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輝縣發掘報告》對中國考古工作發揮典範引領作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2日的北京清風霧散,又見陽光。

「新中國考古從這裡走出——紀念《輝縣發掘報告》出版60周年學術座談會」在東城區一座古色古香四合院中舉行。

來自北京、河南等地的30餘位考古專家紛紛發言,深切緬懷老一輩考古學家,稱讚《輝縣發掘報告》所發揮的典範作用,暢談尊師們於天地之中發掘生活的趣聞趣事。

1950年10月,剛成立不久的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輝縣開始首次考古發掘,拉開了新中國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序幕。

這次發掘系統揭示並清理和保護了商代、戰國與漢代諸多墓葬及其珍貴的考古學信息與出土文物,為了解我國不同歷史時期社會面貌與狀況提供了重要物證。

195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此次考古發掘報告《輝縣發掘報告》,夏鼐、郭寶鈞、蘇秉琦、安志敏、石興邦等老一輩考古學家對此報告出版付出了辛勤汗水,開創了新中國考古報告編寫出版的先河。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長、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研究員在發言中說,《輝縣發掘報告》充分反映當時考古工作者科學的發掘理念,先進的發掘方法,嚴謹的工作態度,求實的工作作風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可稱為引領新中國考古向縱深發展的一面旗幟。

同時,他還認為,該報告也是中國考古史上的重要收穫,報告中「地點為經、年代為緯」的編寫模式,對後來多地點發掘資料的整理,考古報告的編寫及其廣泛應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李伯謙教授介紹說,這部報告為以後考古學報告提供了樣本,達到了資料齊全、描述客觀真實的第一要求。

他還建議應該加強進一步推進考古報告的編寫水平,趕上我國考古事業的進程。

在研討會上,北京大學孫慶偉教授詳細描述了當時在輝縣考古發掘工作中老一輩考古學家尊師重道、嚴於律己、言傳身教的故事,並號召大家向老一輩考古工作者學習,重視培養考古人才。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劉國祥研究員對老一輩考古工作者在考古事業中的開創性和恰當舉措給予高度評價,並提出繼承發揚優良傳統,將考古成果通過媒體傳給社會公眾並與之共享。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何駑研究員認為,《輝縣發掘報告》對目前考古報告的啟示之一,就是把遺蹟與遺物之間的關係,遺蹟與遺蹟之間的關係都需要體現出來,這種背景關係在考古學研究中會產生重要作用。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秘書長陳星燦在主持研討活動中說,《輝縣發掘報告》的出版,開創了田野考古發掘工作結束後在一定時間內儘快出版考古報告的先河,而這先例逐漸在日後的考古發掘工作中成為考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被不斷地重申、強調和重視,成為考古工作的慣例和要求。

《輝縣發掘報告》就是前人留下的最好典範。

此次「新中國考古從這裡走出——紀念《輝縣發掘報告》出版60周年學術座談會由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會、科學出版社與河南省文物考古學會共同主辦。

(汪永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輝縣考古發掘的N個全國第一

——1950年,新中國首次考古發掘在輝縣開啟;——輝縣考古發掘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組織,延續至1952年,首次發現了早於殷墟的商文化遺存;

新中國考古從這裡走出

今年是《輝縣發掘報告》出版60周年。它既是新中國成立後出版的第一部大型田野考古報告,也是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考古圖書。這部報告由當時的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其所遵循的田野發...

新中國田野考古第一號報告重印出版

考古所、中國考古學會、河南省文物系統、北京大學等近30位考古專家參加紀念《輝縣發掘報告》出版60周年學術座談會。科學出版社供圖12月22日,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所、中國考古學會、河南省文物系統、北...

新中國田野考古範式的確立

《輝縣發掘報告》是新中國第一本田野發掘報告,由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著,科學出版社1956年出版。時隔一甲子,坊間早已難覓這部報告的蹤影,典藏機構也大多視為珍藏,不輕易示人。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