石器組合是不完整的,生產石器過程中應有的副產品比例過低,結合風化、磨蝕及產狀等情況,推測該遺址的埋藏形成過程受到了後期水流等方面因素一定的影響,但遺址中仍有一定數量的小型石片以及局部大小混雜的分布狀態,又表明遺址並沒有經過長距離的搬運。

第四紀地質研究者對赤山島及鄰近隆起地區的網紋紅土堆積研究表明中更新世時期流水(漫灘-湖相)成因的白沙井組是這一區域的主要堆積,但同時近年來不少研究者也揭示部分網紋紅土或其上的一些堆積可能為風成成因。

因此,據楓樹嘴遺址的文化層主要位於網紋紅土的上部及上覆堆積觀察,遺址的年代應較網紋紅土形成的時代偏晚,屬中更新世的晚期或晚更新世的早期,絕對年代還有待進一步測定(推測大致在20~10萬年之間),在考古學上大致與舊石器時代早期晚段或舊石器中期相當。

遺址發掘出土的工具組合比較簡單,砍砸器較多,刮削器、尖狀器數量少,未見手斧和石球,發現的個別手鎬的尺寸和形制也與湖南澧水流域、益陽電廠發現的大型手鎬不同,因而目前該遺址的石器工業性質在整體上具有礫石石器的一般特徵,但與湖南澧水、沅水等其它區域的舊石器文化遺存相比具有不太相同的面貌,這一方面可能與古人類在這一地區的活動特點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與遺址的時代偏晚相關。

楓樹嘴遺址出土的石製品數量不豐富,但延續的時間相對較長,可能由於該遺址靠近水源和石料產地,因而成為古人類多次短暫停留的一個臨時性活動地點。

赤山島為地處南洞庭湖中的一個內陸島嶼,澧水、沅水等水系均在這附近匯聚。

楓樹嘴舊石器遺址的發現及發掘出土的石器工業對探討早期人類在這一區域的活動歷史、適應生存行為等方面都有著較為重要的意義。

(原文標題:《南益高速公路赤山島舊石器遺址考古發掘概況(一)》 原文刊於:湖南考古 主辦單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益陽又發掘兩處舊石器遺址 並出土一批石製品

原標題:赤山島又發掘兩處舊石器遺址瀟湘晨報長沙訊 9月23日,記者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近日在沅江赤山島又有兩處舊石器遺址被發掘,出土了一批石製品,並推測先民曾在此進行「環狀遷居」。此次發...

吉林考古發掘揭秘古人類石器製造技術

原標題:吉林發掘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 揭秘古人類石器製造技術新華社長春12月22日新媒體專電(記者劉碩、李超)記者日前從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今年在吉林省撫松縣漫江鎮發現一處舊石器時代...

丁村遺址首次發現人類用火等重要活動遺蹟

新華網太原11月13日電(記者王學濤 王卓倫)山西丁村遺址是世界著名的含有古人類化石的舊石器時代遺址。2014至201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在汾河以東塔兒山至汾河黃土台塬區間,調查發現了5...

臨澧發掘出土史前石製品5000件以上 類型多樣

記者昨日從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獲悉,位於臨澧縣佘市橋鎮荷花村(原長湖村)官嶺組的傘頂蓋舊石器遺址,日前發掘出土史前石製品5000件以上。該遺址出土遺物均為石製品,現場編號標本3600多件,按方收集標...

西藏尼阿木底舊石器遺址考古獲重要發現

作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極」,地域廣袤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 米以上、自然環境惡劣,對人類特別是古人類的生存、遷徙、交流和開發構成了嚴峻的挑戰。高寒缺氧、生物資源稀少的不利因素制約著古代...

湖南沅江發掘距今二十萬年的舊石器遺址

央廣網長沙4月19日消息(記者鄧文輝 益陽交通頻道記者劉豐、周丹,通訊員鍾祖彪、王瑤)近日,湖南省考古研究所聯合沅江市洞庭博物館在南縣至益陽高速公路赤山段進行複查時,發現一處距今大約五萬年至二十...

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遺址發掘獲重要收穫

2016至2017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合作,對吉木乃縣通天洞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分兩個發掘區,發掘面積合計65平方米,發現了距今45000多年的舊石器中期向晚期過渡的文化...

沅江赤山島舊石器遺址考古發掘簡介(二)

2016年7~8月,繼楓樹嘴遺址發掘後, 南益高速公路工程沿線文物點搶救性考古發掘進入第二階段。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益陽市文物處、益陽博物館和沅江市文館所等市縣文博單位對位於赤山島施工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