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際上不承認夏朝?這3位考古學家的觀點,至今無法反駁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夏朝是我國上古歷史的一個未解之謎,但我國大多數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認為,夏朝的存在是勿容置疑的。

古文獻和史料中對夏朝的記載比較普遍,比如西周的《尚書》、戰國時期的《竹書紀年》和西漢司馬遷的《史記》,其中描述的夏朝歷史基本上相同。

尚書

20世紀50年代以來,考古工作者先後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和內蒙古地區,發現了幾百處夏朝同時期的文化遺址。

其中,河南偃師的二里頭遺址被認為是夏朝中晚期的都城。

目前,國家博物館、河南博物院和洛陽博物館收藏著200多件夏朝國寶級文物,更是夏朝存在的確鑿證據。

在20世紀初期以前,古代中國人從未懷疑過夏朝的存在。

直至民國時期,著名學者顧頡剛和郭沫若等人,引領了著名的疑古思潮。

他們提出,提出對於上古時期的歷史要予以重新考證,夏朝的存在的可能性非常低。

顧頡剛的著作

顧頡剛提出了3個重要觀點:

第一,禹是神話傳說的神,或是九鼎上的一種圖騰,不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和夏朝的歷史不存在聯繫。

第二,夏朝的開國君王夏啟東征,以及後來的太康失國和少康中興等事件,都是周朝人和西漢人杜撰的。

第三,對於夏朝是否存在的認定必須完全脫離古文獻,從田野考古上找答案。

這3個觀點給當時的考古界帶來了巨大影響,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以前,國內的歷史著作都把夏朝歸為了傳說時代,以商朝為我國信史的開端。

與此同時,國際學家開始重視中國的上古歷史,但國外考古學家幾乎是眾口一詞地認為,夏朝的是神話傳說中的時代。

商朝甲骨文

英國考古學家艾蘭認為,中國古文獻資料中的夏朝歷史非常模糊。

《尚書》成書於西周晚期,《竹書紀年》成書於1千多年後的戰國,這些史料的可信性很低。

艾蘭還認為,中國考古界從古文獻和史料出發,帶著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去尋找夏朝存在的證據,這是不科學的考古方法。

夏朝的歷史認定,必須以夏朝的文字和史料為準。

連商朝甲骨文都沒有記載,夏朝應該是不存在的。

美國考古學家索普對夏朝的懷疑觀點,主要集中在河南偃師的二里頭遺址。

二里頭遺址

索普認為,二里頭遺址的到底是商朝遺址還是夏朝遺址有待證實。

中國考古學家認為的夏朝宮殿,只是一些高大的夯土結構,從復原的建築看,並不具備居住的條件,更像是祭祀的祭壇。

另外,二里頭遺址沒有發現王侯貴族的墓葬群,這連山西的陶寺文化和浙江的良渚文化都比不上,二里頭能成為世襲制朝代夏朝的王都,這一點很難向人信服。

個人認為,對於夏朝的歷史我們不用急於爭辯。

60多年時間裡,我國對於夏朝的考古和研究已經取得重大進步,特別是夏商周斷代工程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成果。

夏朝文物

夏朝只要曾經存在過,它的文化遺址和文物就會留在中國大地上,被發現只是時間問題。

我們只需保持著文化自信,以科學的手段堅持我們的考古和研究,夏朝的真相終究會大白於天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夏朝存在被質疑,是否真的有夏朝?

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但由於都成書較晚,已知的又沒有發現公認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如夏朝同時期的文字作為自證物,因此近現代史學界一直有人質疑夏朝存在的真實性。夏朝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