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的異獸為何消失?考古學家提出三種觀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山海經》這本先秦奇書的最大特色,就是記載了75種珍禽異獸。

它們怪異的形象,在中國神話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但是在今天,我們已經卻看不到《山海經》記載的異獸。

難道這些異獸經歷了某種變故,突然神秘消失了?或者根本就是古人的幻想,根本就不存在呢?

針對《山海經》異獸的離奇消失之謎,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各有考證,個人歸納了3種主流觀點,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觀點認為,《山海經》記載的異獸曾經真實存在,只是已經從地球上滅絕了。

持這種觀點的人群,主要是西方考古學家。

眾所周知,由於沒有出土文字證據,他們連夏朝的存在都予以否認。

類似《山海經》這種讀不懂的「天書」,絕不會和中國歷史聯繫在一起。



西方考古學家發現《山海經》中女媧「人首蛇身」的形象,以及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與希臘神話極其類似。

因此他們提出,四大文明古國是同源的,這本《山海經》就是「史前文明」的文化遺產。

他們認為,「史前文明」已經在1萬年前因大洪水而被毀滅,《山海經》記載的異獸也一併滅絕了。

第二種觀點認為,《山海經》記載的異獸不僅存在,而且一直繁衍到今天。

它們只不過是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只是由於古人的認識能力有限,以及表達能力匱乏所帶來的誤解。

持這種觀點的大多是中國考古學家,他們通過長期對古漢語的研究,給出的理由也很有道理。

他們認為,先秦古漢語中還沒有出現形容詞。

於是,古人在描述異獸的外貌時,必須以其他形象指代。

比如描寫猿猴的長相時,會記述為「人面」;描述蜻蜓的身軀,會記述為「蛇身」;描述蒼蠅有「尖尖的嘴」,會直接記述為「鳥喙」……這樣一來,我們用現代漢語解讀《山海經》記載的異獸,其真實形象就發生了偏差。

第三種觀點認為,《山海經》記載的異獸根本不存在,戰國文人在編撰此書時,就已經出錯了。

以郭沫若、魯迅和聞一多等為代表的學者認為,《山海經》最初並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幅遠古地圖。

在夏朝以前還沒有出現文字,部落中的巫師只能將自己的地理認識,繪製成圖傳承後世。



為了表示某個部落的生活區域,巫師會在地圖上畫上部落的圖騰。

比如《山海經》記載青丘國有「九尾狐」,指的是塗山氏和有蘇氏的所在地。

再比如《中山經》記載的「熊山」和「熊穴」,其實就是河南的熊耳山。

這裡是黃帝部落軒轅氏的所在地,軒轅氏最初以熊為圖騰。

到了夏商時期,大禹為了治理大洪水,將各個部落的古地圖搜集、拼湊起來,形成了華夏地圖——《山海圖》。

再到戰國時期,一些文人把《山海圖》整理成文字版的《山海經》。

因為他們曲解了古人的真正意思,以為真的曾經滿世界都是異獸。

雖然以上3種觀點,考古學家說的頭頭是道,但網友們並不認同。

有些網友認為,《山海經》並不是什麼神話、地理或歷史方面的古籍,而是一本古老的「食譜」。

因為《山海經》通篇都在講:「那些異獸能吃」,「如何烹飪」,以及「吃完有何效果」。

至於這些異獸為何消失,答案很簡單:被古人吃光了

那麼,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讀點書|《山海經》女丑

《山海經》中有關於「女丑之屍」的記載,那么女丑和女丑之屍到底指的是什麼呢?故事本身之下又有什麼寓意和暗示!關於女丑的我在《山海經》中找了三處有聯繫的記載。意思大概是:海內(山海湖泊,總之就是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